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这两家单位荣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称号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近日发布《全国爱卫会关于表彰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康宁灵益爱国卫生服务社获“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称号。
上海市同仁医院
近年来,同仁医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卫生环境综合治理、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成效,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十次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通过全国“无烟医院”认证,为长宁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添砖加瓦。
持之以恒,创设优质就医环境。
同仁医院以安全为基石,整洁、卫生、绿色、环保为标准,员工和病患双满意为目标,不断改造、优化院内环境。以基建为契机,调整功能布局,节约能源消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现高标准保洁,积极灭四害,不留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实现内环境家庭化、外环境庭院化。以厕所为例,从2017年1.0版的“卫生安全”到2.0版的“舒适便捷”,再到如今3.0版的“智慧健康”,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人性化需求,也将医学科普元素巧妙融入,获得业内外一致好评。
多措并举,巩固无烟医院成果。
医院已连续十年蝉联全国无烟医院和上海市无烟医院,除完善院内外禁烟标识外,常规在各科室设立专职控烟员,即时发现、即时劝阻,还利用院内监控设备做“线上查烟”。医院依托呼吸内科常年开设戒烟门诊,又与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合作开展“十月怀胎,爸爸戒烟”项目,创作的科普作品在全国医院春晚(健康界)上播出。
三全模式,打造健康促进品牌。
近年来,同仁医院坚持“全院、全员、全方位”的三全理念,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工作,鼓励专业医护参与医学科普,打造了在上海卫生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虹桥·同仁荟”科普品牌。不断完善组织架构,通过“医院-科室-专员”三个层级,将健康促进工作覆盖所有临床医技科室;通过政策上倾斜,绩效上激励,激发临床做科普的主动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培训,通过学习和实战去提高团队科普宣讲与写作的能力;将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坚持向社会传递准确、靠谱的医学知识和保健技能。
全员动员,投身新冠防控战役。
同仁医院毗邻上海西部门户,从2020年1月发现并治愈了上海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以来,一直坚守在本土抗疫的最前线。担纲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国境口岸传染病防控机构,是上海最早的社会人士核酸检测点、外籍人士疫苗接种点,2021年曾作为上海四个中心城区入境人员隔离任务。2022 年,医院同时承接区级定点医院医疗任务、主管三个方舱的收治工作,派驻50余批医疗队伍支援社区、海关、机场、机关企事业单位采样工作。
创新机制,确保爱卫精神落地。
“顶层保障”机制。医院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年度计划中,并将具体内容纳入科室日常考核。医院爱国卫生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评价工作进度和成效,从制度上、绩效上给予了保障。
“三联动”机制。一是院内部门间联动,例如门诊办公室和后勤保障部的“前门后院”项目,畅通了从需求建议到成果实效的整个过程。二是医院与街镇的联动,医院牵头与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促进联盟,打造没有围墙的医院,让健康资源渗透到百姓身边。三是医院与企业联动,医院常态化开展送健康到企业活动,通过订单化、定制化、网络化、智慧化方式,为职业人群精准传递健康服务。
上海康宁灵益爱国卫生服务社
上海康宁灵益爱国卫生服务社前身是仙霞街道消毒站,目前爱卫社共有成员18人,其工作是有效开展辖区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虫害密度,降低登革热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发生和流行的风险,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抗击疫情,敢于亮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康宁灵益爱国卫生服务社迅即开展社区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杀,在居民区广泛开展家庭卫生与预防宣传。通过加强队伍人员技术培训与管理,形成了一支敢于向疫情“亮剑”的攻坚队伍,无论在居民区还是隔离酒店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辖区一方平安。
疫情期间,爱卫社时刻关注疫情形势,调整防控预案,提前落实药械和个人防护物资储备,组织消毒培训,模拟操作练兵,确保爱卫社应急处置队伍叫得应、拉得出、打得响。配合街道防疫办加强重点区域、涉阳小区、密接门栋、人员密集场所的(公共区域)预防控制。定点定时,落实居民社区环境消毒,构筑重点防控区域安全网。
2022年,爱卫社累计开展涉阳涉密楼道消杀106处、预防性消杀327处。在疫情防控期间,爱卫社克服因无法流动造成的减员情况,始终奋战在消杀一线。随着辖区涉阳小区、楼道的不断增加,爱卫社在自身人员无法应对的情况下,积极指导小区物业人员消杀培训和检查,依托自身专业进一步夯实街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环境消杀组工作,对第三方消杀队伍开展技术支持、专业协助和物资保障,使辖区消杀力量得以不断夯实和壮大。
勇于担当,发挥专业作用。
爱卫社依靠自身专业防治力量,落实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一是落实社区环境消毒,实施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传播。二是开展除“四害”服务,遵循居民社区病媒生物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原则,加强孳生地消除与管理,降低和控制“四害”密度。三是规范“巡、报、除、检”工作机制,即:派驻小区的消毒员对服务区域组织巡检,发现明沟、窨井堵塞、散在孳生物及时通报小区物业清除,事后跟踪检查、确保防制效果。
群策群力、群防群治。
康宁灵益爱卫社坚持“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将专业防制与群防群治相结合,调动社区居民志愿者的积极参与,积极主导成立了长宁区首个“爱国卫生志愿者协会”,带领物业人、居民志愿者们一同开展社区病媒防治,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利用每周爱国卫生日、每月环境清洁日等活动带领社区志愿者及时报告发现卫生死角、防制设施缺损,为居民们进行了专业培训,如何在清水、污水、草丛、绿化地、花坛、景观水体等不同地点发现病媒滋生地,如何辨别主要病原,都是志愿者们“武装”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属地爱卫办的指导下,通过居民区党组织共同牵头开展宣传、演讲、动员,倡导“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精神,凝聚社区资源,招募社区爱国卫生志愿者队伍。爱国卫生志愿者协会自2020年11月建立起,如今已有联络员22名、志愿者169名。
(来源:上海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