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上海频道首页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近代以来,在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上海作为中国红色文化孕育和传播的中心地之一,留存下了大量的红色资源,见证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光辉历史,是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如何进一步发掘好、宣传好、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即日起,上海社科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科院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携手人民网上海频道,在全市范围内选取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上海主要行业中所蕴藏的红色资源,对之进行深入挖掘,讲好红色故事,开展“活化利用”,让红色基因在光荣之城延续。

“上海百年出版业的回顾与展望”之一

近代中国的出版中心:上海红色出版文化之源

上海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窗口,也是中国现代新文化的中心,新思潮、新文化源源不断通过上海传入中国。上海亦是近代中国的出版中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一个以党刊、党报、出版社(印刷厂)为中心的无产阶级出版系统在上海初步建成。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后,非常重视对宣传和出版工作的领导,中共一大便明确了“超过十人的党的地方委员会应设宣传委员一人”的规定。1924年5月,中共正式成立中央宣传部,主管党的政治宣传工作,宣传部内还“特别设立一个编辑委员会”,以主持中央一切机关报的编辑工作。党的宣传工作的重镇就是上海,中共中央先后在上海建立的出版发行机构,始终把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通俗读物,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的书放在首位...【详细】

“上海百年出版业的回顾与展望”之二

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上海出版业的现状与成就

继承红色出版的精神内核,在过往的数十年间,上海图书精品迭现,人才辈出,推动着出版的创新发展。上海出版业不断涌现可圈可点的新词汇、新样本,对全国出版业产生重大影响,也为行业整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如1979版《辞海》《故事会》《十万个为什么》,以及上海书展、特色书店、数字出版、“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出版业贯彻落实国家出版事业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出版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传承弘扬上海出版精品化、学术化、专业化的优良传统,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正确处理好阵地和市场、导向和效益、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详细】

“上海百年出版业的回顾与展望”之三

服务于出版强国建设:上海出版业的创新发展对策

作为上海文化体制改革的先锋,尽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传统出版的困境和持续加剧的国内出版业竞争态势,上海出版业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亟待化解,出版物数量品种多和精品力作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市场化程度亟待提升,产业融合需要拓展;标准化、法制化程度亟待加强。对于未来,上海出版业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出版强国建设,应当从前端、中端和后端三个维度进行一体化规划。其中,前端是指保护和利用上海丰富的出版业相关遗址遗迹,深度挖掘上海红色出版基因...【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上海邮政业

红色行业礼赞之上海邮政业

邮政是服务于国计民生的公共产品,一般由国家授权于主管邮政事宜相关部门开办邮政事业,经营邮政业务。邮政的主要业务是传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兑、发行报刊等。中华大地上最早出现的现代邮政,是近代外国列强在华设立的“客邮”。上海邮政机构的出现最早追溯于1861年英国在上海租界设立的邮局,用于收寄英国机构和英国侨民往来邮件,并收揽中国人交寄的外洋信件和国内互寄的邮件。近代中国邮政发轫于海关邮政,上海近代邮政的出现,便是循着海关邮政的轨迹。1866年11月上海江海关开始兼办京沪间邮递事宜,并于1874年专设海关邮务处。1878年3月上海以江海关邮务处为基础,与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四市同时试办邮政,是近代中国尝试办理邮政事业的开端。【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电子信息产业

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上海着力打造的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上海已经逐步形成产业链相对完备、技术水平先进、公共服务平台多元的电子信息产业,令上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占据有利地位。2020年,上海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4524.8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0.5%,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为3250.74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市增加值的8.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5%。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6466.2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5.3%,占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的27.2%,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28.3%。虽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上海电子信息产业效益和结构整体向好。【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电信业

上海红色电信的历史

通过细致的筹备工作,1929年秋,以李强和张沈川为骨干的中共中央第一座秘密电台在上海公共租界大西路福康里(今延安西路420弄)9号诞生。尽管第一部电台机器很笨重,功率只有50瓦,但在白色恐怖下,对中国共产党的通讯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据黄季弼说,当时中共采用的是被称为“复译法”的二重作业密码体制,这种密码体制的优点是能够在电报中实现“同字不同码,同码不同字”,不给对手分析的机会。这也是那个时代最先进、最安全的密码体制。在当时的上海,要运作秘密电台并不容易。电台架设在上海的一栋石库门三层楼房里。利用各种伪装加以掩护。使用时,还得把电线藏入晾衣服的竹竿里,再将发射接收的天线架在阳台或者不易被人察觉的屋脊上。【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高端装备制造业

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宽松的政策环境、行业生产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呈现出产业集聚效果不断凸显、诞生于上海的国之重器表现亮眼、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特征。展望未来,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将面临日益宽松的政策环境、研发创新能力成为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产业集聚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国家层面和上海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行动计划或者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制造业领域,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上海造船业

从“中国第一厂”到高端装备领航者:上海造船事业的辉煌历程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创建于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历经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1996年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生产品种最为广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该公司不仅有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更有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还有中国最现代化的导弹驱逐舰和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远望”系列航天测控船,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江南制造局创办于1865年6月,迄今已有156年历史。【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上海城市公共交通行业之一

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城市公共交通则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人口众多,居民出行需求多样,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交通问题较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直坚持公交优先战略,不断加大公共交通投资,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2017年,上海和南京首批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目前,上海基本形成了涵盖轨道交通、电汽化公交车、轮渡和出租汽车的公共交通运行体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公共汽电车也形成了新的特点和亮点。【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上海城市公共交通行业之二

上海公共交通行业的红色历史

20世纪前,上海仍是一个“步行城市”。《海关十年报告》中写到,19世纪的上海仍处在“每个人了解它的邻居”的社会发展阶段。20世纪初,电车、汽车等机动车引入上海,迅速淘汰了西式马车,成为新一代公共交通工具。机械动力的出现与电力的应用,标志上海城市公共交通进入了“电车时代”。上海公共汽车的起步远迟于电车发展。1922年8月13日,华商董杏生经营的公利汽车公司开辟上海市区首条公共汽车线路,形成静安寺——曹家渡——兆丰花园(今中山公园)——愚园路——静安寺的环线,沿途不设固定车站,乘客招手上车,拉铃下车。长途客运企业出现于1921年,首办企业是华商沪太长途汽车股份公司。随后,上海邻近各县相继成立民营公共汽车企业。【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上海海关之一

上海海关的现状与展望

上海海关作为上海口岸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处于安全防控和对外开放的“第一线”,见证了上海的改革开放和口岸发展,也始终以对标国际的要求为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服务。上海海关含有29个隶属海关,拥有货运类监管场所256个,非货运类监管场所24个,涉及机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各方面,海、陆、空、邮监管门类齐全。截止2020年,上海海关监管的业务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口岸的年进出口货值和税收流量约占全国的1/4,各项主要业务指标位列全国海关首位。上海海关通过不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巩固促进了口岸安全防控和外贸增长,也为支持上海承接新的重大国家战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障。【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上海海关之二

江海关里的红色革命

近代以来,中国海关一直为英美等西方人把持。中国共产党初创之时,就关注关税和海关。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11条原则,第一条就是“改正协定关税制,取消列强在华各种治外特权,清偿铁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权。”7月,中共二大宣言,强烈谴责关税不自主对国家的危害。从此以后,红色的种子以无穷的生命力冲破江海关厚厚的石墙,在洋人的势力范围内落地生根发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0余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五口通商后,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近一半。20世纪20年代,上海逐渐成为远东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上海教育之一

上海教育现状与展望

历史上上海曾作为亚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一度被称为“教育万国博览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优质发展和创新发展,率先探索全纳的幼儿保教体系建设,率先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评价,积极优化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全方位探索推进教育改革,整体教育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2010年,上海已全面完成“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各项任务,达到全国提出的2020年教育发展目标要求。上海学生在2009年和2012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均获得全球第一,产生了上海教育的世界影响力。 在“十三五”时期,上海教育秉承开放交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教育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实践,教育水平进一步显著提升。【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上海教育之二

上海教育的光辉历程

上海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上海少年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少年,从1925年北伐革命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团,到解放前的地下少先队等各个革命少年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配合上海的革命工人、学生和教师运动,团结广大少年儿童,为中国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为了纪念这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发扬革命传统,20世纪90年代,上海开展了“纪念地下党领导的少年儿童运动”系列队史教育活动,并决定在长风公园内建造地下少先队群雕。1990年5月27日,在长风公园举行了上海市少年儿童庆祝六一游园活动暨“地下少先队”群雕落成典礼。群雕由一个主题雕像和四个墙式浮雕组成,正中是主体雕像,呈银白色,男女两个少先队员站立在一人多高的像基之上。【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新材料产业

应对国内外竞争新局势,谱写新材料产业发展新篇章

从“九五”时期开始,上海将新材料列为优先发展的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依托宝山的宝钢精品钢基地与金山的上海化工基地,全面开启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自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工业4.0”战略、我国也顺势启动《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以来,上海不断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聚焦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上下游产业联系日趋紧密,产业链日趋完整,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日渐加强,新的区域性产业战略联盟正在形成。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材料的研发难度前所未有,创新难度不断加大。【详细】

上海红色行业文化——上海化学工业

上海化工系统的红色历史

化学工业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上海是中国化学工业的发祥地。但在晚清民国之际,大到橡胶轮胎,小至肥皂牙膏,全部都是洋货舶来品的天下。为了挽回利权,一批有识之士初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为民族化工产品创出一条路来。成长生活于危亡年代的民族企业家,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自觉将个人和企业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在致力于实业救国实践的同时,积极参与国货运动和其他反帝爱国斗争。抗战前夕,不包含新药制造业,上海民族化工企业已有90余家,另有外商企业5家。尽管在企业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从规模和产量而言,民族化工业绝大多数是一些作坊式的小厂。化工系统广大职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多次取得重大胜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