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为了孩子的成长,这群普陀人操碎了心

2021年09月22日17:01 |
小字号

“辰辰,你按照这些照片的顺序,再说说看我们今天干什么了?”叶敏拿出相机,向身边的男孩逐一展示他们在一天中记录下的场景。照片里,男孩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或吃着冰激凌、或在草地上牵着风筝尽情奔跑着。“早上,我,和叶老师,去公园,放风筝。”男孩看着一张张照片,终于一字一字地说出了整句话。

这是叶敏与辰辰相处的第五年了。2017年,辰辰作为一年级新生走进叶敏的班级,从那以后,叶敏成了辰辰在金沙江路小学的第一位严师与挚友。

回想辰辰刚进班级的那段日子,叶敏坦言当时多少有些不知所措。“我事先在网上搜索了有关孤独症的背景资料,也对辰辰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这样的孩子,自己也不具备特教的专业技能,只能在摸索中与孩子相处。”

像辰辰这样持有“阳光宝宝卡”或“残疾人证”的在校学生近年来并不在少数。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升学习质量,2015年伊始,区残联会同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共同开展了“助学圆梦”计划,在全区中小学校招募教师志愿者。教师志愿者们可根据各自专长,定期提供特色化课外教学辅导。

叶敏在对辰辰进行课外辅导

“找到了组织”是叶敏参加“助学圆梦”计划后最直观的感受,她告诉记者,区残联与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他们编制了《普陀区助学圆梦工作手册》,并定期开展总结分享会,“在和其他老师的经验交流中,我了解到许多教学思路与方法,其中不少很有借鉴意义。例如我将‘重复指令’运用到辰辰的教学训练中,并发现辰辰的语言表达能力、执行能力因此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学生需要课外辅导以此消化课堂知识,而那些无法前去学校、卧床在家的特殊学生则更渴望着知识的拂泽。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助学圆梦”计划的同时,区残联也同时与启星学校达成合作,推出“送教上门”服务,致力于保障所有适龄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虞明稚是启星学校的一名教师,三年前她加入“送教上门”教师队伍。如今,她每两周都要乘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住在嘉定的学生范范家中。尽管范范的表达能力十分有限、学习速度较为缓慢,但虞明稚从未放弃希望,除了按照教学要求教授范范理解句子含义、数学计算等内容外,她还尝试教范范运用九宫格键盘传递更复杂的情感。“范范只能通过伸舌头或咬嘴唇来表达‘对、错’,以及十以内的数字。”虞明稚介绍,“但只要慢慢教会她拼音,那么通过九宫格键盘来叙述完整的句子含义实际上并非毫无可能。”

虞明稚在为范范上课

“知识本身其实只是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这对于普通老师或我们特校老师来说都是一样的。”虞明稚表示,“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训练来锻炼学生的脑力,为他们之后的生活打好基础。现代科学技术那么发达,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孩子也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这个世界相对话,我又怎么会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无意义的呢?”

目前,自“助学圆梦”与“送教上门”计划启动以来,教师志愿者已基本做到与学生同校配比,累计辅导学生百余人。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学生毕业升学,我们的服务对象和教师团队也在相应发生着调整变化。今年,在进行调查排摸后,我们决定为26名普通学校的特殊学生提供‘助学圆梦’服务、为35名无法前去学校的特殊学生提供‘送教上门’,同时我们还将在9月下旬为志愿者教师们举行2021年度的受聘仪式。”

来源:上海普陀

(责编:严远、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