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開館首日,國內外頂尖天文學家與科普工作者共聚於“漂浮星球”下,探討天文學前沿話題、國際合作新思路與科普教育新途徑

上海天文館:“圓夢”之地 “造夢”之所

2021年07月18日08:18 |
小字號

鳥瞰開館首日的上海天文館。

昨天,以“飛向無盡的宇宙”為主題的天文高端國際會議在上海天文館舉辦,圖為“天文突破與天文教育大暢想”討論現場。均本報記者 邢千裡 攝 制圖:馮曉瑜

上海天文館一“舞”動四方。昨天,上海天文館開館儀式賓朋滿座,國內外頂尖天文科學家與科普工作者共聚於“漂浮星球”下,探討天文學前沿話題、國際合作新思路與科普教育新途徑。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上海天文館建設的親歷者,對他們來說,上海天文館開館是“圓夢”。而對於更多人來說,這座常駐臨港的科學新地標更像是一座“造夢場”——一個關於星辰大海的“未來之夢”。

這是一座面向所有人的天文館

“不愧是上海的天文館。”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叔華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昨天,94歲高齡的她參加了整整一天的活動,有人勸她休息一下,她微笑著“固執”地說:“我一定要聽完整場報告。”

對於葉先生來說,上海天文館寄托了她太多的夢想。2010年,正是她建言在上海興建一座天文館,對公眾進行天文知識的普及。她全程參與了上海天文館的選址、設計方案的選定和深化。“上海天文館到底建在哪裡?當初我們選了好幾個地方,最后確定臨港的時候,我們還擔心太遠了,會不會沒人來,你看現在這裡發展多快。”她說。

對於場館的未來,葉叔華同樣寄予厚望:“希望這裡成為一座面向所有人的天文館,即使天文知識並不那麼豐富的老人,也能從中獲益。”

“許多人不知道,在上海老自然博物館裡有一個天文館籌備組。那時,我從北京調到上海,就是為了在上海籌建一座天文館做准備的。”天文科普作家卞毓麟說,他曾經兩次參與到上海天文館的籌建中。自2014年上海天文館正式立項到正式開館,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與他的交流從未間斷。

如今,上海天文館揭開神秘面紗,卞毓麟直言“沖擊很大”,“不管是多媒體展示手段,還是展品展項,都是我們以前不曾想過的天文館,對我來說,一天恐怕看不夠。”

這裡將成為最新天文學成果的發布平台

作為上海天文館開館的重磅活動之一,昨天下午,上海天文館攜手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舉辦了一場以“飛向無盡的宇宙”為主題的天文高端國際會議。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FAST射電望遠鏡、首張黑洞照片、慧眼衛星……將一場天文高端學術會議放在開館儀式上是有原因的——上海天文館不僅是一座世界一流的科普場館,同時也致力於成為全球天文學的研究與交流平台。

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是決定影響力的關鍵,發展天文學是必須抓住的契機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台長常進表示,天文學已成為當下孕育重大原創發現的前沿科學,進而成為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戰略制高點。他說:“宇宙能產生各種極端條件,本身就是一座‘天然實驗室’,不少物理學家都把視線投向天空。”

天文學更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的重大發現往往不是寫在科研目標中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主任張雙南表示,慧眼衛星的幾次大發現都是“偶然”,但隻要抓住天文學的重要問題,堅定不移地研究下去,總能有所收獲。

在這場天文高端國際會議上,上海科技館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中科院國家天文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8家科研機構,以及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北京大學天文系、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等6家天文教育機構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國內外科學交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為上海天文館未來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撐。

“最近有不少人向我打聽上海天文館,說明它非常受關注,未來這裡將成為一個最新成果的發布平台。”常進說。

這是提升上海市民科學素養的全新載體

作為一座以世界頂級為目標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天文研究中心主任林清表示,科普教育是天文館的“天然使命”。

“2015年,上海天文館建設團隊就來學校收集建議,詢問師生們想要一座什麼樣的天文館,這讓我頗感意外。”格致中學天文指導老師張躍軍說,格致中學是一所天文特色學校,校內配備天文望遠鏡、天象廳等各種設備,“我們最想要能夠動手的天文學課程,以及更大的望遠鏡。”

這些建議被上海天文館全部採納。據悉,世界上最先進的具有科普功能的自適應光學系統太陽望遠鏡和直徑一米的天文望遠鏡,今天將向公眾開放,同時,面向各個群體的天文學課程也在加緊開發之中。

“上海天文館有很多原創內容,它將成為提升上海市民科學素養的一個很好載體,它的開放將使上海的科普教育再上一個新台階。”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台長沈志強說。

(來源:文匯報 記者 沈湫莎 首席記者 許琦敏)

(責編:葛俊俊、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