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封控記事

小區裡的“編外志願者”

沐一帆
2022年04月02日15:14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3月28日下午的17:29,浦東新區張江鎮湯臣豪園二期小區的某一幢居民樓的抗疫群內突然彈出一條消息:“我們樓有這幾天緊急需要醫院代配藥的嗎?”

抗疫群內聊天截圖

這條群消息是由住在湯臣豪園二期的喬女士所發,她的丈夫是上海曙光醫院傳統中醫科的一名主任醫生。竇醫生因為職業的特殊性質,每日可以進出小區前往醫院上班。“我們樓的住戶雖然平均年齡不大,但我知道有些人還是有配藥需求的,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如果我先生可以盡己所能幫助到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抗疫群中的群友都知道自己有一位來自曙光醫院的醫生鄰居,但是醫護人員近期工作繁忙,大家都不忍打擾他的工作,因此不願意麻煩他,沒料想,竇醫生一家先行為大家推開了這個窗口。

三分鐘后,住在九樓的沈女士回復“我需要”,喬女士緊接著在群內寫道,“藥的具體要求寫一下,醫保卡給我。”第二天的傍晚時分,裝有沈女士所需要的立普妥、倍他樂克、京新這三種藥的小塑料袋便悄然擺放在了她家門口。

沈女士供圖

竇醫生不僅是一位中醫科的主任醫師、教授,還是上海中醫藥大學的研究生導師,疫情期間還承擔著為學生們上網課的任務,每日都非常忙碌。“非常感動,為鄰居們配藥並不是竇醫生的義務,但他卻能主動提出幫忙,對於很多人來說真是雪中送炭了。”沈女士這樣說道,“醫生自行配藥不像大家想象的一樣輕鬆,也是需要經過挂號-看診開藥-藥房取藥等諸多流程,所以竇醫生真的很辛苦。”

竇醫生手機裡拍攝的曙光醫院的日與夜

沈女士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平日裡需定期到醫院配藥,這次小區封控管理歷經了較長的一段時間,沈女士看著自己的“庫存”見底不免有些擔心,正想要聯系居委會工作人員時,就看到了自家樓群內的這條消息。

確實,在疫情形勢頗為嚴峻的當下,閉環管理的小區內的居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配藥難、就醫難的問題。對此,晨暉路居委專設一批志願者受理小區居民的配藥需求,並和附近的醫院、社區衛生中心、衛生服務中心等開展緊密合作。據湯臣豪園二期小區的居委書記奚慧華介紹,小區內還成立了一支“居民醫療組”,裡面有涉及兒科、心內科等方面的醫生、護士,可以在關鍵的時候為大家提供服務。

“除了咱們樓的鄰居,小區居委書記也時不時會找我為其他居民提供幫助,我現在也算是‘利用職務之便’的半個‘志願者’了吧!”原來,竇醫生已經不是第一次為大家提供配藥服務了,“就比如今天,除了幫9樓鄰居帶了藥,早上出門前還有幾個居民因急需用藥找到了奚慧華書記,書記又找到了我,我就幫大家把藥配回來了。”

竇醫生說,小區封閉的這段時間以來,基層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他一直看在眼裡,所以想著能分擔一些就分擔一些,其實都是舉手之勞,對於慢性病人來說看病吃藥是大事,耽誤不得。

“我的同事們都非常辛苦,前兩日,曙光醫院醫療隊就已出發前往新國際博覽中心臨時隔離收治點了,我也會繼續在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希望疫情趕快退散吧。”竇醫生從微信那頭發來了這句話后,便又匆匆地回到了工作中去。

在湯臣豪園二期的小區內,還有不少這樣的“編外志願者”,他們雖然並不身處登記上崗的正式志願者隊伍中,但卻配合居委工作人員一起,時時為居民排憂解難。

“我兒子經常念叨一句話:平時肯幫人,急時有人幫。”說出這話的是湯臣豪園二期的一位居民董女士,同時也是曾經的瑞金醫院心內科醫生。她自告奮勇加入了小區志願者群,期望能在志願者們拋出居民身體不適、看病診療方面的咨詢時能及時地給予協助。

董女士作為醫生時隨隊下鄉提供醫療援助。董女士供圖

“等疫情結束了,我可以教心肺復蘇和海姆立克急救法。”

“我家有血壓計,聽診器,我以前是心內科醫生,必要時候可以叫我。”

“新華、仁濟、瑞金、六院是孕產婦危重救助中心,如果是一般生育,建議聯系一婦嬰或紅房子即可。”

“讓她持續數胎動,如果動得太少或者太多,要趕緊去醫院了。有時候大人感覺沒事,肚子裡的孩子危險。”

“最好讓她(孕婦)先吸氧半小時。”

這是4月1日下午5點,董女士在志願者群內的數條發言,原來,小區內的一名孕婦突然感覺胸悶氣短,心中有些擔憂,但又不知道自己的情況是否需要立刻趕去醫院。董女士聽完志願者的描述后安撫孕婦不用擔心,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沒想那麼多,就是覺得自己會,能及時地進行基本判斷,就算條件限制不能診治,也能給予安慰。”董女士這樣描述自己的初衷,“其實這種狀態下,急症不多,更多的是心理安慰,如果居民知道周圍不遠處就有醫生在,心理上會安慰很多,也算是疫情下的維穩吧。”“我是黨員,也曾經是醫生,更是媽媽,是女兒,總有一天,我的孩子,我的父母也會需要別人的照顧。”

“孕婦是最需要關懷的一個群體,很多病人都能等,孕婦生孩子不能等,所以我能幫就幫一點。”說到自己的所作所為,董女士顯得很謙虛,“我不能算是志願者,只是加入了志願者微信群,盡己所能地為有需要的鄰居們提供醫療幫助與意見罷了,並沒有參與到那些運送物資、維持秩序、引導排隊等的工作中去,他們才最辛苦,所以我能替他們分擔一些也感到很高興。”

這位“編外志願者”還分享了自己為一位大爺提供幫助的經歷。自封控以來,居委會在第一時間籌措志願者隊伍的同時也統計了小區內從事醫護工作的居民的信息,予以登記造表和公示,住在董女士樓上的一位大爺借此機會聯系上了她。

小區防疫志願者群內聊天截圖

“是大爺到樓下直接敲門來找我的,他就住在我樓上。其實沒什麼大問題,我觸診了一下,臍周痛,其他不痛,所以基本上斷定是慢性腸炎,可能跟最近飲食有關系,吃點腸炎寧就可以了,我就寫給他了,然后在群裡問了一下,就有人給他送過去了,大家都很熱心,不是我一人的功勞。”董女士雖然已經脫離了醫生崗位,但那份特有的細心與周到在她身上延續了下去,她沒有直接讓對方進屋,而是請大爺先回去,自己做好防護戴上N95后才上樓。“我不是怕他不安全,相比於他,我更不安全,我怕自己是傳染源。”

小區防疫志願者群內聊天截圖

志願者供圖

“昨天還有一位阿姨找到我,我與她連線20分鐘后發現不是急症,是焦慮加上更年期綜合征導致的心臟不適,所以建議她疫情過后再去醫院檢查。”

董女士曾經是一位心內科醫生,后來進入了一家企業做腫瘤藥研發,離開醫院時諸多不舍仍歷歷在目,因此現在又能用自己所學繼續救人,內心感到十分滿足,家人也很支持。“我去樓上給大爺看病,孩子比我還興奮,回來告訴我要給我買個蛋糕慶祝一下。”董女士正在讀二年級的兒子也為媽媽感到自豪。

“管好自己,管好家人,聽政府指揮,沒事的,希望大家早日恢復日常生活。”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