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上海年終盤點,全會鄭重答卷
2021年11月30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在世博中心舉行。2021即將結束,這個會議便有了年終盤點的意味。
這一年,對上海而言,意義重大——作為黨的誕生地,迎來黨的百年華誕﹔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窗口,迎來第四屆進博會成功舉辦﹔既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兩周年……
這一年,激蕩人心,也考驗重重。
僅在最近一個多月,上海便精准應對三波零星散發疫情沖擊。整座城市全力以赴、科學抗疫的背后,是上海建設“人民城市”、追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帶來的高度、力度與溫度。
全會現場。 陳正寶攝
全會現場,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說:“一年來上海發展的成績來之不易,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廣大黨員干部開拓奮進的結果。”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新時代、新考卷,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和開局起步的繁重任務,上海市委這次全會,一邊盤點2021,一邊謀篇布局,迎接2022。
凝聚磅礡力量——黨的誕生地,使命永擔在肩
包括“七一勛章”獲得者呂其明、黃寶妹在內,2021年,上海共有18.8萬名老黨員獲頒“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這座城市的鮮紅底色,可見一斑。
上海,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始發地。2021年,上海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建成並開放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推進“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出台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 王初攝
“這一系列慶祝活動,極大激發了全市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熱情,進一步凝聚起上海全市人民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的磅礡力量。”李強表示。
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時空交匯點,講好上海故事,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2021年6月,北外灘世界會客廳。李強在“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上海的實踐”特別對話會現場講了三個故事:陸家嘴,“一江一河”岸線貫通,超大城市“兩張網”建設。真誠的敘事以人為本,讓世界從上海這扇窗口,看到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上海市委全會通過重要決定和決議,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全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
加強黨的建設,上海從來不辱使命、走在前列。
這一年,作為砥礪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激發干事創業精氣神的“動力源”,上海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市委常委會帶頭領學,先后11次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帶動各區委、市委各工作黨委等開展黨史專題學習356次,全市8.3萬余個黨支部、175萬余名黨員全部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上海市委主要領導把公認“天下第一難”的舊區改造作為聯系項目,各級黨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解難題”“我為發展獻一計”等7方面主題活動30.7萬余次,解決困難問題14.4萬余個,推出“局長走流程”“陪辦幫辦”等務實舉措。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永峰直接坐進窗口,以基層經辦人員身份為市民服務,“當干部的,不能天天坐辦公室聽匯報。真正一線走起來,才能找准問題關鍵點。”
以換屆為契機,上海鍛造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高素質干部人才隊伍。這一年,上海分兩批完成16個區的換屆考察﹔108個鄉鎮黨委新班子平均45.1歲,本科以上學歷佔97%﹔居村“兩委”班子大專以上學歷佔75.8%,平均年齡下降2.8歲,村黨組織書記“一肩挑”比例達96.8%。
“上海的政治生態風清氣正,黨的向心力不斷加強。”全會小組討論時,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社會工作黨委書記孫甘霖說。
建設人民城市——軟實力與硬實力互動並進、相得益彰
硬實力讓城市強大,軟實力讓城市偉大。
上海的硬實力,毋庸置疑。全會透露,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增速與全國保持同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4%﹔實到外資增長15%。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達到823家、503家。
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上海不斷夯實城市核心功能:証券市場籌資額、現貨黃金交易量、原油期貨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三﹔在2020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中,上海牽頭項目實現一等獎“大滿貫”﹔口岸貿易總額繼續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2年居世界第一。
上海認定,未來發展的競爭不僅是硬實力的比拼,更是軟實力的較量,上海到了必須充分發揮軟實力“加速器”作用的時候了。今年6月召開的十一屆上海市委十一次全會,在全國首次用一次省級黨委全會專門討論軟實力議題,部署大力弘揚城市精神品格、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概括提煉的“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開放、創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成為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小組討論現場,上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主任胡勁軍感慨,“這是一項謀長遠、謀全局的工作。”
“一座城市,軟實力與硬實力結合,才能持續發展。”華東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顧偉華分析。
上海治城,將眼光從絢爛奪目的地標性建筑,更多投向熱氣騰騰的鄰裡街區。依托“建筑可閱讀”,上海開放歷史建筑1056處﹔完善“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持續撥開“城市蛛網”﹔實施千座公園計劃,城市生態空間進一步拓展優化﹔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垃圾分類達標率達95%。
以文化神韻提升城市軟實力。這一年,上海推出《朱鹮》《永不消逝的電波》《海上生民樂》等劇目﹔《1921》《功勛》《火種》《百年頌》等力作以及“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等現象級融媒體產品。
當世界透過上海這扇窗口打量中國,會發現這個國家飛速發展的重要秘密——人民城市,人民至上。
上海延安初中英語課上,學生們利用AI設備進行聽說練習。鄭逸潔攝
打造“國際數字之都”——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
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八年級的英語課,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手持語音互動答題器,同一個句子,朗讀的完整度、流暢度、准確度,系統立刻做出評價。“以前,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所有學生,現在我們更直觀、更全面了解學習效果,課堂效率提大大提升。”英語老師張琦說。
70歲的王奶奶在老年大學接受“數字為老培訓”,迷上了網絡,還報名參加了一門線上繪畫課程,“老師20多歲,同班同學多是小學生……”王奶奶很自豪。
這一年,是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元年”,上海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我們將城市數字化轉型列為年度重點調研課題,按照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的要求,堅持邊調研、邊謀劃、邊推進。”李強在市委全會上說,上海打造了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和示范標杆項目,布局了7個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成立了上海數據交易所,有利於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數字生態系統正加快形成。
上海老年大學學員在智慧健康小屋學習操作設備。朱水苗攝
經濟數字化轉型,推進國家重大戰略的落實。為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形成的具體舉措,就有數字化再保險登記清結算平台、金融數據港等﹔自貿區離岸貿易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有數字人民幣的落地試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則有數字長三角建設項目。上海還在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國產軟件試點應用,啟動建設40家市級智能工廠。
上海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這“兩張網”建設。圍繞城市運行“態勢全面感知、趨勢智能研判、資源全面統籌、行動人機協同”,重點聚焦“高效處置一件事”,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一網通辦”平台系統已接入公共服務事項3396項,實際辦件網辦率已達74.2%。通過對27個高頻“一件事”進行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推進“一次辦”“免証辦”,已實現平均減環節69%、減時間54%、減材料75%、減跑動71%。
“一網統管”迭代升級,基本建成市、區、街鎮三級平台和市、區、街鎮、網格、社區(樓宇)五級應用架構,接入67個部門的210個系統 、1150個應用。今年還上線了國內首個超大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初步構建起一套較為完備的指標體系,在抗擊疫情、防汛防台、大客流管理等實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7月發布的推進上海生活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提升各類公共服務“數字無障礙”水平,已列入“底線民生”。今年年內,上海將有超過130個與百姓關系密切的App和公共服務網站完成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
在楊浦區大學路,200多家商鋪接受數字化賦能,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搬到線上,打造一條“數字透明街道”。 入選 “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的楊浦區,致力讓每個角落都成為數字化實驗場,
“從‘工業楊浦’到‘創新楊浦’轉型發展,向‘創智楊浦’加速邁進,我們要以‘闖’開路、以‘創’加速、以‘干’成事。”全會上,市委委員、楊浦區委書記謝堅鋼說。
緊盯防疫關鍵——“抓緊第一個24小時黃金時間”
這一次全會,與會代表全程戴著口罩。
上海剛剛出現3例本土確診病例,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又讓全世界繃緊神經。今冬明春,疫情防控面對更大壓力。
疫情防控,上海從未有半分鬆懈。積極恢復、發展經濟,享受美好生活,與疫情防控統抓並行,可圈可點。9月,國家衛健委在上海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疫情防控的上海模式。在一次次本土散發疫情的沖擊下,上海依然交出一張精彩的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改善成績單。
10月,上海迪士尼樂園,涉及數萬人的閉園篩查,伴隨著絢爛煙花,成了抗疫史上的一則佳話。
這一次,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在滬居留時間長、交往活動豐富,排查范圍之廣、影響之大遠超以往。即便如此,這座近2500萬人口的城市,依然有把握,有定力。無需全員核酸檢測,也能做好防控。11月25日確定感染者,27日弄清病毒源頭,28日,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在微博自豪地說:“上海疫情接近掃尾”。
“常態化疫情防控,最能考驗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常聽市民說,生活在上海是幸福的。”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黨組書記、主任姚海說。
“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好人、物、環境同防,緊盯入城口、落腳點、流動中、就業崗、學校門、監測哨六個關鍵點關節點,持續查隱患、補短板,從嚴從實做好全流程閉環管理。”李強提及,作為超大城市、口岸城市、經濟中心城市,上海承擔著全國航空客運入境量的1/3、貨運入境量的1/2,疫情防控的責任重大。針對每一起本土新發疫情,上海發揚“事不過夜”精神,搶抓第一個24小時“黃金時間”,迅速精准開展流調溯源,分級分類劃定管控范圍。上海疫苗接種覆蓋人群已佔全市常住人口93%。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上海堅守國門城門,鞏固防控成果,為全國抗疫斗爭作出上海貢獻。
“上海的成績來之不易。”上海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宗明說,“事非經過不知難。我們的抗疫經驗就是以快制快,用科學、嚴謹、精准的工作跑過病毒傳播的速度。”
這份抗疫成績單也是上海城市精神和品格的顯現。正如上海市委在不久前一份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意見中所述,“風雨來襲時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在承平順境時毫不懈怠、奮發進取,在日常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在平時生活中友愛友善、和睦和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