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董志雯

“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海实践

“三会”制度的深化:民主自治之花绽放地更加绚烂

董志雯 实习生 崔云珊
2022年10月08日11:23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上世纪90年代末,“三会”制度在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诞生,有效提高了基层民主自治水平。2017年,“三会”制度被写入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当中,成为上海解决基层治理“难点、堵点、痛点”的重要法宝。

行至当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的“三会”制度见证着人民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因,22年来不断推动基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成为上海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

“三会”制度因何而创?有何独到之处?如何在破解难题中不断丰富拓展自身时代内涵?即日起,我们走进五里桥街道,讲述“三会”制度的“前世今生”和新内涵,探寻上海基层治理的密码。

2015年,五里桥街道紫荆居民区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积极探索扩大群众有序参与的渠道,完善基层自治内涵,强化权力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三会配三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会配三制”增设三个前置环节,即在听证会前增设议题征询环节,完善议题形成体系;在协调会前增设民主恳谈环节,完善矛盾协调体系;在评议会前增设监督合议环节,完善监督评级体系,使三会制度的路径不断拓宽,形成了“自治有主题、参与有平台、议事有规则、组织有骨干、成效有评估”的居民自治工作体系。

听证会前增设议题征询:自治“什么”居民说

原有听证会的议题以自上而下为主,听证内容主要围绕政府和党组织计划实施的项目展开,将居民纳入听证会的实质在于商议这些既定项目具体如何开展。

紫荆居民区的居民对这种自上而下的议题形成机制提出了质疑:“你们过去做的实事确实不错,但那是你们想做的,不是我们想要的,议题能不能由我们自己提,你们来提供资源,我们来解决问题。”

为回应居民的诉求,更好地使自治议题的产生“源自居民”、议题的讨论“依靠居民”、议题的实施“服务居民”,紫荆居民区结合实际,在听证会前初步增设了议题征询环节,在社区层面形成了三套规范:议题讨论范围、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以及议题讨论纪律。

除了在日常的会议中产生议题,紫荆居民区党总支每年1月和8月都会开展两次大型的议题征询工作集中讨论议题。

“我们党组织在其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会同议题评审专家组和居委会把好议题入选关,经过协商筛选议题,确保议题具有可行性和普遍受益性。”原紫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马骥介绍。

议题征询会,除了主动报名参会的居民代表以外,还会邀请居委会委员、自治家园理事会常务理事、社区民警、业委会代表、物业代表、其他居民代表、结对律师等共同参与。

会上,议题发起方代表首先对议题进行陈述,陈述完毕后,与会人员对该议题发表意见,并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对议题进行表决。议题得到一半以上与会代表的认可,方视为通过。

通过的议题才能进入听证会供相关居民进一步论证。议题只有在议题征询会和听证会上都通过了,党组织才会凝聚各方资源予以解决。

“以前,我们居委会每年要处理的事情多且杂乱,而且没有清晰的目标。通过这些会议的层层把关之后,议题得到梳理、总结和凝练,我们紫荆居民区每半年处理的大型事项,举办的大型活动,只有三到五项。这样就有利于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起来,集中攻坚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谈及此,马骥欣慰地说。

通过增设议题征询环节,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尽可能的扩大了居民的有序参与面,形成了‘百姓之事百姓提,百姓之事百姓议’的自治格局。

这样一种自下而上的民情征询和议题形成制度,弥补了原有听证会议题以自上而下为主的局限性,使自下而上的过程与自上而下的过程形成了有机结合,将政府想做的事情与老百姓提出想做的事情高度整合,完善了议题形成机制,提升了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受到了街道领导和居民的肯定。

协调会前增设民主恳谈—矛盾化解更高效

协调会的目的是化解利益冲突方之间的矛盾。但如果未将部分协调工作前置,直接邀请矛盾双方进入协调会现场,矛盾会愈演愈烈。

如何让协调会更加高效,让矛盾调和更加容易?紫荆居民区探索出了在协调会前增设民主恳谈的环节。

“在我们紫荆居民区,民主恳谈工作解决了居民区非常多的问题和矛盾”,据马骥介绍,紫荆居民区原来有一幢商品房,可以直接看到江景。后来由于前排要新建一个商品房小区,致使江景房不再望江,采光受限。居民因此情绪激动,去区里和市里信访。但开发商是合法造楼,获得了规划局批准。这怎么办?

马骥所在的居委会展开了民主恳谈工作,挨家挨户给居民做工作。对于居民提出的合理诉求,党组织和居委会站在居民的角度支持他们。通过民主恳谈,居民的情绪得以逐渐缓和,矛盾的焦点也得以明确。居委会再组织居民选出代表,与开发商对话,商定合理的赔偿方案,最终矛盾得以化解。

开展民主恳谈,通过确认当事人的矛盾纠纷焦点、告知法律法规规定、明确当事方权利和义务,促成当事人在协调会上达成一致意见,提升协调会的成功率。这一套矛盾协调体系在实践中效果显著,紫荆居民区协调会的成功率高达98%,真正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楼栋,大矛盾不出居民区。

评议会前增设监督合议—全程监督保预期

因原有评议会每年仅在年底召开一次,紫荆居民区居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一年开一次评议会远不足够,监督评估要贯穿于社区公共事项实施的始终,或者每个季度对居委会和街道的工作都要进行监督。

为满足居民需求,紫荆居委会在党总支的带领下,特在评议会前增设了监督合议环节。

“在评议会前增设了监督合议后,评议会基本上以表扬会的形式收场”马骥兴奋地说。

开展监督合议的次数根据事项的重要程度决定。在监督合议环节,党组织依据公共事项的性质引入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监督和民主自治监督,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效弥补了原有评议会只能在年底发现问题待来年整改的局限性,不仅能保证项目顺利完成,还能使项目结果符合预期,使评议会成为居民点赞的表扬会。

现如今,紫荆居民区因不断深化发展 “三会”制度,民主自治之花绽放地更加绚烂,小居民的自治热情也被点燃。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期间,“紫荆X学院”小朋友联名提出由他们自己作画扮靓小区的议题,于是,小区道路两旁悬挂起了充满童真色彩的画作;小朋友们还主动提出要做小小志愿者,清理小区花坛,守护美好家园。

      “三会”制度的深化发展,使社区的动员能力不断增强,自治参与更为多元,居民参与更为主动,活力不断激发。

如今,在五里桥街道,民主协商已经作为一种习惯,体现在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居民区工作而言, “三会”制度作为民主协商的保障机制,更好地体现了五里桥街道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相关链接:

“三会”制度的缘起:政府买单办实事,老百姓却不买账?

“三会”制度的初创:一条“垃圾弄”焕新颜

“三会”制度的传承:外延不断扩大,“三会配三制”成“标配”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