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承上启下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入3.0时代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谢卫群
2021年09月15日09:01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日前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又翻开新的一页。

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与中国经济实力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2009年国务院19号文件赋予上海的使命。在今年1月的上海人民代表大会上,市长龚正宣布,上海已基本建成四个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是其中之一。这意味着上海基本完成19号文件的任务。

那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建设道路如何走?这个规划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这会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开始吗?这个“十四五规划”意味着什么? 又有哪些新的亮点?大江东工作室为此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等专家。

陆家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徐网林摄

第二次升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3.0时代

在屠光绍看来,这一规划的颁布,意味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入3.0时代,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承。

屠光绍是国务院19文件的重要参与者和起草人。他分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1.0版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这是第一次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也是首次在重要的国家文件里,明确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2.0版是指2009年国务院19号文,进一步强化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地位,并且对战略目标、具体任务及战略保障,包括战略实现的工作要求,做了全面部署。

如今这个目标基本实现,下一步如何推进就很值得关注,屠光绍将其称之为3.0版。而 2020之后,的确发生了升级的机遇。

疫情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清晰,从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出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在更高起点上作出新的作为,也必须要有3.0版。

屠光绍以为,近期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十四五”规划文件虽然是由市政府推出,但并不意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重要性下降,为什么?其实总体部署是由数个不同层次的文件共同构成的,在新近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简称《浦东引领区意见》)中,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出新要求,涉及到金融的许多方面,很多都是2.0版中没有的,比如全球资源配置,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离岸贸易与金融、扩大金融开放等。浦东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重要承载区,从这个角度看,引领区文件中对金融的要求,也是国家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此外,2020年,人民银行等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着眼于2020年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从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以及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的建设任务。

在屠光绍看来,国家把相关部署放在浦东引领区意见里,还有更深的考量。“更希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其他方面建设更好的形成互动,国家实际上赋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更多更大的使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海整个功能转换,提升浦东的引领作用,更多的是强调与实体经济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种互动。”

“要求更高,当然需要阶段性发展规划予以落实,要有更具体的抓手、路径和推进方式。《浦东引领区意见》为上海金融中心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而相关十四五规划提出更具体的任务,“两者结合,足以显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了3.0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他说。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时代启动建设的杨高路交易广场已正式启用。上交所提供

两条主线:不断补短板,再创新优势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出现的3.0版内容如何看?屠光绍以为,要把浦东引领区文件里的金融内容和上海的“十四五”规划合起来看。

而十四五规划的6个具体目标概括为: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两中心”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两枢纽”即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 “两高地”即国际金融人才高地、金融营商环境高地。为实现目标,上海推出5个关键着手点:“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法治化”。

不要小看这简简单单几个词,在屠光绍看来,它含意颇深,有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继续夯实基础补短板。200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期任务是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经过十余年努力,三“化”有了明显进步,但同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以国际金融中心标准衡量,国际化还有明显短板,国际投资者参与度还不高,境外投资人参与上海金融市场虽不断增加,但比例很低,国际资源配置功能还不足,境外企业境内上市还是空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的一些基础制度建设需要完善。

还有一条主线,就是要争创发展新优势。数字化——金融科技、绿色化——绿色金融,是两个新增关键词。“两个中心、两个高地、两个枢纽,体现了争创新优势的目标”,屠光绍说,比如说绿色金融,这是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带有全局性、整体性,对将来经济发展,包括金融发展将有重大改变,会丰富金融的理念,深化金融的功能,完善金融的使命。绿色概念提出后,整个金融服务的方式、功能,包括金融资产结构,都会随之改变。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将会有重大调整,要服务低碳经济,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就会出现很大变化。

“绿色金融全球都在发展,谁能走在前面,谁将获得新优势,这符合全球潮流,也是一个新赛道。”屠光绍说,中国能不能在绿色金融方面有进展,既是服务中国,也有利于全球,因为中国体量大。在“双碳”过程中,金融资源要发挥重要作用,如果金融能够支持低碳经济,就能够支持绿色发展,服务国家的双碳目标。这既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屠光绍说,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发挥绿色金融的引领作用,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首先绿色金融要进入市场,比如说股票交易市场,能不能有更多的绿色发展的公司上市,能不能获得更多金融市场资源,利用好资本市场来发展,这个就是绿色的选择,低碳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选择。在这个新赛道上,上海必须要发挥更多作用。当然,上海不光是资本市场,上海还有信贷,还有保险,能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也是一个机遇。还有资产管理,全国公募基金一半在上海,这都是绿色投资主体,都需要发挥作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这个赛道上,谋定而动,快速作为,那就能成为一个新优势。

还有金融科技,这个领域大家相对熟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快速发展,众多金融科技公司快速地崛起,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金融机构的形态、金融行业的业态以及金融体系的生态都会出现新的变化,这也是新赛道,中国已经排在第一方阵,但要占居优势还需继续努力,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必须也应该发挥引领作用。

“加快补短板、争创新优势,两条主线是并行的。”屠光绍说。

正在建设中的临港金融湾。临港管委会提供

四大作用:突出金融高水平开放战略

屠光绍以为,上海金融的十四五规划,更多地体现了上海城市功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上海的城市功能需要提升、需要深化、需要特长,更需要特写。这些深化拓展,都需要金融来提供支持。

屠光绍说, 浦东作为引领区,金融的引领是重要内容。浦东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引领区中的金融创新要求,同样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重要意义。“我觉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四个大的新作用”。

第一个作用,要更多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服务国家战略的积极作用。在实现原有战略目标的同时,现在战略任务出现了新的要求,新的变化,必须要适应这种新的要求。

第二个作用,要完善并发挥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浦东引领区的意见中,有多条涉及资本市场,它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有着重大的作用,因为要加快发展直接融资。从全国来讲,只有上海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升华资本市场功能,才能更多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促进直接融资的作用,这对发展直接融资升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个作用,就是进一步发挥它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引领区文件里面,很多都是人民币的问题。所以突出四大作用,就突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浦东引领区的意见和上海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看,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明显。这个作用过去也有,但是今天更加重要,更加突出。

第四个作用,要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体系国际化、金融制度性开放方面的引领作用。梳理这四大作用,体现更多的是开放。“我认为要用一个简单的词来讲,就是‘开放’,更加开放。所以无论你是补短板,还是你增加新优势,关键都在开放。”屠光绍说,但是这个开放又和以前不一样,更突出了金融制度性开放。制度是什么呢?就是规则,规制、管理还有标准。这意味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引领中国的金融开放中,将在制度开放发挥方面起更大作用。无论是人民币的市场,还是国际资产、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如果没有制度开放,这些方面是很难推进的。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