居民紛紛打卡!普陀這條“紅地毯”究竟有啥魅力?
一條健身步道,串聯起400戶社區居民的“柴米油鹽”﹔一項民心工程,打通了多條社區治理要塞。近期,曹楊新村街道楓嶺園星港小區內出現了一條鑲嵌在綠地裡的“紅地毯”——一條寬1.2米、長150米的健身步道,連日來已成為社區居民茶余飯后的“好去處”、漫步社區的“必經地”。
沿著“紅地毯”走一圈,一副花香鳥語、風帘翠幕的宜居生態圖景盡收眼底。錦鯉魚池、紫藤花架、親水平台等景觀體以及休閑廣場、木質座椅等便民設施,被呈圓弧狀的步道串聯為一條優雅綿延的“紅綠秀帶”,形成沿途有風景、隨時能小憩的“15分鐘健身圈”。“現在上班族都很忙,沒空去健身房,老人也喜歡在小區裡兜兜轉轉,這條步道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是一道風景線,讓我們小區更美了!”居民劉阿姨開心地說道。
修建健身步道
是對群眾呼聲的熱切回應
原來,與星港一期隔路相望的星港二期不久前修建了一條健身步道,但彼時一期內隻有大理石鋪成的簡陋石板路,居民難免心生羨慕。今年年初,楓嶺園居民區黨總支在“走四百”時得知,一期居民非常渴望能擁有一條不用過馬路就能到達的就近步道,而且大理石石縫較寬,稍有不慎就會踩空,存在安全隱患。“當時我自己走著都費勁,更別提老年人了!”黨總支書記吳春華回憶道。
改造之前的石板路給居民們造成了諸多不便
但兩道現實問題也擺在了眼前——星港一期、二期同屬一個小區,加修一條步道是否可行?小區業委會體系混亂、群心渙散,雖有足夠的維修基金,但超過1999元就要召開小區業主大會,就當時狀況是無法召開的。黨總支立即向街道尋求幫助。考慮到星港一期、二期被一條馬路割據成兩個微小區的特殊情況,街道遵循“特事特辦”原則,為黨總支“牽線搭橋”,成功與區體育局進行黨建聯建,最終在八個月內,讓修建健身步道成為現實。
修建健身步道
在社區治理等方面發揮出“一舉多得”的作用
如同一顆“試金石”,促使小區內懸而未解多年的業委會矛盾得以緩和。黨總支借修建步道的契機,對業委會內部體系進行整頓,提出要有標注規范的接待制度、要有步線行針的組織能力、要有慧眼識玉的用人意識等﹔通過上門走訪調解居民與業委會的矛盾,安撫情緒、穩定人心。目前,星港小區業委會換屆已到達聽取候選人階段,居民們高漲的參與熱情成功代替此前的“脫缰”投訴狀態。
工作人員上門走訪
宛若一道“鄰裡橋”,升溫“解凍”了星港小區居民常年“老死不相往來”的僵硬局面。此前,一條橫硌在小區間的馬路,在地理空間上拉開了兩頭居民的距離,不統一的配套設施也導致雙方心理失衡。健身步道修建完成后,吸引了一批二期居民前來欣賞,一期居民也秉持禮貌謙和的待客態度熱情迎接。一來二去,兩頭居民熟絡了起來,那條被視若天然屏障的馬路仿佛不復存在,而步道則成為了聯絡情誼的“鄰裡橋”,社區更加安定和諧。
猶如一個“探測儀”,挖掘出許多熱心的“紅色黨員”與“自治達人”。在修建步道的各階段工期,黨總支全程進行全覆蓋粘貼告示、上門走訪全員告知,及時與黨員及志願骨干聯絡感情、溝通工作,增強紅色凝聚力和向心力﹔挖掘出許多有才能且願意參與社區治理的熱心人士,他們有的懂設計、有的懂法律,是能夠為社區治理出謀劃策的強大“智囊團”。就這樣,一支黨建引領下的治理團隊應運而生,為社區建設、群眾工作增添新活力。
好似一位“美顏師”,帶動了景觀綠化、便民設施的微更新,讓社區家園更美麗、居民生活更幸福。步道修建工程,一並解決了石板路周邊雜草叢生、污泥滿地的臟亂差問題,新鋪洒的草籽和配套安裝的路燈有效提升了整體環境。工程遺留下來的廢棄大理石,也在黨總支的奇思妙想下得到了“一石多用”,被切割為大小不一石塊,用來填補小區內歷史遺留下來的洞坑,讓整體環境更加宜居舒適。
城區形象高顏值,人民生活高品質,華麗蛻變后的星港小區用整潔舒心的居所、美麗通達的道路繪就出五彩繽紛的社區底色。這樣有溫度的“城區表情”,你愛了嗎?
來源:綠色青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