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對比巴黎倫敦 上海蘇州河水上旅游何時能重啟?

2022年01月04日09:16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對比巴黎塞納河、倫敦泰晤士河,上海蘇州河水上旅游何時能重啟?

  水上游船是國際大都市打出的一張旅游大牌。巴黎塞納河、倫敦泰晤士河、維也納多瑙河的游船觀光體驗,成為無數游人心中難忘的美好城市印記。什麼時候,我們也能登上蘇州河的游船,一覽兩岸風景?

  幾年前,普陀區曾做過嘗試,在蘇州河上開設了一條水上旅游航線,航程從丹巴路碼頭開到外白渡橋,后因種種原因停航。昔日的航線,如今隻剩下了幾座孤零零的碼頭。

  假日裡記者探訪這幾座老碼頭,同時也翻開了歷年的代表建言錄。

  過去十年,為這條水上旅游航線建言的人大代表有不少,甚至一度聯名提交相關建議,但如代表所言,“當時條件還不成熟”。

  隨著蘇州河42公路岸線的貫通開放,“水上旅游”再次進入代表的議政視野。

  “現在時機到了!”市人大代表胡曉麗說,蘇州河貫通開放后,配套設施逐漸完善,簡單地在濱水觀賞風景已經無法滿足市民和游客需求。他們希望不僅能觀水,還能親水。

  那麼,蘇州河水上游覽有重啟的可能嗎?曾經廢棄的碼頭能否激活、蘇醒?

  廢棄的碼頭

  平靜的河面,幾隻水鳥在盤旋。親水平台延伸出的護坡上坐著一位垂釣者,手執長杆,凝神閉目。不遠處,亦有兩位垂釣者,各自佔據著平台的一角。

  桅杆處挂著標牌“游艇專用碼頭,請勿擅自停泊”,碼頭最大的泊位處一左一右停放著兩艘巡邏船。一切都靜悄悄的,很難想象這裡曾是熱鬧的丹巴路碼頭。

  “碼頭已經停用三年多了。”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個月,停在這裡的游船被拉走了。碼頭旁的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正在修繕,外圍的綠化在施工,碩大的挖土機正在作業。

  靜悄悄的丹巴路碼頭

  五六年前正是丹巴路碼頭的高光時刻,這裡是蘇州河水上旅游航線的起始站,一度也是市民游客的打卡地。白先生還記得當年專程從浦東跑過來買票坐船的情景。“船不大,十多個座位,大家都想坐著想看看蘇州河兩岸風景。”

  碼頭上廢棄的船隻圓形部件,裡面長出了葦草

  如今,丹巴路碼頭成了廢棄的一角。有的地方已鏽跡斑斑。岸邊散落堆砌著幾隻廢棄的船隻圓形部件,裡面長出了葦草。走出這片區域發現,當初配套引入的44路、766路公交的終點站依然在運營。

  古北路橋下的游艇碼頭

  相比丹巴路碼頭,古北路橋下的游艇碼頭要簇新得多。走上古北路橋,遠遠就能瞧見河岸上一片郁郁蔥蔥,幾幢青磚紅瓦的老房子坐落其間,這是上海游艇會碼頭。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個游艇碼頭由法國名師設計,2009年初,相關設備從法國本土運抵上海,安裝下水,並精心修繕。碼頭有21個固定泊位、5個臨時泊位,但是沒有一艘船,幾個孩子正在碼頭邊上的空地放風箏,另一邊有幾個人坐在河邊垂釣。碼頭旁邊是蘇河驛站,一位居民說:“早幾年還看到有游艇停在這裡,之后就沒看到了。”

  當年的水上旅游航線,昌化路碼頭亦是重要一站,但是這個碼頭已經拆除。記者前往探訪時,隻見昔日的水上旅游中心正圍起來施工建設,從對面的中遠兩灣城望過去,當年的昌化路碼頭隻剩下三個大樁子。附近居民告訴記者:“老早阿拉登過這裡的碼頭,從這裡坐船可以到外白渡橋。”

  昌化路碼頭隻剩三個樁子

  據觀察,這段蘇州河貫通后的人氣非常高,元旦當天,成群結隊的市民游客在河邊散步、拍照,附近的莫干山路M50、天安千樹成了大家的打卡之地,可是還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這裡的碼頭?

  位於夢清園環保主題公園的夢清園碼頭,有人定時養護,有時也有游船停泊,但是碼頭依舊是孤零零的,親水平台上幾乎沒有人走動。而離這裡不遠的西康路碼頭,也是一幅寂寥的景象。

  轉了一圈發現,蘇州河現有幾座碼頭基本處於停用狀態,節日裡尤其顯得冷清。

  當年的大手筆

  開辟水上旅游航線,曾是普陀區開發蘇州河的一個大手筆。

  蘇州河觀光游船最早於2010年4月對外開放,當年8月,還開通了夜航線,一度還上了新聞頭條。數據顯示,到當年年底,總航班數為351班,接待游客近2萬人次。而到了2012年,蘇州河因實施底泥清淤,游船一度停航。

  2013年1月,市人大代表陳敏聯名17名人大代表,在兩會上提交一份關於發展蘇州河水上旅游的建議。這位曾在普陀區建委、發改委、長風集團等多部門工作過的代表,第一條蘇州河水上旅游線路就誕生在他手中。

  陳敏認為,蘇州河水上巴士的困境在於缺乏統一規劃,光普陀一區難以支撐整條航線。

  這種各自為政的局面從名字就可看出,每個區對蘇州河的叫法根據各自特色命名,比如長寧叫“蘇州河第一灣”、閘北(后並入靜安區)叫“蘇河灣”、普陀叫“蘇河十八灣”、靜安叫“蝴蝶灣”。

  號稱“蘇州河水上巴士”,卻僅僅是普陀段的水上巴士。這條航線橫跨6個行政區域,但無法停靠四行倉庫等著名景點。“航線如果可以與靜安、虹口等區達成一致,出普陀區后能在沿河著名景點停靠,游客就能看到更多舊工業遺留和近現代優秀歷史建筑。”陳敏坦陳,由於各自為政、清淤停航等因素,水上巴士游客並不多,線路的狀況並不好。

  丹巴路碼頭引入44路公交終點站

  這份聯名建議,承辦部門很重視。一年多后,2014年4月29日,蘇州河水上旅游復航,並延長了航線。復航后的行程可分丹巴路碼頭至昌化路碼頭、昌化路碼頭至外白渡橋以及丹巴路碼頭至外白渡橋三段,全程往返約需3小時。此次復航碼頭周邊還增加了交通配套,丹巴路碼頭引入44路和766路公交的終點站,便於游客前往碼頭登船。

  市民陸女士還記得當時的票價:從丹巴路碼頭至外白渡橋碼頭單程120元、往返200元,夜航票價加價20元,兒童和老人可享票價優惠。“我帶著外地來的朋友乘過兩次船,夜航線的岸邊燈光挺好看,但也談不上有多驚艷。”

  接力建議

  復航后的這條航線並不順利,由於種種原因,蘇州河水上游覽頻頻中斷,一方面企業客運能力嚴重不足,入不敷出,另一方面,2014年底北橫通道施工,對蘇州河游覽造成一定的影響。

  “我們不太甘心,現在回過頭來想,當時條件確實還不成熟。”陳敏說。彼時,蘇州河沿岸開發景點偏少,層次偏低,不能做到水岸互動、商旅互動,已有的題材未能挖掘和利用。一些蘇州河畔成片廠房被拆除,游客不能看到昔日繁華的實景,又無處可尋覓反映這段輝煌歷史的蹤跡。設施配套也跟不上,航線雖延伸到外白渡橋,但沒碼頭可靠。已有的昌化路碼頭和丹巴路碼頭交通不太方便,候船設施及商業、生活配套幾乎空白,無法滿足游客最基本的需求。

  2016年1月,陳敏代表再次提交建議,在他看來,新一輪蘇州河兩岸地區發展,必須突破各行政區“零敲碎打”式的傳統開發模式,要在公共交通、商業及生活一條龍配套設施上下功夫。

  記者查閱到,當年,主辦部門市住建委給他的回復是“計劃解決”。彼時,受北橫通道的建設施工影響,丹巴路碼頭至昌化路碼頭已不能通航,蘇州河水上游覽觀光項目處於停滯。“計劃”二字看似遙遙無期。

  2018年,市人大代表李富榮也注意到了“蘇州河”旅游開發的價值,當年兩會,他提交了一份關於“蘇州河水上旅游”的建議。當時,蘇州河沿線已劃定3片歷史文化風貌區、102余處優秀歷史建筑(含歷史橋梁)。那段時間上海新增了250處風貌保護街坊。其中,蘇州河兩岸涉及有42處風貌保護街坊,涵蓋裡弄、工業遺產等多種類型。李富榮認為,蘇州河沿岸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而水上旅游是閱讀這些景觀的打開方式。

  “開設水上旅游專線是大都市的通行做法。”李富榮曾游歷過巴黎塞納河、倫敦泰晤士河,這些河流都設有水上觀光游船。“塞納河上透明的觀光船非常漂亮,每艘船都有2個甲板,其中一個為全玻璃封閉式甲板,適合夏季冬季觀光。”

  塞納河游船

  李富榮對水上旅游做過不少考察研究,在他看來,蘇州河水上巴士不僅是一條旅游線,也是一條通勤線。“蘇州河經過上海中心城區,水面無密集船隻和障礙物,且該河段受豐水枯水影響較小,如開通水上巴士,將發揮其暢通准確運行的優勢。水上巴士的航速若能達到12-15節(約22.5-28千米/時),則遠高於現有公交車的時速,將有力緩解陸上公共交通的緊張程度。”

  如果將水上交通定位於通勤,這是否合適?市交通委曾在2015年末至2016年初開通試運營黃浦江水上巴士航線,當時定位就是滿足通勤需求,但試水三個月就被叫停。

  承辦部門分析:受蘇州河航道條件、跨河橋梁淨空高度影響,原蘇州河游覽船船型較小,一般為15—20客位,行駛時速約5—6節,從運能、通行速度的角度來說,尚不具備開通通勤航線的條件。但承辦部門也沒有完全否定,他們答復代表:“在規劃布局旅游碼頭的同時將兼顧通勤功能,將適時開展蘇州河水上巴士的試點。”

  不過,李富榮並沒等到這個試點。

  新的時機

  一晃又是兩年過去了。

  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實現基本貫通。上海又向世界級濱水區邁進了一大步。從這一年開始,關注“蘇州河”的人大代表又多起來。

  市人大代表胡曉麗(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首席主持人秦暢)在主持《市民與社會》節目中曾採訪半島花園小區居民。半島花園小區曾經是蘇州河貫通工程的一個“堵點”。起初居民一直未能就貫通方案達成一致意見。更新改造后,這裡已經成為居民們交口稱贊的沿河景觀帶。半島花園小區黨支部書記說,小區將近20年沒有好好修繕,河岸邊一度破爛不堪。現在不僅沿河步道煥然一新,還新建了兒童樂園、生態廊架、戶外座椅,綠化、門禁等設施也跟上了,業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步提升。

  “節目中,很多市民向我反映,站在蘇州河兩岸觀光休憩游覽的時候,看到的只是平靜的水面,應該更多一些動態的美,是否能在蘇州河設一條游覽線路。”

  “我覺得,現在時機到了。”胡曉麗說。2021年1月,胡曉麗提交了一份關於啟動蘇州河水上游覽觀光項目的建議。在她看來,蘇州河全線貫通正帶來很好的發展契機。過去各自為政、零敲碎打的開發模式成了過去式。隨著周邊配套逐步改善,沿岸的藝術館、文化和工業遺存等場所將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如果設置一條從外白渡橋到內環線的觀光游覽路線,加強水岸聯動,就會像項鏈一樣將濱水空間“串”起來,將蘇州河和黃浦江聯起來,讓整個游程和水岸成為一個完整的城市空間。

  元旦,昌化路橋上的市民游客

  “這份建議提交后,主辦部門組織的論証協調會我就參加了四次。”胡曉麗說。協調會上,各部門的討論依舊激烈,有人提出,蘇州河的橋大都比較矮,對船隻大小有一定限制。有人說,蘇州河承載著一定水利功能,河道比較狹窄,在前期改造中沒有對碼頭等設施進行整體性設置﹔也有人提出,蘇州河兩岸貫通之后,隻要稍作建設,游船乘客上岸將更便捷。

  “盡管困難還是不少,但共識也在一步步達成。我能感到,大家都在努力做好可行性研究,蘇州河上的水上游船和文化旅游很值得期待。”胡曉麗注意到,這一次她得到的辦理回復是“解決採納”。

  去年11月,《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草案)》提交審議,市人大代表,也是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副主任委員的李富榮在審議中提出,應該在法規中增加“集兩岸通勤、休閑旅游等功能的水上交通”的內容。讓他欣喜地是,“最后出爐的條例採納了我的建議”。

  最近,市住建委副主任,市“一江一河”辦常務副主任朱劍豪帶來進一步的好消息:此前市交通委已開展過蘇州河碼頭岸線的相關規劃研究,規劃將旅游碼頭作為開展水岸觀光、旅游交通、水上休閑等旅游活動的重要配套設施。

  朱劍豪表示,蘇州河中心城段內現在有昌化路、夢清園、西康路、丹巴路、北外灘等碼頭,此外規劃新增黃浦外灘源、靜安四行倉庫等11處碼頭。碼頭主要可供旅游水上巴士、休閑觀光游船停靠。如果按照規劃全部實施完成,內環內設11個碼頭,平均間距約1.1千米,內環至外環間設5個碼頭,平均間距約1.5千米,這將為開通水上巴士、觀光游船提供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

  “停用的老碼頭終將激活,到時,我們不僅可以在岸邊‘觀水’,還能乘上游船‘親水’。”胡曉麗說。

  舊時蘇州河畔

  記者手記:

  把蘇州河上的船“找”回來

  文/王海燕

  在巴黎乘坐塞納河游船時,巴黎人很熱情,岸上、橋上的人看到游輪會朝你揮手、打招呼,興奮地大叫,船上的人也會熱情地回應,向岸邊揮手、打招呼,這種互相問好的水岸互動,讓人覺得這個城市很親切,水波瀲灩中,巴黎的迷人又添了一分。

  上海的蘇州河也很迷人,老照片上的蘇州河就是典型的江南水鄉。上海居民老章告訴我,小時候,他常去蘇州河畔,看從常熟、無錫劃來的船隻。碼頭十分簡易,登船要小心走過又窄又長又晃蕩的板條。船兒運走城市垃圾,送來蔬菜糧食。船行很慢,靠搖櫓、竹撐,100公裡行程需行三天三夜。

  這些船后來消失了,“開門見河、出門搖櫓”成了遙遠的記憶。幾經變遷,黑臭的蘇州河完成了環境治理,岸線最長的普陀區動足了腦筋,一度把船“找”回來,在蘇州河開辟水上旅游航線。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后不了了之,隻剩下了幾座老碼頭。

  蘇州河適合搞水上旅游嗎?從先天條件來說,蘇州河河道水淺、橋矮、碼頭配套設施也不齊全,之前的嘗試也擱淺了。但從發展前景來看,“一江一河”濱水的貫通把最好的公共空間留給人民,也給了人民更多的期待。目前,蘇州河濱水配套設施正在完善,一座座蘇河驛站正拔地而起。之前可能隻有普陀一個區很起勁,現在,沿河的每個區都把蘇河濱水建設看作是一個莫大的機遇,我們也多了更加全面看待這條河的視角和眼光。

  目前,長三角諸多城市都在水上大做文章,杭州、嘉興、溫州、南京等紛紛開辟“水上巴士”,雖也遇到冷熱不均的問題,但水上旅游正成為長三角城市打出的一張文化旅游大牌。

  水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的競爭力,我們不僅有壯闊的黃浦江,也有煙火氣濃的蘇州河,它記錄了上海由一個濱海漁村發展成國際大都市的歷史過程。蘇河十八灣、灣灣有故事,怎麼把這些故事串起來,僅僅是豎個標牌、貼個二維碼嗎?還是有更好的打開方式?

  假日裡又去了當年的老碼頭,碼頭上靜悄悄的,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也許,如代表所言,時機到了。

(責編:嚴遠、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