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辦實事·地方策|上海:有溫度見力度,事無巨細皆落“實”

王文娟 葛俊俊 董志雯 實習生鄭穎
2021年08月31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我們大樓內很多電動車不放車庫,每天進出電梯,物業雖有禁止規定,但形同虛設,他們根本不聽勸,希望有關部門能嚴格管理,嚴禁電動車進電梯,避免電動車電梯燃燒悲劇重演。”近日,上海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欄目留言,建議加強公寓裡電動車進電梯的管理。

經過相關走訪調查,上海市長寧區天山路街道辦事處給出如下回復:“街道將邀請業委會一起參與共治,發揮居委、業委會、物業作用,爭取業委會支持,新增科技硬件設施,通過技術手段禁止電動車進入電梯。”

察民情訪民意,是“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第一步。今年上半年,網民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給上海市各級領導干部的留言量超過2400件,同比增長8.7%。上海把做好人民網網民留言辦理工作納入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著力解決網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推進了一批涉及交通、城建等領域的民生實事落地見效。

今年,上海市委常委會班子成員帶頭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聯系項目和黨支部工作聯系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親自領辦、包干負責“舊區改造工程”“推進公共充電設施建設”“黨建引領‘樓委會’建設”等一批重點項目,著力突破攻堅,逐項挂賬解決。

把實事辦到群眾急需處、把溫暖送到群眾心坎裡。上海今年累計已有9.6萬余個基層黨支部作出承諾,每個支部年內至少解決1個群眾和企業“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用為群眾辦實事的扎實行動踐行初心、擔好使命,帶動一批、影響一片,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截至目前,上海各級黨組織上報解決問題困難共計9.3萬余個。

“飛線”不見了——聯勤聯控解決電動車充電隱患

電動車乘電梯上樓、樓道停車、樓上“飛線”充電……在樓房林立、居住密度大的市區,居民給電動車違規充電的情況屢禁不止。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梅園新村派出所在會同各小區居委開展摸底調查時發現,僅嶗山新村范圍內便有1萬余輛電動車,形勢嚴峻。

梅園新村電動車集中充點電。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供圖

為有效預防和遏制電動車火災,在消防、城管、安監等職能部門的配合下,該派出所推進老舊車棚改造,在21個小區建成了配置煙感、噴淋、門禁閘機和視頻監控的“標配版”車棚,29個小區建成增配紅外線測溫探頭的“高配版”車棚,通過現代化智能設施滿足居民日常充電需求和應對突發火情的需要。

如何阻止電動車通過電梯入戶違規充電?最好的方法是讓電動車進不了電梯。

如今,這一設想在長寧落地!

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北新涇派出所跨前一步,創新探索了“電動車禁去系統”(簡稱“梯控”)。當居民電動車推入電梯,電梯會自動啟動報警,電梯門無法關閉,同時指派物業保安跟進勸阻。

截至今年6月,這種疏堵結合的經驗做法已經推廣到北新涇地區包括金平居委金淞家園小區在內的4個居委、5個小區,近100部電梯完成了系統加裝並投入使用,進一步淨化了居民樓院消防安全環境,也提高了小區居民消防安全意識。

同樣,在外來人口聚居的惠東村,電動車在樓道內充電現象普遍,消防安全隱患如影隨形。針對這一治理難點,如何實現因地制宜?浦東分局惠南派出所以惠東村為試點,聯合惠南鎮安監、消防、村委會等部門,開展了消防整改試點工作。

惠東村電動車集中充電點。 人民網 王文娟攝

“先排摸10間以上的出租大戶進行整改示范。”惠東村社區民警顧雷君立即召集這些“大戶”到村委開會,結合村裡曾發生過的真實火災事故,針對性打好“預防針”。隨后,又為“大戶”量身定制了包含滅火器、應急燈、指示牌、逃生繩等設施在內的消防“菜單”。

“房東繼續出租必須按照‘ 菜單’配齊消防設施,相應的回報是政府聘請專業第三方公司為其免費安裝充電樁。”顧雷君說。

目前,惠東村44戶出租“大戶”已全部按要求配置了消防器材,其中34戶已完成充電樁的安裝,“飛線”沒了,院落也更整潔有序了。

今年5月1日起,《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嚴禁電動自行車樓道充電、飛線充電等行為已經納入到了法規的禁止范疇之內。如何在剛性的制度之外,注重柔性?答案就在一個“實”字,即事無巨細皆落“實”。

上海各部門聯勤聯控,找准了為民服務的著眼點和切入點,群力群策,有效治愈了城市治理中的“小頑疾”,將民生工程辦成了民心工程,讓市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城市的溫度。

“心結”不見了——網民為平台回復速度點贊

群眾無小事,點滴暖民心。同樣讓網民點贊的還有“領導留言板”的回復速度。

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截圖

今年6月14日,人民網網友葛女士在“領導留言板”針對其居住小區業主停車難問題進行留言。

“我們的小區是大型動拆遷小區,固定停車位先到先得,個別業主有一個甚至兩個停車位,而后入住的比如我們這一棟樓一個停車位也沒有。”每當下班回小區,葛女士就因為找不到停車位而頭疼。

此前有和物業就相關問題溝通過,物業的答復是目前沒有辦法調劑,所以這次留言她也沒抱太大希望。“沒想到留言后,區政府網信辦的反應速度相當快。”葛女士說。

僅隔了不到2天,6月16日下午,浦東新區網信辦兩位工作人員相繼打電話核實情況,補充咨詢是否為業主以及是否在物業登記車輛信息。6月23日下午,葛女士接到了確切的回應電話,工作人員表示,已和葛女士所在居委核實,小區確實存在車位缺口較大,居民停車問題突出。建議小區召開業主大會,提出訴求,再解決停車問題。

“短短7個工作日,我看到了浦東新區對待群眾留言的態度及工作流程,並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雖然沒有想象中一步到位解決我的停車問題,但是細微處見真情,他們真的把我們當‘自家人’,竭盡全力幫助我們。”葛女士說,從此次“領導留言板”事件中,感受到了滿滿的關切和宜人的城市溫度。

以年度總留言量和年度公開回復量最高的浦東為例,截至8月23日,在已辦理的網友留言中,反映的問題包括飯菜不衛生、房屋漏水、黨組織關系遷入、拖欠工資等,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

網友們寄希望於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民情,那麼被寄予厚望的政府相關部門,如何為群眾找到“最優解”?

或許從留言回復中可以找到答案。

“您反映的情況屬實。有關部門已對該區域加大巡查整治力度,確保交通秩序運行正常。”“經查,您與商家已達成退款協議。有關部門已聯系商家要求其盡快辦理退款流程。”“有關部門已和您聯系,該問題正在研究推進中。”“您反映的問題屬合同糾紛,建議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回復簡潔明了,一目了然。相關部門除了第一時間電話溝通回訪外,對於問題的處理方法大致如下:對於能夠及時解決的問題,盡早辦結﹔需要長期跟進的問題,說明情況﹔不符合政策的要求的問題,細致解釋,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聲。”

“攔路虎”不見了——為醫院門口的天橋加裝電梯

位於海寧路吳淞路交叉點的這一路口,雙向共有11條車道,沒有劃設斑馬線,天橋是行人唯一的過街方式,而路口周邊又設有7個公交站點,東北角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這意味著,過往該路口的不僅有日常通勤市民,還有相當一部分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患者,近3層樓高、50多級台階的天橋成為不小的“攔路虎”。

在吳淞路天橋加裝的電梯。人民網 王文娟攝

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交警支隊支隊長田飛此前曾提出過為吳淞路天橋加裝電梯的提案,去年適逢北橫通道東段工程啟動實施,田飛再次提出建議,由虹口分局、虹口區建管委牽頭,與多家單位群策群力推動電梯加裝工程與北橫通道建設同步實施。

經過實地調研和論証,最終,虹口分局交警支隊和區建管委針對該天橋加裝的4部電梯形成了“一梯一方案”。

天橋的東北角與在建的第一人民醫院大樓緊挨,此處加裝的電梯預計將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一部,虹口交警搭建平台,讓區建管委、醫院管理方、電梯建設方以及供應商等坐到一起,直面所有需求和問題,多部門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大大壓縮了前期的工作流程。

吳淞路天橋加裝的電梯。虹口公安分局供圖

西南角電梯的安裝需要佔用一旁森林灣大廈部分通道和綠化,受影響的還有附近的一家農業銀行。令人欣喜的是,大廈管理方和銀行高度重視,並在用地問題的法律程序上積極作出了配合。不過,在這塊唯一的安裝位置下方,還有電力、通訊和供水管線,如果將地下管線全部移位,所涉及的投入要超過4部電梯的安裝總和。在歷經數十次的實地踏勘和調研后,各部門最終確定了通過抬高電梯,加裝升降平台銜接的方式進行安裝。

“有了電梯,現在去乍浦路買點熟小菜方便多了。”家住附近東興小區的李阿婆格外開心。目前,兩部電梯已經啟用,另外兩部電梯的安裝難點也被逐一克服,進入了施工階段。

據介紹,近期,上海開展的既有天橋無障礙化改造工作,已完成市管人行天橋加裝電梯方案,初步制定了指導意見,發布了技術導則,7座市管天橋將於年內全部開工,另外33座區管天橋也將陸續開工。通過為民辦實事,民心工程,讓市民“少跑路”,有獲得感,真正地提升上海軟實力。

擁堵不見了——政府“接單”架起互聯互通“橋梁”

“我為群眾辦實事”無小事,隻有接地氣、能落實、受歡迎的民生實事,才能成為黨和人民群眾敞開心扉、互聯互通的橋梁,切實讓群眾有獲得感。

長江路監控截圖。寶山區政府供圖

7月14日,家住長江路69弄的寶山居民魏女士在“夏令熱線”欄目中向區長高奕奕反映,自己所住的小區位於軍工路、長江路、逸仙路的三角地帶,交通路網錯綜復雜,集裝箱卡車(下簡稱集卡)眾多,早晚高峰最堵的時候2分鐘的路程需要開20分鐘。此外,長江路上還存在客貨混行、行人搶道等安全隱患。

長江路是一條主干道,是南北5公裡內唯一的“東西向”道路。根據道路交通流量測算,長江路道路流量趨於飽和,其小時交通量達到3000pcu/h(pcu/h為某個路段每小時可以通過車輛的最大值)以上,飽和度0.88以上,其中貨運車輛佔比達到30%。

優化道路通行環境,確保群眾出行安全,是“我為群眾辦實事”中的重要一環。寶山居民提出的出行安全問題,關系到其切身利益。長江路周邊的居民,也迫切期待著來自政府部門的“答案”。寶山區區長高奕奕現場連線了區相關職能部門。

“寶山貨運堆場集卡通行帶來的交通問題,已嚴重影響居民的出行安全與生活品質。2020年復工復產以來,由集卡引發的交通事故佔比高達50%。”寶山區交警支隊隊長劉海波說,“貨運應讓位客運,企業讓位群眾”,要對整個寶山區貨運道路進行評估,調整高峰時段貨運方式。寶山區交通委主任雷宏表示,長江路除了路面“白改黑”、局部拓寬、“設置停車站”硬件設施的改造外,將來還會將長江路高架連接軍工路,增加車道。

“老百姓有求,我們就要有應。城市裡要做到‘貨讓客,生產讓生活’,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高奕奕表示,整治集卡必須統籌處理好居民生活需求、集卡通行的剛性需求與城市轉型升級之間的關系,要分區域、分時段、循序漸進地實施整治。同時呼吁,廣大市民群眾理解支持寶山區的集卡整治工作,希望集卡司機也能予以配合。

群眾事,放心上,暖人心。直播室內,寶山區政府主動“接單”﹔直播室外,相關部門負責人被“派單”,在線答疑解惑。政府與百姓通過“直播”實現雙向互動,問題響應和解決變得更快更高效。

“麻煩”不見了——讓城市更有溫度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曾經,在黃浦區五裡橋街道,老人每天吃飯是一件“麻煩事”﹔如今,街道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開設150平方米“長者食堂”,讓老人們的幸福指數提升不少。

“我們老人每天吃飯是個麻煩事,之前吃過上門配送的助餐,但是飯菜品種單一,不合口味。現在街道長者食堂菜品豐富,我可以自己點菜,以后吃飯的問題就解決了。”70歲的金阿姨興高採烈地說。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街道黨工委書記沈永兵表示,五裡橋街道老年人口高齡化、獨居化、空巢化現象突出,長者食堂的出現,解決了一直困擾社區老人的用餐難題。街道正著力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全面推行“原居安老支持計劃”,實現大部分老人在社區和家庭就能夠得到穩定、連續、專業的照料。

延吉五村65號大樓的“便民通道”。楊浦區政府供圖

對於許多腿腳不便的老人來說,一個台階就是一個“麻煩”。在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延吉五村65號大樓的電梯前有一段樓梯,曾令高齡老人們出入困難。但就在今年,一條“便民通道”的開拓,切實解決了老人們的出行難題。

延吉五村65號大樓建於上世紀80年代,在設計上有半層地下室,使得電梯所在的一樓與地面之間有2米左右的落差,居民需借助台階走下去。當時,這種設計因可以有效提升房屋結構強度而風靡一時,但如今也存在導致通道狹窄、樓梯坡度高等問題。

歲月變遷,大樓裡的住戶們逐漸年邁,“半地下室”給居民帶來不小的生活煩惱。住在五樓的卞阿姨說,之前80多歲的老母親來家裡,跨過台階時起碼要有兩個成年人“左抱右攙”﹔現在有了便民通道,老人家出行再也不是“力氣活”了。

今年,街道把切實解決老年人的出行問題,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項目。6月,延吉五村65號大樓的居民等來了便民通道。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便民通道兩側為不鏽鋼護欄,在坡度設計上也減少了下坡慣力,增加了防滑強度。此外,1.5米的通道寬度,還可在緊急情況下用作“生命通道”。

2020年,根據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市民政局牽頭負責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民心工程項目,重點在社區打造了一批與老年人“養、食、居”密切相關的服務設施。據悉,今年,上海計劃建設50家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和200家社區老年助餐場所,截至7月底,已分別完成建設40家和162家。

讓銀發飛揚,讓晚晴閃亮。上海走出了一條社區嵌入式養老之路,越來越多的長者照護之家、老年食堂,出現在社區中、家門口,方便老年人在“一碗湯”的距離享受高質量養老服務。

把群眾的事當成天大的事、辦成滿意的事、變成自己的事。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是一座光榮的城市。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上海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開局起步扎實,學習熱情高漲,效果日益顯現,“我為群眾辦實事”中一個個具體行動,一件件為民便民的小事,在上海的一街一景、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上見精神、見溫度、見黨性,不斷把群眾的“小煩惱”變成“大幸福”,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王文娟、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