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之道 上海讓城市“有溫度”“有態度”
今年暑期,全國疫情呈現多點發生的態勢,上海浦東、鬆江等地也出現本土零星散發病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大考”,兩千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如何能處變不驚?
“靠的是科學精准。”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吳凡曾明確指出,這裡的精准指的是“多一個不要,少一個不行”。以快制快,應對新發疫情,上海“事不過夜”,當天發現、當天處置、24小時之內公布。
“快”與“准”是防疫的關鍵,這考驗著上海超大城市精細治理的“繡花之功”,也體現著這座城市的軟實力。
疫情防控是個縮影。總面積634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超2487萬的上海正在努力探索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讓工作、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和態度。
“融合共生”的樓宇黨建、智能高效的“城市大腦”、生活便利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上海,在邁向全球卓越城市的征程上,一批批民生實事項目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上海的“繡花”功夫“潤物無聲”,超大城市的治理之道正在一個個鮮活的細節中顯露出來。
黨建引領,樓宇黨建讓“水泥森林”有了溫度
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始終將黨建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基本遵循,以黨建引領治理,開展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探索。
作為創新創業人才和資金資源的集聚地,商務樓宇成為了城市基層黨建的重要承載地和最佳實踐區﹔而“加強樓宇黨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形勢下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改革創新的必答題。
為了答好這道題,上海積極行動。
截至目前,上海現有的1569幢商務樓宇中,90%的重點樓宇建立了樓宇黨組織,共組建樓宇黨組織2700多個。這些樓宇吸納各類從業人員110萬余人,其中黨員6.5萬人,佔從業人員的6%。
陸家嘴金融城黨群服務中心。人民網 葛俊俊攝
作為全球樓宇經濟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陸家嘴金融城31.78平方公裡內集聚了285幢商務樓宇,入駐企業4萬多家,從業人員50多萬,僅2020年的GDP就突破5000多億,實現稅收億元樓110幢。成績如此耀眼,原因何在?
“‘兩新’黨組織作為所在樓宇的戰斗堡壘,黨員成為企業發展的主力軍,有力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綜合黨委書記袁冶鋒表示:近年來,在商務樓宇創新探索建立了“樓事會”“樓長制”制度,並打造黨建引領下的垂直社區“居委會”,構建了樓宇黨建發展的新格局﹔新增黨支部66個,大智慧等7家民營企業成為“紅班子、全黨員”高管團隊,黨的工作嵌入到了經濟發展最活躍的“經絡”上。
袁冶鋒提到的“樓事會”制度,是以樓宇為單位、樓長為依托、黨群組織聯盟為支撐,通過黨組織牽頭,業主或物業具體負責,政府有關部門協同推進,主動解決樓宇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急難愁盼問題,促進優質科創項目和資本對接,推動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樓門口”服務,做到訴求“一口式”受理、問題“一條龍”對接,在商務樓宇中實現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的統籌推進和有效銜接。目前,當地“樓事會”共收集到樓宇問題428項,已對接解決230項,正在推進198項。
“支部建在樓上”好不好?在這裡上班的白領最有發言權。
“終於找到組織、找到家了”,是不少兩新組織黨員發出的感慨。中共外資銀行第二聯合黨支部書記夏伊琳說,在這裡,不論是讀書交友、運動健身,還是親子互動,樓宇黨員的各種需求,都能在陸家嘴金融城黨群服務中心得到滿足。
陸家嘴金融城“樓宇經濟”發展得行不行?事實來說話。
9家外資資管機構簽約入駐陸家嘴金融城。浦東新區供圖
7月28日,資管規模1.5萬億美元的美國資產管理公司普徠仕,荷蘭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荷全資管,美國最大的個人金融服務商之一嘉信理財,盧森堡最大的基金和企業服務提供商安拓達等9家外資資管機構集體簽約入駐陸家嘴金融城。企業用真金白銀投出了他們的滿意票。
“樓宇黨建的創新發展,有力推進了營商環境優化和樓宇經濟提升。”袁冶鋒表示,樓宇作為智慧浦東建設場景之一,未來將納入智慧浦東治理平台,在條件成熟的樓宇中,開發兼具監管服務等功能的軟件系統,實現樓宇黨建“一網統領”、樓宇治理“一網統管”、樓宇經濟“一網統辦”。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依托樓長的服務網絡體系,未來希望它能形成一個樓宇經濟數據模型,為經濟服務提供更大更多的數據支持和產品支持。
數字助力,“一網統管”讓城市治理智慧盡顯
伴隨著整個城市的數字化轉型,城市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一網統管”成為上海的“金名片”。
今年7月底,上海遭遇台風“煙花”侵襲。為做好應急預案,上海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開展了24小時不間斷監測,提供各類參考數值,例如降雨量、風力、城市交通信息等。同時,與上海中心氣象局保持實時通訊狀態,在“一網統管”的框架下,及時准確反應城市安全態勢,做到及時預警,及時救援,及時搶險,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不僅是迎戰台風,疫情防控、河道監管、小區梯控、垃圾分類……在上海,上千個應用場景中,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平台發揮出強大作用。
以浦東新區為例。2018年,浦東“城市大腦”1.0正式上線,堅持以應用場景建設牽引智能化推進,聚焦城市設施、城市運維、城市環境、城市交通、城市安全、城市執法等六大領域。2019年,浦東根據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部署要求,迭代升級形成浦東“城市大腦”2.0,研發更多的智能應用場景,並持續推動區級平台、專業部門、街鎮居村的深化應用。2020年,浦東根據全市數字化轉型的部署要求,啟動“城市大腦”3.0迭代升級,進一步聚焦體系完善和功能突破。新上線后的升級版“城市大腦”,將此前涉及經濟治理104個場景、城市治理50個場景和社會治理11個場景進行了整合集成,形成了10類57個整合場景,全力打造更精細、更科學、更智慧、更高效的“一張網”。
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書記對浦東的“城市大腦”很感興趣。人民網 唐小麗攝
如今,上海及其各區的“城市大腦”已是聲名遠播,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界人士觀摩、學習、取經。
精細治理,15分鐘社區生活圈“觸手可及”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人民城市”理念已經融入到城市治理的每個環節,“最后一公裡”就在社區。
2016年上海提出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2019年起,上海選取15個試點街道全面推進“社區生活圈行動”。目前,上海已完成180余個項目落地。
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人民網 王文娟攝
早晨7:30,潘阿姨來到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測溫、刷臉完成身份識別,走到早餐櫃,取走自己昨天在“新華惠老通”小程序預定的早餐。這是中心日常的一個場景,也是上海市智慧養老應用場景優秀案例的一個縮影。
新華街道60歲以上老人2.2萬人,佔街道戶籍人口的36.9%。2019年12月6日新華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正式運營,設有長者照護之家、老年日間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護理站、居家養老服務站、認知症照護專區等,可提供助餐、助浴、長照、日托、醫療、文娛活動等20多項服務。
今年,中心實施智慧化改造升級,建設了智慧養老數字化集成平台與“新華惠老通”小程序,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應用全面整合了各類養老資源,營造了從智能門禁、智能測溫、刷臉支付到語音呼梯、健康檔案、防跌倒報警等集安全防護、照護服務、健康服務、情感關愛等為一體的智慧全場景空間。
“比如,中心在衛生間等重點空間安裝‘孝智通’防跌倒裝置,它是通過WIFI波和毫米波雷達雙重探測技術自動感應、精准監測人體行為特征,對摔倒、滯留和長時間無人移動等異常狀態進行有效識別,而不是通過攝像頭監控,所以既保護了老人的隱私,又提升了老人使用衛生間的便捷度和安全感。”新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主任李雯介紹。
馨怡餐廳,老人們正在取餐。人民網 王文娟攝
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既要堅持高標准高品質,又要注重老百姓的感受和需求。長寧區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章維表示,街道以15分鐘社區養老生活圈建設為抓手,開發制作了老年生活電子地圖,隻要輕輕一點,該地圖就能提供活動查詢、活動預約、自動導航等功能,方便老人精准安排生活日程。
近日,《上海市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在滬發布。在養老領域探索多年的上海,將做強中心城區“嵌入式”和農村地區“互助式”養老服務品牌,加強資源配置,優化設施布局,按照“15分鐘服務圈”的要求,完善中心城區和郊區城鎮化地區嵌入式養老服務體系,織密織好養老服務網。上海城市治理的精細化就在這樣一件件具體的實事中展現出來。
早在2017年,上海市委全會就提出,上海未來的建筑是可以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2020年6月召開的十一屆上海市委第九次全會上,上海確定了“五個人人”的城市努力方向——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
且看近年來上海推出的幾項工作:政府服務“隻說yes不說no”,“一江一河”全面貫通留給人民,全力打響“零星二級以下舊裡攻堅戰”……一樁樁改革措施,一件件民生實事,都在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讓城市治理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更有溫度,真正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