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鮮肉月餅鼻祖 這家95歲的上海老字號為何生存艱難?
在普陀區蘭田路,有家制作現烤月餅的上海老字號——“悅來芳”。每年月餅飄香時,住在周邊的老居民都習慣在買菜或下班的路上,順道買兩隻熱乎乎、香噴噴的酥皮鮮肉月餅,嘗一嘗時令的滋味。
其實,融入百姓尋常生活的老字號,還有著深藏功與名的一面。
從紫禁城紅色的高牆內流傳出的神秘手藝,一度在京城的胡同裡開枝散葉,終因時代的變遷而逐漸凋零,其中的一支卻一路南下,在上海扎根,代代相傳長達95年,終究保住了這全國獨一份的珍貴血脈。
這就是“悅來芳”師傅們所傳承的京式翻毛月餅制作工藝。
上海獨此一家的悅來芳翻毛月餅。
鮮肉月餅、翻毛月餅,成為“悅來芳”的兩塊在市場裡站穩腳跟的金字招牌。
【非遺手藝總得有人傳承】
9月2日對於32歲的悅來芳點心師傅楊武輝來說,是個頗有儀式感的日子。今年份的第一批百果翻毛月餅在這天正式出爐。
1926年,從悅來芳創始人陳善卿開始,翻毛月餅的非遺制作工藝傳到楊武輝這裡已經是第八代,三年前,他的師父倪恩弟退休,重任落到年輕人的肩上。
16歲,楊武輝進悅來芳學徒,因為聰明好學,得到倪師傅的認可。2008年,在區裡舉辦的“名師拜徒”儀式后,楊武輝正式拜倪師傅為師,學習制作翻毛月餅。
楊武輝傳承著制作翻毛月餅的老手藝
相傳清朝時候,翻毛月餅第一次擺上慈禧太后的案頭,其貌不揚的外形讓老佛爺很不痛快,甚至拍桌而起。豈料這一拍倒使得月餅上的酥皮翻飛起舞,工藝的精妙也讓見多識廣的慈禧一下子折服了。外皮如此蓬鬆酥脆,口感自是妙不可言,混雜著鮮香軟糯的餅餡,讓這款實力戰勝顏值的月餅得到了“翻毛月餅”的賜名。
翻毛月餅多數使用素餡,既為保存時間可以長久,也因為素餡的濕度相比肉餡更加可控,而百果翻毛月餅,又是各種口味中制作較復雜,口感最豐富的一款。
鬆仁、核桃仁、瓜子仁、芝麻、金橘、青梅、冬瓜糖、杏仁、糖桂花,百果翻毛月餅使用的餡料每一樣都要經過精挑嚴選,一顆走油的鬆仁就可能毀了整隻翻毛月餅的口感。而制作翻毛月餅更是流程繁瑣,工藝復雜,中間還涉及一些秘不外傳的關鍵心法,因此悅來芳的傳人從不把這門手藝輕易假以他人之手。
“我一進悅來芳就知道有翻毛月餅這一說,每年都是看老師傅們做。工作了很多年,才有機會打打下手,分生胚、稱餡料。”楊武輝每次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如果要讓酥皮能像羽毛一樣飄起來,包的時候油酥和油皮之間要成45度角,這都是要嚴格遵循的古法。”
制作百果餡料更是考驗師傅的功力。
楊武輝先把糖粉和麻油混合,用板不斷地攪拌,使糖與油充分融合,變得猶如太妃糖般黏稠,然后把備好的百果原料再攪拌混合制成餡料。原料的比例都有嚴格的標准,才能制成甜度適中的餡料,這也是倪師傅傳授給楊武輝的秘方之一。
制作翻毛月餅有著嚴格遵循的古法
38克的餡料,40克的皮子,一隻翻毛月餅生胚78克,烤熟后70克。“3分台板、7分烤爐”,以前師傅烤翻毛月餅時,都不允許旁人靠近烤箱。如今,烘烤的時間和火候,全由楊武輝掌握。一盤生胚蓋上食品級牛皮紙放進烤箱,調好溫度,40分鐘左右后,翻毛月餅出爐,屋子裡頓時香氣四溢。
酥皮表面有著好看的螺紋,輕輕一碰酥皮就落到盤子裡。翻毛月餅的皮子是淡而無味的,但與百果餡料同嚼,糯軟香甜至極。即便存放幾周,翻毛月餅的酥皮依然細、薄、脆。趙珩的《老饕漫筆》曾對翻毛月餅有最為細致而生動的描述:“薄如粉箋,細如綿紙”。
翻毛月餅的制作費時費力。楊師傅和同事們一天能做幾千隻鮮肉月餅,但翻毛月餅隻能做幾百隻。
每年,悅來芳隻接受預訂,今年接了2400隻的訂單。一盒翻毛月餅6隻,價格268元,相當於40多元一隻。這樣的價格非一般消費者能接受。
百果翻毛月餅。
即使價格昂貴,歷來也並不缺乏懂得欣賞翻毛月餅的老饕,楊武輝說:“聽店裡的老人講,有位北京的老顧客年年訂購,等翻毛月餅寄到她手裡,經常酥皮都掉落一盒子了,但她不介意,一方面酥皮散落是手藝到位的証明,再者如此真材實料的百果餡市面上也難得一見了。”
【“前店后工場”回歸原點】
翻毛月餅再好,總是難進尋常百姓家。真讓悅來芳在市場立穩腳跟的,還是汁水豐富,價廉物美的鮮肉月餅。
一排排整齊碼放的鮮肉月餅生胚,蓋上“悅來芳”的紅章,進爐烘烤。出爐的鮮肉月餅皮層酥脆,色澤金黃,黑毛豬肉餡心鮮嫩,還帶著一絲上海人最愛的鮮甜滋味。
鮮肉月餅最考究的工藝同樣在於酥皮。是不是能做到一層油酥一層皮,老食客一口下去就能了然。
師傅正在准備鮮肉月餅的餅皮。
機器壓出來的鮮肉月餅外皮口感成坨,和手工包的酥皮天差地別。以制作翻毛月餅的技術打底,酥皮是悅來芳的拿手好戲。
鮮肉月餅6元/隻,蛋黃鮮肉月餅7.5元/隻,蘿卜絲鮮肉月餅5元/隻,門市窗口供應三款最經典的品種。有講究的食客為了等一爐現烤的月餅,願意站在路邊等上許久,拿到手后當場直接下肚,滾燙的鮮肉月餅還處於最佳的狀態,一口咬下去的酥皮可以散落一地。
“前店后工場”曾是悅來芳的一大特色。1926年,陳善卿在滬西勞勃生路(今長壽路)創立悅來芳。
當時店鋪周圍工廠林立,上下班時刻人如潮涌,自產自銷的各類糕點、蘇式糖果讓悅來芳生意興隆。漸漸的,悅來芳因為出品穩定,風味靠譜而蜚聲上海灘,成了知名的字號。
隨著時代變遷,老店經歷數度搬遷,前店和后工場被迫分離,上海人對悅來芳品牌的知曉度也在下降。直到5年前,當高黎俊成為上海悅來芳食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
老高不愛吃糕點,卻不影響他身為經營者對老字號的文化內涵產生興趣,想要復興這個如今已然有些沒落的老牌子,答案也許就在傳統的工藝當中。店裡的老人告訴他,過去工場間生產出來的月餅,都是做好趁著熱乎勁兒,馬上端到店裡的貨櫃。“上世紀70年代,每到中秋,顧客在長壽路上排隊,場面非常壯觀。”
這個故事讓高黎俊對悅來芳一時的盛況心生向往,決定恢復悅來芳前店后工場的生產經營模式。他請人設計工場間的布局,費了好大一番功夫申請到生產許可証。
“那張証辦下來的時候,我一下子定心了,老店終於回歸到了屬於它的原點。”
鮮肉月餅的興起,與悅來芳有一段淵源。上海作家沈嘉祿考証撰文,上世紀九十年代前,鮮肉月餅誕生於上海曹楊路、蘭溪路一帶的“悅來芳”。計劃經濟時期,買豬肉要用到“肉票”,上海市區居民平均每月每人有2元錢肉票,大概隻可以買1公斤豬肉。而購買鮮肉月餅既不需要肉票也不需要糧票,因此大受歡迎。
吃到“政策紅利”的悅來芳令不少商家眼紅,用一隻柏油桶改裝成煤球爐,再擱一隻平底鍋,小小的飲食店當街現烘現賣鮮肉月餅的景象一時蔚然成風。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悅來芳意識到鮮肉月餅的需求正在突破時令,於是利用前店后工場的便利,曾率先嘗試全年生產鮮肉月餅。上海人的飲食習慣自此悄然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改變,即使是寒冬臘月時節,香噴噴的鮮肉月餅也可以成為慰藉飢腸的平民美食。
【擦亮“老字號”招牌不容易】
光明村、真老大房、西區老大房、沈大成,都是滬上響當當的鮮肉月餅品牌,消費者動輒排上幾個小時。就連傳統生產粵式月餅的新雅也加入售賣鮮肉月餅的行列。然而,悅來芳的品牌始終不溫不火。隻有滬西地區的一些“老土地”還會念叨悅來芳,每年中秋來排隊買鮮肉月餅。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鮮肉月餅成了“網紅”商品,悅來芳卻沒能趁勢立上潮頭。而季節限定、產量有限的翻毛月餅,也很難在一時之間改變品牌的處境,到了高黎俊接手時,他能做的就是先守住老品牌,提高師傅們的收入,讓他們安心做手藝人。“獨此一家的翻毛月餅,如此費工費料費時,定價七八十元一隻又有何不可?但是沒有一個硬氣的品牌背書,消費者能買賬嗎?”
悅來芳在中山北路還有一家自營店,此外就是在曹楊商城和匯聯商廈設置專櫃。近幾年,公司跟盒馬鮮生合作,也在試圖拓寬銷售渠道。可銷量一上去,產能又成了瓶頸。
悅來芳鮮肉月餅賣到了盒馬鮮生店。
“每年中秋季,做月餅忙不過來,辦公室的人都要來幫忙。可忙了兩個月,就又閑下來了,所以很難招兵買馬擴大再生產。”高黎俊對記者說。
悅來芳的境遇証明老字號的光環並非自帶流量。在前幾年的老字號摸底中,悅來芳被歸為“沉睡品牌”,一度面臨品牌估值轉讓的尷尬。
高黎俊也想了不少辦法,他聯系區文旅部門,開展非遺文化進社區活動,講述老品牌故事,由悅來芳師傅教居民制作糕點,提升老字號的知名度。
月餅是季節性食品,悅來芳近兩個月最忙。
每年月餅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腌篤鮮、十三香小龍蝦、黑胡椒牛肉等各種口味層出不窮。前幾年悅來芳也嘗試做創新口味的月餅,但發現賣到后來還是幾款經典品牌最受歡迎,再加上人手緊張,也就少了創新的動力。
老字號如何活法?酒香也得勤吆喝。翻毛月餅、鮮肉月餅、青團、熏魚,其實悅來芳並不乏拿得出手的拳頭產品,而且都是錯過就要等一年的特色美食。
講好品牌故事,各種社交平台是最佳的宣傳陣地,而對於傳統手藝人來說,做好一隻工藝考究的月餅易,拍一系列有傳播力的短視頻實在有些難。
經理高黎俊沒少為老字號的發展操心。
明年,高黎俊也要到退休的年齡了。這個品牌該怎麼辦,他想不了那麼多。這一季,盡量讓月餅多開些單,把師傅們的收入保住,成了每天他睡不好覺,一睜眼就開始琢磨的問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