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文化| 体育

上海赛艇的苏河百年

2021年11月05日12:17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不仅仅是南苏州路76号,河畔的一批优秀历史建筑,还有横跨河上、各具特色的一座座桥梁,这些都是游览苏州河必看的美景。

它们与变清了的河水一道,为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的开启提供了“爱上这里的必然理由”。

■ 魏斌

微波荡漾的河面上,飞艇疾行、百舸争流;赛道沿岸特设的观赛点上,人头攒动、欢呼雀跃——金秋暖阳的10月23日、24日,2021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上首次向世人展现其特有的激情与魅力。

在苏州河畔观赛时,如果随身带着130多年前晚清旅沪文人葛元煦所写的《沪游杂记》这本小书,翻开后就能读到这么一段:“……船长二三丈,阔二三尺不等。头尖身小,矫绝无伦。其比赛在新闸大王庙前,以八人打桨,一人把舵,亦有四人打桨者,翻波拨浪,疾若飞凫。”(新闸大王庙位于今成都北路苏州河边上)

这一刻,若是把视线从书本缓缓转向苏州河,看着一艘艘赛艇时隔百年再次竞逐,穿过乍浦路桥,直奔临近外白渡桥的终点而去,有没有一种时空交叠、倏忽百年的感觉?

南苏州路76号

2021上海赛艇公开赛的上下水位置是南苏州路76号。

这是一幢显眼的红砖建筑,北临苏州河,西边是乍浦路桥,东近外白渡桥。建筑的历史比1907年建成的外白渡桥还要早上2年。这幢建筑与100多年前的英国领事馆相邻,它的对面是新天安堂,构成了苏州河南岸的欧式建筑群。100多年前,这幢建筑是个水上运动俱乐部,它的名字叫作“划船总会”。

说到划船运动,在我国,赛龙舟古已有之。端午竞渡在我国古代广为流传,位于江南、水系发达的上海更不例外。不过,赛龙舟主要是一种节日风俗活动,而西方赛艇运动(rowing)则是一项竞技运动。

1843年后,各种体育活动被外侨引入上海,赛艇运动也是外侨较早引进的体育运动之一。据说,早在1852年,就有一些侨民向泊在黄浦江上的外国轮船借了几条救生艇,在黄浦江上拉开架势进行赛艇比赛。中国人将外侨的这种运动称为“划船”或“跑船”。在顾炳权编著的《上海洋场竹枝词》中,收录有颐安主人的《沪江商业市景词》,其中就有一段关于“跑船”的文字:“如飞打桨赛行船,亦是西人戏赌钱。三五成群真快驶,兴酣力大定争先。”由此,上海成为我国最早开展水上竞技运动的城市。

关于划船总会,薛理勇主编的《上海掌故大辞典》中有一条讲到了它的历史。划船总会的英文名是The Rowing Club,1860年建立,最初无船室和会所。1875年,在苏州河畔乌镇路处建造了第一座船室。1900年,船室所在地块以7000两银子卖给了公共租界工部局,划船总会就用这笔资金,在苏州河南岸今南苏州路圆明园路处买下了一块地,建造新的船室。1903年2月,船室因比较简陋和狭窄被决定重建,次年(1904年)动工,1905年正式落成。

划船总会建筑由中部的会所主体、西翼的游泳池和东翼的船室三部分组成。建筑内部功能齐备,不仅有健身房、更衣室、淋浴房、洗手间等,还有会议室、接待室等,可供会员休闲社交,非划船总会会员则无权享用这里的设施。笔者收藏的几张划船总会老明信片,从不同视角显示了划船总会东翼、中部、西翼的风貌。

这座100多年的老建筑,解放后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共接收重叠板赛艇28条、桨60余支。新中国第一代水上运动员就是从这里起步,利用这些器材艰苦自学成才的,他们的经历激励着每一位后继者拼搏奋斗。

划船总会建筑的西翼后来则成了黄浦游泳池,现在稍上了点年纪的人或许还会记得自己在这个游泳池里劈波斩浪的情景。

苏州河

据《上海掌故大辞典》介绍,外侨在上海的赛艇比赛最初是在黄浦江浦东一边举行的,每年春、秋两季各赛一次。而我们现在所见与赛艇相关的记录,比如在新闸大王庙前的比赛、早期的船室以及划船总会,很多都与苏州河有关,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晚清文人张春华撰写的《沪城岁事衢歌》里,有关于端午赛龙舟的记述:“烟树晴薰夏五天,自宜水国泛龙船。如何歇浦涛千顷,箫鼓声稀听渺然。”作者注解:“吾邑故水乡也,而独不宜于龙船,以黄浦有风波之险也。”黄浦江风急浪大,龙船上击鼓呐喊的声音在波涛中显得渺然,不宜在此举行竞渡活动。这段文字讲的是赛龙舟,倒也对理解选择在苏州河进行赛艇公开赛的原因有一些启发。

从历史上看,吴淞江是太湖流域最大的泄洪道。《上海地名志》称苏州河“即吴淞江下游河段,习惯上指北新泾至黄浦江一段”。如今,我们一般把上海市境内的吴淞江称为苏州河。当黄浦江变成主要泄洪道,而吴淞江变成黄浦江的支流,作为下游河段的苏州河流速放缓,同黄浦江相比,自然更适合开展赛艇运动。从1872年秋赛开始,赛艇比赛从黄浦江转移到苏州河中举行。赛艇规格有单人、双人、四人、八人艇,还分有舵手、无舵手、双桨、单桨等。比赛中,常有小火轮数艘停在岸边,供外侨登船观看比赛。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苏州河同黄浦江一样,往来船只不断增多,交通日益繁忙。后来,要想在苏州河上开展赛艇比赛,必须经过相关方面批准才能举行。1878年10月26日的《申报》就登载了一则消息:“自午刻起,新闸西首大王庙至曹家渡,凡遇商船进出,至期一律停驶。”划船总会定于这天在苏州河举行赛艇比赛,为确保航运安全及赛事正常进行,才有了这样一条“临时管制措施”。

然而,长此以往,划船总会一有比赛,苏州河航路就得中断,两者岂不成了“冤家”?于是,1897年,划船比赛又移回黄浦江中进行;1906年,移到了昆山青阳港内举行。虽说水上比赛移走了,不过作为会员们娱乐、社交的好去处,苏州河畔的这处划船总会建筑依然发挥着俱乐部的作用。

清澈水波

孕育城市生命、酝酿城市灵气的苏州河以其水运之便,在19世纪后期成就了上海稳坐全国外贸中心的位置,于20世纪初造就了两岸绵延10公里的沪西工业区,20世纪40年代戴上了上海乃至全国最繁忙内河航道的“头衔”。新中国成立后,苏州河再次为这座城市立下汗马功劳。20世纪70年代,苏州河水上运输空前繁忙。

然而,苏州河的隐忧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埋下: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50年代后,上海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两岸建起了更多工厂、居住着更多居民,污水排放越发严重,河水质量每况愈下,上海这条“母亲河”苦苦挣扎于黑臭之中,到80年代已经全线黑臭。

1988年到1993年,上海实施了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1996年,一场以治水为中心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战全面打响:全面消除干流黑臭、完成河底淤泥清挖、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走过这33年治理之路,长治方得久清。

苏州河的航运功能也随着城市整体转型的步伐发生了历史性转折。2001年起,苏州河水上货运实施“西进西出”方案,长寿路桥以东地区不再允许运输船队进出,水运重点区域从苏州河转移到了北面的蕰藻浜、南面的淀浦河。运输船队的退场、河水质量的提升,使百年前便已有之的苏州河赛艇活动的回归“水到渠成”。

2001年,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公益活动的一部分,复旦、交大两校赛艇队在苏州河江宁路桥至乍浦路桥段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赛艇比赛;次年,沪港台赛艇公开赛也在苏州河上举行。

20世纪90年代初,因建设吴淞路闸桥,划船总会东翼的船室被拆除,西翼的游泳池改为平屋顶作为网球场使用。2009年,建筑几近拆除,在一些赛艇人和建筑专家的联名呼吁下得以保留复建,游泳池部分填为草坪,在建筑侧面墙上装饰轮廓以示原有的布局形态。

近年来,随苏州河滨水休憩空间特别是节点地标的打造,划船总会建筑修缮开放。东侧,建设“灯阵广场”,提示原有的船室空间;西侧,结合遗存的古老门头,对原先的游泳池建筑进行了现代化演绎,搭建起一个抽象化的结构框架,配以绿化和灯光“加持”。当人沿着台阶下行走进泳池,站在“池底”,这就是一个具有特殊观感的公共活动空间。

如今,在观看水上比赛的同时,可以看到苏州河两岸曾经百年的历史与焕新的城市风光。这样新奇和特别的体验,不仅是对一场体育赛事的观感,也是对苏州河历史底蕴、人文传奇和治理成就综合展示的一次全方位感受。这又怎能不让人心动呢?(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