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城市公共交通则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人口众多,居民出行需求多样,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交通问题较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直坚持公交优先战略,不断加大公共交通投资,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2017年,上海和南京首批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目前,上海基本形成了涵盖轨道交通、电汽化公交车、轮渡和出租汽车的公共交通运行体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
一、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现状
(一)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发展现状
1908年3月5日第一辆有轨电车,行驶6.04公里,从静安寺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它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1922年8月1日,上海租界市内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通车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地面公交运营车辆达17899辆,其中,国V及以上和零排放公交车13614辆,占全部公交运营车辆的76.1%。公交运营线路达1575条,公交线路长度达到了24780公里。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60.12亿人次,日均1647万人次,轨道交通客运量38.84亿人次;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85亿人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共汽电车也形成了新的特点和亮点。
1、公交线网不断优化,公交与轨交两网融合更加紧密
公交线网不断优化,全市公交平均线路长度从2013年的19.1公里下降至2019年的15.7公里,并保持下降趋势;同时,公交出行效率不断提高,2020年,公交专用道高峰时段中心城区行程车速15-17公里/小时,较2015年提升13-15% 。
公交与轨交两网融合更加紧密,截止2017年底,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米半径范围内提供公交服务的比例达到了75%、100米半径范围内提供公交服务的比例达到了89%;新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米范围内已全部实现公交线路配套;为解决市民换乘轨道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线路已经达到了199条,并逐渐形成网络,日均服务乘客22.3万余人次 。
2、地面公交服务层次不断丰富,多层次公交系统正在形成
除了传统的公共汽车外,上海还具有悠久的无轨电车发展历史,近年来还开通运营了71路、奉浦快线、松江有轨电车等多模式公交线路;在沪宜公路设置第一条合乘车道(HOV)。
无轨电车:上海的无轨电车系统始于1914年11月15日,截止至2019年12月,共计358辆双源无轨电车仍在运营。上海拥有全世界连续运营时间最长的无轨电车系统,上海也是全国第二个将无轨电车应用于快速公交的城市;2017年2月1日,延安路中运量公交系统开通运营,这是自1990年以来,上海新建的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首次采用直流750V电压供电,新建整流站6座,亦是首次采用18米级无轨电车 。截至2020年1月,上海公交71路已经运送客流4740余万人次,71路穿行于上海市区东西交通主动脉,单程长达17.5公里,相当于穿越大半个上海主城区,线路日均客运量超过5万乘次,是上海日客运量最高线路,同时又因早晚高峰全程运行时间不超过1小时,被称为“路面地铁” 。从1949年上海市71路公交车开通至今半个多世纪延伸,71路公交车经历了数次升级改进,不断地满足着市民的通行需求,努力为乘客提供快捷舒适的乘车体验,可以说71路公交车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上海市公共车的发展历程 。
有轨电车:2009年12月31日,上海张江有轨电车1路正式开通运营,成为上海市首条有轨电车线路。2018年12月26日,上海松江有轨电车一期示范线正式开通试运营;2019年12月30日,随着三期工程开通,松江有轨电车示范线全线投入初期运营。松江有轨电车是上海第一个成网络的有轨电车系统,作为中运量交通工具,相比公交车有更大的承载量。目前,有轨电车示范线连接松江新、老城区居民区和重要商圈,与轨交9号线、金山铁路实现换乘,一张铁路、地铁、有轨电车、公交编织的现代交通“四网”融合蓝图已初具轮廓 。
合乘车道:为进一步鼓励集约化出行、保障多人员车辆和公共汽(电)车优先通行,上海在沪宜公路(陈翔公路-叶城路)设置沪上首条合乘车道,全长8.2公里,自2020年1月2日早高峰时段启用。合乘车道综合了公交专用道和多乘员车道的功能,每个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每日7时至10时、16时至19时)只允许公共汽(电)车和载客两人及以上(含机动车驾驶人)客车专用行驶,其他车辆不得驶入。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实施清障施救作业的车辆和根据交通信号指示允许借用合乘车道的车辆可以借用合乘车道行驶 。
3、公共交通设施更加人性化,智慧公交发展迅速
上海公共交通设施更加人性化,2019年有4079辆底地板无障碍公交车,占全市公交车总数23%。早在2016年,部分公交车就已经开始试运营,在车厢内有USB充电端口,乘客只需随身携带数据线,就能自助为手机充电 ;另外,公交免费WiFi正在努力实现全覆盖,方便居民出行和上网浏览。
上海公共交通出行信息化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出行信息服务手段推陈出新。2020年,公交线路中途站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浦西中心城100%覆盖。完善公交车时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2020年,中心城区5639块预报屏(含墨水屏3866块)信息预报准确率94%;同时,出行支付手段更多元,地面公交、轨道交通、轮渡实现电子支付全覆盖,2020年正式上线试运行“上海停车”APP、“申程出行”APP。
通过大数据、新技术,互联网+、车联网等新技术,加快“智慧公交”体系建设。例如,71路公交车不仅配备安全带等保护装置、LCD液晶显示屏报站信息,除此之外站台上的显示屏有车辆到站时间、天气情况等推送信息,并且将由“文字+数字”的形式转变为“图像化”、还将在条件许可的站点放置触摸屏,对接站点内的自动贩卖机,提供地图查询、周边景点介绍等服务。再例如,2020年12月15日,上海公交行业第一台智能机器人49路智能导乘员上岗,吸引了不少乘客关注的目光。有了智能机器人,只要触摸它的头部或主动靠近感应区,就可展开人机互动,询问线路换乘、天气预报等便民信息,“智能导乘员”目前可提供49路沿线主要商圈、景点及医院的公交换乘信息 。通过不断将先进的技术进行应用,真正做到了科技走进人民的生活,服务人民。
4、借助公交系统,开展特色活动
上海公交系统借助公交车,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例如,2020年七夕节到来的前夕,巴士四公司一车队的团委青年将一辆普通的滨江1路公交车装点成了“爱的巴士”,在南浦大桥(沪军营路)公交车站开展了七夕节主题活动,正如“兜着风就把恋爱谈了” 。再例如,71路的“红色之旅”,借助公交车系统弘扬红色文化。为迎建党100周年,上海久事公交集团在上海市交通委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四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选取路线较长、客流量较大的71路中运量,率先在申城运行第一辆红色主题公交,旨在发挥公交城市名片作用,传播党的声音、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上海公交故事。由乘务员客串讲解员,为乘客讲解沿途红色景点,把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宋庆龄故居、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中央早期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串联起来,把中运量71路这一“流动风景线”打造成红色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移动宣传堡垒 。
5、公交车成为上海市绿色出行的先锋
2019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将全面推进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新投入使用的公交车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其中,新一代超级电容车不断受到认可,2019年9月,首批10辆快充高能量智能超级电容车在久事公交巴士四公司26路投入运营;同时,上海外滩建成了世界首创的直流超级快充智能充公交终点站,利用乘客上下站的1分钟时间,实现安全快速充电续航10公里 。2020年底,930路、17路、18路、隧道8线、146路新增89辆超级电容车,加上已经投运的11路、26路,上海超级公交电容车将超过百辆。新一代超级电容技术的推出,大幅提升了车辆续航里程 。
6、观光巴士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观光巴士是城市旅游的热门选择,乘坐观光巴士可以快速了解当地的风景全貌。上海的观光巴士目前共有两个品牌,一个叫“都市观光”,一个叫“BUS TOUR”,连接几乎所有上海市内主要景点。“都市观光”一共有5条线路;“BUS TOUR”有红线、蓝线、绿线之分,蓝线外滩到浦东东方明珠,红线外滩到人名广场新天地,绿线人名广场淮海路静安寺。两个品牌巴士差不多,不同于普通公交车,观光巴士的好多站都是重合的,但却站站都是景点,从而不用担心下错车,为上海本地市民和外地短期游客观看上海市的著名景点提供了一个不同的选择。游客们可以购买一日票(24小时内有效)或2日票(48小时内有效),既可以饱览城市的魅力风情,又可以选择性地完成自己的个性之旅。车内提供GPS定位讲解系统来诠释上海魔都的精彩纷呈,语种包括:中、英、日、韩、俄、西、德、法等八个语种。
(二)上海地铁发展现状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是上海市境内第一条地铁线路,标识色为红色,使上海成为中国内地第三座开通地铁的城市。经过不到三十年的发展,截至2021年1月,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共19条(含磁浮线),共设车站459座(含磁浮线2座),运营里程共772千米(含磁浮线29千米) 。2020年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达283469万人次 ,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地面的城市压力。
1、上海地铁迈入无人驾驶时代
相比于传统地铁,无人驾驶地铁更加规范、可靠、高效,同时大大提升了乘客出行的便利性。经过数十年发展,上海地铁的建造技术、系统运营技术不断革新,截止到目前,上海共有四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分别为10号线、浦江线、18号线一期南段和15号线。列车唤醒、出库、运营、洗车都可实现全自动运转,开放式的驾驶室使乘客通过车头的车窗享有“驾驶视角”,每节车厢内配备手机充电设施 ……
上海地铁10号线是国内首条大客流高运量、复杂运行交路、自动化等级最高的全自动运行地铁系统;同时,它也是国际上首条日均客流超过百万的无人驾驶线路 。18号线是上海首条全功能一次性开通最高等级(GoA4)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地铁;。最高等级全自动运行(GoA4)在列控方面可实现列车自动唤醒、休眠、出入库、正线运营、折返及洗车等功能;可实现远程控制车辆照明、温度、空调等特色功能,为乘客提供贴心服务 。车辆具备的自我诊断和联合诊断功能、全自动多场景自适应设计、自我修复能力、核心电路超强电路容错能力、智能化失电自牵引技术、高标准防火设计,以及新增配置了受电弓弓网监测系统、轴温检测系统、障碍物检测系统、脱轨检测系统,使列车安全监测体系更完备,有效提高了全自动运行列车的安全性 。15号线则是国内一次性开通公里数最长、全自动驾驶等级最高的轨道交通线路,每个车站里放置有数百个传感器,每台设施的运行状态,会通过数据传输的形式直接汇总到车站控制室,运营人员可以“一屏观全站”。从灯光照明到火灾预警,各种细节都能被自动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工作人员的处置更加有的放矢 。
2、上海地铁更加绿色
2021年2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说:“2020年,安装在一座上海地铁车站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产生了超过400万千瓦时的电力,这些能量可以让一辆8节编组的地铁列车运行20万公里。”华春莹点赞的这座光伏+地铁站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龙阳路地铁站。这里整个屋顶几乎铺满了太阳能光伏板,足足有五六个足球场那么大,蔚为壮观。这是一座隐藏的绿色发电厂,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换成绿色清洁电能,为地铁系统供能。上海地铁龙阳路基地光伏项目于2019年底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3.66兆瓦,年均发电量约340万度,可节约标准煤约1200吨,减排二氧化碳3390吨。目前,上海地铁有三林、富锦路、浦江镇、金桥等10个光伏发电基地,年发电量一共可达2400万度,节约标准煤6912吨,减排二氧化碳18912吨。未来,上海地铁还会继续新建地铁光伏发电基地,只要具备条件的,都会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 。
3、上海地铁博物馆记录上海地铁的发展历史
上海地铁博物馆位于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紫藤路站,是中国第一家地铁专业博物馆,上海地铁博物馆以“安全地铁、科技地铁、绿色地铁、人文地铁”为主题,沿着地铁轨迹,分别以地铁发展历史、地铁功能、地铁文化,地铁安全、世界地铁等几大板块进行布展和展示,打造出一个同时具备信息化、娱乐化、市民化、科普化一体的新时代专业博物馆。上海地铁博物馆深刻的向人们诉说着上海市地铁是怎样从零发展到今天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诉说着这一段艰辛而又伟大的历程,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
(三)上海市轮渡现状
1、轮渡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辅助
上海轮渡创始于1911年,在1970年代以前是上海往来黄浦江两岸的唯一方式;1980年代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轮渡航线之一;19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和市区段黄浦江大桥的修建,市轮渡的客运压力大幅度缓解,市轮渡逐渐成为欣赏上海浦江两岸风景的最佳工具之一 。上海目前有18条轮渡航线,运营时间根据乘客需求不同有所差异,开航班率也各有不等,开辟有通宵航线、空调航线等特色航线。渡轮乘客量逐年萎缩,从每天百万人次递减至10万人次 。
2、轮渡逐渐成为欣赏浦江两岸风景的最佳工具
在大桥和过江隧道不断建设、公共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轮渡无法再单单作为“过江”的交通工具持续保持活力,在承担着两岸通勤作用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欣赏浦江两岸美景的补充,逐渐成为欣赏上海浦江两岸风景的最佳工具之一 ,也成为外地游客到上海的一处打卡地。轮渡不在单纯作为一种交通方式,而是将其交通和旅游功能结合,2010年穿梭于世博园区的一艘艘渡轮,将交通与观光功能相结合,使上海轮渡成为世博会客运交通中最具特色的亮点,轮渡也从此被注入了全新功能;直到今天,这些“世博号”仍航行于外滩十六铺码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搭乘 ;再例如,2021年2月25日上海徐汇滨江的港口渡口轮渡站,经过改造重建、于今年年初重新开放后,以其形似“外星飞船”的独特造型设计,成为众多市民游客口中的地标建筑 。上海轮渡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发展,也记录了百余年来人们生活的种种变迁。
(四)上海市出租车发展现状
2019年,上海市运营出租车3.7万辆,客运量3.67亿人次 。截止2017年底,上海市共有124家出租车客运公司,占全国比重1.58%,员工7万余人。
1、上海市纯电动出租车开启“绿色出行”时代
2018年9月,上海大众出租租赁汽车公司首批50辆纯电动出租车正式上线运营,为上海出租汽车行业正式开启“绿色出行”时代,纯电动出租车具备在行驶时没有碳排量,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车辆启动后也几乎没有任何噪音等优点 。2020年上海市发改委提出年内新增出租车中纯电动出租车占比不低于80% 。进博会期间五大骨干出租车企业公司共配备纯电动出租车近2500辆,组建新能源出租车进博会专属保障车队,全天候保障参展与观展人员的个性化出行 。出租车龙头企业强生,2019年至今全面推进纯电动车投运力度,截至2020年底,共投运了配置先进的荣威新能源出租车 3250辆,占上海市新能源出租车投入总数的60%;预计到2021年底,强生新能源出租车的比例达到强生在运车辆的70%以上,约7000多辆,到2022年,实现出租车全部新能源化 。
2、出租车打车方式更加智能便捷
2020年9月28日,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APP正式上线试运行,该平台汇聚了100多家出租车企业,注册出租汽车已超过两万台 。由此,呼叫出租车的方式便多了一种途径,通过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叫车方式,不用输入行驶的目的地,即可在上海市200个出租车候客点实现“一键叫车”,还能通过手机实时定位确定叫车地点,提高市民乘坐出租车的安全性与便捷性。“申程出行”平台有三大功能亮点:出租汽车候客站“一触即发”、一键呼叫 无需输入目的地、提供安全有效的巡游出租汽车服务 。
二、上海公共交通未来展望
(一)未来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更加便捷
未来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的整合和完善,将促使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在既有市域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系统基础上,构建由铁路、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和辅助公交等构成的公共交通系统,形成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等3个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同时预控研究若干轨道交通通道。至2035 年,主城区、新城轨道交通站点600 米用地覆盖率分别达到40%、30%,全市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例达到40%左右,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不超过40 分钟。
(二)未来公共交通更加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未来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将会变得越来越智能。智能公交监控调度系统,使公交车调度更加聪明;公交站台“一键叫车”更加方便居民叫车;同时,支付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方便居民出行。另外,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无人驾驶出租车或将更加普及,目前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在很多地区开始投放。
(三)未来公共交通更加绿色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视,公共交通绿色化发展成为必然。目前上海正在全面推进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新投入使用的公交车已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未来,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提出要突出绿色交通发展策略,倡导公交导向的低碳发展模式。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出行,加强交通需求管理,至2035 年,实现包括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步行、清洁能源小汽车等在内的绿色出行占全方式出行比例达到85% 左右。全面建设以提高效能、降低排放、保护生态为核心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运输装备体系和运输组织体系。
(作者工作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