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海实践

“三会”制度的践行:在办实事解难题中激活“微治理”,居民开心了!

2022年10月09日11:21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上世纪90年代末,“三会”制度在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诞生,有效提高了基层民主自治水平。2017年,“三会”制度被写入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当中,成为上海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堵点、痛点”的重要法宝。

行至当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的“三会”制度见证着人民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因,22年来不断推动基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成为上海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

“三会”制度因何而创?有何独到之处?如何在破解难题中不断丰富拓展自身时代内涵?即日起,我们走进五里桥街道,讲述“三会”制度的“前世今生”和新内涵,探寻上海基层治理的密码。

在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很多小区为了安全考虑对一些小门、边门等采取封闭式管理,然后进入常态化疫情管理后,曾经封上的门还要不要重开?面对封闭式管理的“遗留”问题,五里桥街道瞿西居民区党总支提供了一个解决良方。

改造前。五里桥街道供图

改造后。五里桥街道供图

瞿西居委辖区内的中山南一路1043弄与打浦路500弄是“邻居”,两个小区之间有一扇边门,多年来一直作为居民出入口使用,也是居民吴阿姨上医院、去菜场和超市最便捷的通道。

吴阿姨家住中山南一路1043弄,以往,她从边门走到打浦路,只需要几分钟。但2020年初,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边门被封上了,这让她不得不每天花费十几分钟从小区大门绕道。虽然她对此十分理解,但时日一长,心里也不免有些着急。“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好,真是走不动,这扇门什么时候才能开?”

其实,像吴阿姨这样期盼边门重新开放的居民不在少数,因为除了少绕路,不少居民还觉得,小区大门正对着中山南一路,车流量大,有些不守交规的人经常将非机动车骑上人行道路,存在安全隐患。但是如果开放边门,一些居民也有自己的想法:小区边门开放后,总是有外卖员、快递员为了抄近路通过边门快速穿行,同样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这样关着,蛮好。”

究竟要不要开放,不仅成为了居民之间难以协调的问题,更成为瞿西居民区党总支的一件“心头大事”。

面对两难抉择,居民区党总支通过一系列走访调研对意见进行汇总、梳理、分析并多次组织,依托“三会”制度,就边门开放一事进行讨论,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一个方案,即将原有开放式铁门改造成一个只有行人可以通过、非机动车无法通行的半转门,从根源上解决了居民担忧的安全隐患问题,也解决了疫情期间,因边门关闭而导致的大量建筑垃圾堆积问题、小区环境卫生问题等。

该方案确定后,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随后,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联系施工单位对边门进行了优化改造,并落实了半转门的修建完工。

边门重新开放后,吴阿姨又能像之前那样就近买菜了,这样的改变,让她喜笑颜开,连连感谢社区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福祉。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居民们也都给予了良好反馈。

此次边门改造,不仅打开了方便之门,更是打开了居民的心门。瞿西居民区党总支依托党建引领下的“三会”制度,群策群力,既充分听取了广大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又公平而高效地解决了群众的诉求,为广大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也让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了提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建设与治理的方向。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不断探索“三会”新内涵。 董志雯 摄

今年,五里桥街道启动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大走访,紧扣居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坚持开门问政,提升基层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培养基层群众的民主习惯;在办实事、解难题中用好“三会”制度,使得基层“微治理”更富活力、生命力。

五里桥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董志雯 摄

街道还积极探索将“三会”制度与数字化治理相结合,将“三会”制度纳入市“社区云”2.0版本,打通物理空间壁垒,实现了线上线下灵活通用。目前,已从流程、文本、示范案例、社区事务分类、会场布置和会议发起六个方面入手,形成了《“云三会”项目计划书》。

相关链接:

“三会”制度的缘起:政府买单办实事,老百姓却不买账?

“三会”制度的初创:一条“垃圾弄”焕新颜

“三会”制度的传承:外延不断扩大,“三会配三制”成“标配”

“三会”制度的深化:民主自治之花绽放地更加绚烂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