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从课后服务到“课后育人”,杨浦教育民心工程再升级

2023年03月31日13:36 |
小字号

近年来,上海市深入实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民心工程,普遍开展分段式课后服务。2021年下半年以来,杨浦区课后服务从小学逐步向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实施“5+2”(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课后服务。截至目前,杨浦区课后服务已实现小学初中学校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愿留尽留全面覆盖

丰富课程缤纷多彩

杨浦遵循“愿留尽留”原则,为放学后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安排作业辅导、劳动德育、科技体艺、安全实训等多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活动,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丰富学生课后生活。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的“缤纷魔方”系列课程吸纳了由上海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开发的“顾绣”(视频)、“人工智能”课程、定海街道麦秆画、淮剧,滨江人文学校“少年鲁班”等非遗传统课程,以及少科站、少年宫和杨浦海事局“海星”志愿者团队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课后服务选择,丰富知识,满足发展需求。

上海市市光学校开设了“托管”“社团”和“拓展探究”3类课后服务课程、近50门课程。基础性的“托管”课程,教师以“固本+培优”开展作业指导,学生通过自主作业、自主阅读、自主手工等,在教师看管和自主管理中实现成长。社会性的“社团”课程,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特长”选择课程,在社团活动中交往和学习,促进社会性发展。延伸性的“拓展探究”课程,以“必修+选修”菜单式兴趣拓展和主题探究的课程模式作为课堂的延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生活技能,助推学生个体性成长。

健全制度整合资源

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此外,杨浦各中小学结合校情制定“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包含小学、中学2部,学生数量多、年龄跨度大,给学校课后服务的管理带来了挑战。为此,校长带头搭建“学校—年级—班级”3级安全管理体系,推动课后服务应急管理预案的制定和完善。目前,学校已经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机制,定期排查场地设施、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安全隐患。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课后服务条件,进一步提升了课后服务实施质量和水平。

杨浦积极整合区域内高校资源,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化身”老师,为中小学生们提供课后辅导和趣味课堂特色内容。在昆明学校小学部,每周都有大学生志愿者以走班形式,将特色课后服务内容送到不同的班级。在他们正式讲课前,学校已对他们进行了2轮岗前培训,确保课后服务质量。三门中学则借助区位优势,引入了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特色课程资源,为同学们提供了近30项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每周课后服务时间,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的大学生协助三门中学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开展小团式学科基础性知识个性化辅导,上海体育学院开设的武术和花样跳绳,也深受同学们喜爱。

深化内涵升级服务

家校社会协同育人

据悉,上海还以推进落实“双减”部署为抓手,强化协同育人,整合用好校内外资源,着眼打造“三公里课后服务圈”,支持课后服务进社区、进场馆、进企业。铁岭中学与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合作开展了“口袋花园”科普课程,同学们在课后走进阜新路社区共创空间,亲手种下美丽的花。五角场小学与街道携手,依托毗邻街道图书馆的优势,打造了课后托管项目——快乐吾家护苗园。街道提供公益课程资源,图书馆提供场地人力,“校社联动”“馆校联动”的育人格局正在形成。

2023年起,市教委将民心工程“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升级为“义务教育学生课后服务”。相比过去,“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民心工程,将在4方面拓展和深化:一是从小学生扩大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二是更加强调提高活动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丰富性和互动性,提升课后服务的育人价值;三是体现校内校外结合,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四是注重引入校外优质资源,推动优秀的文化、体育、科普工作者等进校提供课后服务,拓展课后服务资源。

(来源:上海杨浦)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