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好初中⑦ | 上海市三門中學:激活學校辦學生機和活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一項重要舉措,上海自2018年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以來,各區各校著眼做強內功、抬升底部、持續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協調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初中教育”這一初衷正逐漸變成現實。學校更強了,口碑更好了,學生受益了,越來越多的“強校工程”實驗校,發生著喜人的變化。小育推出“家門口的好初中”專欄,帶你探尋“強校”的秘密。
上海市三門中學(上海財經大學附屬初級中學)地處楊浦、虹口、寶山三區交界之處,2018年7月,成為上海初中“強校工程”百所實驗校之一。學校抓住機遇,集聚教職工的實踐智慧,制定了“強校工程”三年實施規劃。依據規劃,學校開始了改變原有困境、提升辦學質量的攀登之旅。
學校組織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樹立備課新思維,讓學生思維更活
在校長秦娟看來,精准施策是“強校工程”的關鍵。針對在2015年上海市學業質量綠色指標評價中部分學生“思維能力”較低的短板,學校把“強校工程”的“一校一策”定為“學生思維培育”項目。“學校為培育學生思維品質而設計教學。有了備課的新思維,教師才有可能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秦娟說。
同課同構讓老師們在壓力下成長
在初中數學《反比例函數圖像和性質》同課同構教學活動中,俞佳帥和沈曉東老師以“關鍵問題及其追問”為抓手,實施“思維示范”策略,從學生中發現問題,在學生中解決問題,課程獲得了學生的喜愛。教研組的老師們也說,俞老師的課越來越有“味道”了。
相同的篇目,相同的建構,卻因不同的教學風格而變得精彩紛呈。這種被教師戲稱為“秤一秤”的同課同構研修模式,雖讓他們倍感壓力,但也樂在其中。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學校青年教師明顯得到了成長,在學生思維引導上做得更活、效果更好了。
學校通過舉辦不同層面的教研活動提升教師備課能力
研討“五備”,做孩子思維的引路人
物理學科湯華和曹多靚老師最初是從“兩備”入手,著力培養學生思維的,“兩備”即“備教材,備課件”。身處同一備課組的他倆一起研討,共同確定教學內容,但各自制作課件。通過教學研討,理化教研組的教師們發現,不同的課堂組織形式對課堂效率影響較大,繼而提出“第三備”——“備課堂組織形式”,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或“單兵作戰”,或“同桌互助”,或“小組討論”。但即使有了“三備”,大家發現還是有問題。
通過“五備”,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與學生互動交流
於是,便有了“第四備”——“備關鍵問題”,用關鍵問題組織學科教學內容,引領學生主動學習。理化教研組還將教師“備關鍵問題”深入到“第五備”——“關鍵問題下的系列追問”,以展示學生的思維路徑為目的,結合關鍵問題充分預設各種可能,設計追問。
從“兩備”到“五備”,研討之路不斷深入,不僅有效提升了教師們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意識,而且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教學改革中不斷成長的曹多靚老師,不僅評上了中級職稱,今年還當上了理化教研組組長,開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成長經歷帶領新教師共同成長。
“五備”后,教師們注重課后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
用好高校資源,推出更多優質課程
注重內涵、深化課程改革是“強校工程”的關鍵。“強校工程”后三門中學進入市級課程領導力項目組,專家們對學校課程改革全程予以“一對一”指導﹔2019年,楊浦區政府牽線搭橋,促成學校與上海財經大學合作辦學。學校抓住機遇,依托外部助力,研究制定了課程實施方案,組織團隊深化實踐探索,努力實現學校課程品質和教學水平的“雙提升”。
2021年暑期,三門中學開啟了“走進財大的少年之旅”特色活動。在上海財經大學老師的帶領下,初一年級的孫舒行同學在金融實驗室裡體驗了一把股市交易員的緊張刺激。在財大的“教授講壇”上,他了解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職業,如精算師、分析師,知道了資產是要通過合理投資才能產生最大效益。在大學校園裡,他與財大的研究生們共同探索金融知識的奧秘。
孫舒行還幸運地“搶”到了依托上海財經大學師資與課程資源開設的“Python”課程。如今,他已經能夠自己編寫程序來實現初二數學課程部分內容的求解方法,這極大地鍛煉了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Python”課程讓孫舒行體會到,“科技改變世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他指尖上的小小奇跡。不僅如此,他還獲得了第二十屆上海市青少年計算機應用操作一等獎。
孫舒行同學在學習編程
依托“強校工程”帶來的豐富資源,三門中學著力構建“學校主體辦學+社會合力辦學”的支點鏈,突破辦學邊界,構筑育人合力。2021年,學校依托高校課程資源在“新時代大學附校的發展與思考”市級論壇上作了大會交流,也有越來越多像孫舒行這樣的學生在市、區各類活動中獲獎。
學生們在教師指導下畫漆畫
教師精心輔導學生閱讀
打造“抱團”機制,讓教師走得更快更遠
“雙名工程”有機融入“強校”,給三門中學的師資隊伍建設帶來了難得的契機。校長秦娟加入上海市名校長培養基地,2位教師加入名師培養基地培訓,7位教師被納入“未來教師儲備與培養計劃”(“種子計劃”),同時學校加強了教師自培工作。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行得更遠!”校長秦娟說。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更好地助力課堂改革,學校對教師“抱團發展”制度的完善、過程的規范、活動的推進、評價的優化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
抱緊專業發展“小團”。學校成立了“5+3”教師專業發展小團。“5”即語文、數學、英語、理化、綜合五個學科青年教師發展小團,每月活動一次,請教研員指導,主攻上課、聽課和評課﹔“3”即1個青年班主任發展小團、1個科研骨干發展小團、1個高端教師發展小團,每月活動一次,開展主題研修活動,請專家指導,目標在於培養出優秀班主任、科研骨干以及名師。語文教師李冰玉在每月一次的“小團活動”中得益良多,進步很快,在2020年楊浦區“百花杯”教師教學比賽中獲得第一名,還代表楊浦區參加市級教學比賽並榮獲二等獎。
抱好學校協作“中團”。全體教師牢固樹立全校“一盤棋”的思想,實施教研組與年級組之間、各任課教師與班主任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大協作。學校基於“三共”“三全”開展活動,即:共同收集研究教學資源,共同享用教學成果、共同反思教學得失﹔教師全身心投入協作、教研組全方位開展協作、教導處全程監控協作。教師在同伴互助中愉悅成長,學校也實現了“大循環”。周琪老師在團隊帶領下,在第一輪“大循環”中就取得了佳績,她所在備課組任教的學生在語文學業水平考試中獲得非常優異的成績。她感慨地表示,沒有團隊的幫助,沒有學校的信任,不可能有這樣的成績。
抱住集團發展“大團”。作為“三門中學教育集團”的核心校,學校組織集團成立5個事務中心,制定集團五年發展規劃,建立集團內教師柔性流動機制,以集團名師工程建設為載體,引領不同層面的教師在不同的基礎上追求卓越發展。數學教師郭晨麟覺得,每次集團的“一日研修”活動都讓她收獲滿滿。大家一起梳理課堂關鍵事件,探討關鍵問題,對問題中的每個字都再三斟酌,努力讓問題開放、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此基礎上,郭老師對課堂的每一個追問也很較真,對問題提出后的每一個可能都有預設,任教第4年,她被區裡選中,開設了初三數學復習區級推送課,讓更多學生體會到了她追問的嚴謹。郭老師也因此成長為區“教學新秀”。
構建成長空間,讓學生發展更自主更持久
三門中學堅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讓學生“自主發展”,為學生提供成長歷練的平台,為學業進步提供了持久動力。
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是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學生自治機構”,為提升同學們的自主管理能力,大隊主席張宇涵同學與大隊輔導員商量后,又設立了年級、班級兩級學生自管會,組織各級委員參與學校管理,自主負責校園日常事務,開展各類活動,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
在充分聽取同學們意見的基礎上,張宇涵和大隊委員們討論確定學生自管會以“共學、共進、共榮”為核心任務,側重行為養成教育,致力培養具有個性活力的陽光少年。
張宇涵在推進自主管理過程中,雖然遇到不少困難,但在大隊輔導員的指導下,在同學們的支持下,她覺得自己的能力提升了不少,不但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多次獲獎,最重要的是學會了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商量、解決問題,實現了個人發展和團隊管理相輔相成共同提高。
大隊部召開會議,認真商討學生自管會的工作
四年來,“強校工程”不但激活了三門中學教育改革創新的細胞,而且大大提升了學校的辦學生機和活力。作為楊浦區的一所普通公辦初中,三門中學教育教學狀態顯著改善,辦學特色明顯增強,整體辦學質量顯著提高,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明顯提升。近兩年,學校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數學教研組被評為“上海市巾幗文明崗”,理化教研組榮獲“上海市工人先鋒號”稱號。“強校工程”讓三門中學成為周圍老百姓口口相傳的“家門口的好初中”。
素材由區教育局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