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宜居安居,舊區改造圓了百姓“安居夢”
【牢記囑托 砥礪奮進——“上海這五年”系列故事之四】
視頻來源: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提供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2020年11月,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入夏,上海靜安區彭浦新村。彭一小區工地上,打樁機轟鳴、工程車頻繁進出,工人們在搶被疫情耽誤的工期。
彭一小區老居民朱華芳說,“感激啊,沒有舊改,我們還住在漏水的破房子裡,那疫情中被感染的風險就很大了!”
2022年3月,彭浦新村彭三小區五期回遷居民拿到鑰匙查看新房。王蓓蓓攝
改造前的彭浦新村。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提供
2020年初疫情初起,朱華芳還住在老公房,幾家人共用廚衛,總擔心會被感染。“彭浦新村街道常住人口12萬,本輪疫情感染率低於3%。聽到有的老舊小區這次感染者近三四成。真不敢想像,如果沒有舊改,這裡會有多少人感染。”彭浦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任偉很慶幸,兩年前,在市、區大力支持下,街道黨工委補齊了一塊最大的民生“短板”——將彭一小區非成套住房一次性全部拆除重建。
這是上海全市建筑體量最大的舊改,也是彭浦最后、最硬的一塊“骨頭”。
彭浦,上海重工業搖籃之一,誕生了中國第一台大型天線座、第一台氣動電控冷軋機等。創造“第一”的工人們,就住在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1958年建造的彭一小區,隻有勞模、先進才能住進來,由此得名“勞模新村”。
歲月荏苒,當年的“好房子”成了逼仄的“老破小”,經濟條件好的搬走了,彭一小區每20戶居民裡就有一個低保戶,殘疾人多達300多人。
既是攻克“天下第一難”,能不能一點點來?分兩期、三期改造?先易后難,壓力也會小些。
不行,太慢了!彭三小區改造歷時15年,僅彭三小區五期就有33位老人沒等到新居便過世,成為永遠的遺憾。
彭浦舊改的底氣,來自實打實的民生賬本。上海多年來一直把不成套舊房改造列入重點民生工程,靜安區拿出一年1/6的財力支持彭一小區舊改。更重要的支撐,來自彭浦黨員干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講奉獻”的精神,以及多年舊改贏得的民心。
彭一舊改2019年12月底正式簽約率達99.9%。2021年10月,居民完成搬遷,12月小區改造開工。
彭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安明說,通過舊改,彭一居委的干部和居民相互之間更加信任了,“常態化核酸採樣亭需要志願者,微信群發個招募公告,很多居民搶著報名。”
舊區改造被列為上海市16項民心工程之首,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一批以保留保護為主的舊改項目順利推進,靜安區張園、安康苑項目,黃浦區老城廂區域、金陵路區域,虹口區北外灘區域等通過舊改,有效改善了困難群眾居住條件,提升了城市面貌、地區環境和整體形象,拉動了投資、消費和經濟發展。舊改質量顯著提升,舊改政策體系日臻完善,舊改推進機制不斷健全,舊改難點逐步突破。
2021年12月28日,作為上海舊改主戰場之一,楊浦區宣布全面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裡改造任務。楊浦啃下“硬骨頭”,2021年成功啟動16個舊改征收基地簽約並實現高比例生效,在啟動“二次征詢”的基地中,13個基地在首日都達到99%以上的簽約率,其中2個基地實現100%簽約。全年完成征收15508戶,拆除舊住房37.95萬平方米,收尾8個基地。
虹口區春陽裡改造前弄堂內景。資料圖片
虹口區春陽裡改造前俯瞰。資料圖片
虹口區春陽裡改造后俯瞰。資料圖片
同時,上海加快推動零星舊改,即非成片或成街坊改造,佔地面積小於5000平方米的以二級舊裡以下房屋為主的地塊,在房屋征收、資金平衡等方面往往難度更大。
截至2021年底,上海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裡以下房屋完成改造5.4萬平方米、2000戶,剩余43萬平方米、1.5萬戶。
在政策供給上,上海明確了對零星舊改銜接成片舊改政策、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優化征收補償機制、加大規劃用地支持、強化歷史風貌保護、夯實資金保障措施、完善司法保障機制、加強其他政策保障等扶持政策。
上海市舊改辦、市房管局表示,將細化完善靜安、徐匯等區舊住房更新改造試點工作方案,通過先行先試總結經驗,完善相關管理流程、審批等環節。
在統籌歷史風貌保護和舊區改造方面,上海也在優化細化實施方案,對住建部同意先行試點的虹口區17街坊、黃浦區中海項目、黃浦區建工新昌路7街坊和黃浦區喬家路地塊,堅持應保盡保,盡可能地保留老建筑和歷史風貌。
上海市住建委主任姚凱說,“我們有信心在“十四五”期間,力爭提前完成中心城區二級以下舊裡的零星舊改工作。”
延伸閱讀:
201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將舊區改造方式由“拆改留並舉,以拆除為主”,調整為“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基於中心城區歷史建筑普查,明確提出730萬平方米裡弄建筑應當予以保護、保留的目標。
2020年7月,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揭牌,機構設在上海地產集團。按照政府主導、搭建平台、市場運作的原則,積極探索舊區改造和城市更新的新機制,充分調動國企、社會力量、市場力量,共同跑出舊改加速度。上海地產集團發揮國有企業舊改主力軍作用,與相關區合作,承擔了上海60%的舊改任務。
2021年,《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出台,上海從地方性法規層面為推進城市更新提供了法治保障。
對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上海近五年累計已實施改造308萬平方米,涉及15.4萬戶居民。這一困擾上海多年的民生難題,今年將歷史性解決。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