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浦,“创业的温度”到底有几度?
“杨浦与众不同的创业氛围,让我由衷感到创业也是有温度的。”俞洋是一家咨询公司的创业新人,今年的疫情让她的创业之路举步维艰。所幸,来自大桥街道服务办的刘亚能及时“雪中送炭”,为俞洋“输氧”“供血”,积极帮助她渡过艰难时刻。
作为双创热土、双创沃土,杨浦如何让创业者切实感受到被支持、被推动的成长力量?近年来,杨浦推出片区化创业服务模式,以6大片区统筹各街道、市区级孵化基地、高校指导站创业服务工作,以及来自创业指导专家的智库支持,进一步打通产学研落地渠道,拉近服务对接距离,提升政策响应速率,盘活赋能要素流通。
精准滴灌,“新苗”长为大树,继续为“新苗”遮风挡雨
开设7个线上指导服务组,涵盖文创、科创、融资、电商、企业服务、政策指导、意向创业等多个领域……
今年,为缓解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的困境,区人社局依托片区专家资源,启动“专家在线坐诊”服务,以线上一对一、分组交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指导。
根据俞洋海外归国的特点,刘亚能结合国内不同的投资机构路演BP模式,多次对她进行辅导。同时,为进一步帮助俞洋夯实创业发展底座,将国外学习到的思路进行合理转化,刘亚能联系上了片区负责人,想要依托专家智库资源,为俞洋精准把脉。
很快,俞洋成功匹配到了创业指导专家,成为杨浦创业“新苗”,多次一对一的深度会诊促使她一步步找准了企业发展方向。在片区负责人的建议下,俞洋还加入了杨浦创业政策扶持的工作群,通过线上片区负责人的指导,了解到房租补贴、社保费补贴等相关政策。正是在片区资源的滴灌下,使得俞洋打开了全新的思路,她成立的嘉坤达咨询公司已和多个平台签约,公司运营也步入了正轨。
刘亚能表示,通过片区的协调指导,使得创业服务可调配的资源更为丰富和专业,后续大桥街道也将继续依托片区模式,持续跟进俞洋的发展情况,及时对接政策补贴和服务资源,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2020年,大桥街道获评“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扎实服务、做好个案,耐心培育“新苗”,实时更新“创客朋友圈”,帮助创业青年从“新人”成长为“达人”。
今年,大桥街道积极整合资源,对街道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进行了改造升级,迁至宁国路399号碧桂园中心。升级后的孵化基地集“专业孵化+创业服务+产业资源”于一体,服务企业超百家,通过联动区域内的长阳创谷、互联宝地、四季广场、城市概念等园区,一同举办“大咖下午茶”系列主题活动,分享渠道资源,更好地为创业者搭建了互相交流、互推资源、联动发展的平台。
硬件设施全面更新的同时,创业服务软实力也在进一步提升。片区化创业服务模式不仅为区域内园区、社区及众多小微企业打通了资源互通的壁垒,大力促进了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同时,注重提升区域创服人员的综合服务指导能力。依托跨片区交流,互教互学,参观实践,取长补短、协同助力,为创业服务人员“补钙充电”,推动创业服务提速增效。
在片区模式的盘活带动下,大桥街道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既是区创业政策的咨询受理窗口,落地落实人社政策,又成为企业对接投融资、申报创业启动资金、解决资金之困的“加油站”,为广大创业企业营造了更加高效便捷、舒心的双创氛围。
“创业不仅仅有丛林法则,更多的还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刘亚能的指导帮扶下,涌现了众多反哺杨浦创新创业发展的青年创业者,董允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6年董允文在大桥街道开启创业之路以来,每当他遇到困难时,总会第一时间找到刘亚能。在他眼中,刘亚能总是与创业者们零距离接触,随时为大家答疑解惑。无论是安排工位、协助开业、对接服务,还是推荐活动、联络资源、组织路演,都有刘亚能忙碌的身影。在刘亚能的引领帮助下,董允文从最初的“创业小白”,成长到注册企业、享受开办费与社保费政策,扩展了业务。
一直以来,董允文都想帮助更多和他一样有着创业梦想的人。当了解到片区化服务这一互利共赢的模式时,董允文便主动提出愿尽己所能为片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财税方面的服务,并与大桥街道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以实际行动反哺大桥街道。
据悉,截至目前,已有近10家企业得到了来自董允文的指导帮扶。
在杨浦,无数“刘亚能”用心、用情,温暖鼓励着一批批年轻人,带动了无数不忘初心的创业者,促使他们无论走得多远,都肩负反哺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安了家”的“啄木鸟”,安心攻克水环境治理难题
顶着一身蚊子包、耐着暑热蹲守5天,根据实地调研情况、精益求精地修改着电脑上的图纸,最终设计制造出可持续改善和保障贵港市中心河道水质的环保设备……2019年,在广西贵港的护城河边,彼时还是上海理工大学环建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研二学生的刘伟,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带来了“第一桶金”。
“我们公司的logo是一只衔着水滴的啄木鸟,寓意着我们想做攻克水环境治理难题的‘啄木鸟’。”刘伟说。
早在2018年,在导师李飞鹏的指导下,刘伟创立上海悠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这只“啄木鸟”在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上理科技园”)“安了家”。围绕系统治理和低碳理念,刘伟深耕城乡水体污染治理,瞄准水体水质和环境修复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将专业所学、实践所长融入创新创业。
从零基础的路演到校内创业大赛获奖,再到获得“杨浦创业之星”,刘伟的创业之路走得并不轻松,成长的背后是他近一千个日日夜夜的精心雕琢。
“那时带着尚显稚嫩的PPT就上台路演了,完全没有将创业与商业的内容相结合,甚至还超时了,连PPT都没讲完。”回忆起2018年参加学校“沪江圆梦”创业大赛的经历,刘伟笑着说,但就是这样的挫败经历成为他创业中的宝贵财富,“像课堂汇报一样的PPT形式、生涩的演讲方式、不完整的产品展现,一系列问题都在比赛中暴露出来。比赛失误不可怕,每次评委的点评都是我修改项目、收获进步的最好助攻。”
“挑战杯”“互联网+”“汇创青春”“创业在上海”“杨浦区初创启动资金”“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周”……接下去的时间里,刘伟开始频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在这些不断“升级进阶”的比赛中,他一次次打磨报告书,精进产品相关技术,锻炼路演能力。最终,他将“互联网+”大赛国家铜奖、挑战杯大赛国家银奖、2021年杨浦创业之星大赛“创业之星”奖等一系列奖项收入囊中,他的创业者素质也随之持续提升和完善。
“如果有创业的想法,一定要勇敢出手,大胆尝试。”对于创业,刘伟的关键词是时机。在他看来,抓住时机与政策,这既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磨练,也是一种增加项目曝光度的途径,实属一举多得。因此,刘伟笑称自己为“参赛型选手”。
创业想要“生存”下去,就要有“源头活水”。刘伟在运营公司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在专业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硕士毕业后,他成功申请到在环建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的机会,从参赛型创客逐步成长为研究型创业者。
“环保行业对专业知识、专业深度要求很高。一方面我要根据项目现场实施情况不断改进产品技术,另一方面我要跟进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公司在行业里深扎根。”
而在刘伟奋力奔跑的路上,上理科技园的陪伴就像一盏长明不灭的引路灯。创业初期,很多涉及公司运营的事情都是一头雾水,而上理科技园一直扮演着“大家长”的角色,不仅提供详细周全的创业扶持,还有创业基金、商标制作、税务代理、公司运营等方面的顾问。
除了提供场地、硬件方面的帮助,上理科技园还打造集客“赢”养站,通过举行训练营、培训沙龙等活动,帮助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创业者提升创业能力,快速成长。“园区特别关注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会跟进企业发展,帮助孵化产品。浓厚的创业氛围、多项政策扶持也让我切实体会到被支持、被推动的成长力量。科技园像一个家,也许我们会成长,会出去闯,但科技园这个‘家’一直在后方鼓励、支持我们。”刘伟表示。
目前刘伟带领的“悠理”已具备独立的研发及生产能力,建成了光催化涂层材料生产线、微生物载体材料生产线和设备加工车间,业务范围扩展到上海、江苏、湖北等十余个省市,服务水域面积数万平方米,2021年营收超500万元,纳税60余万元,并获2021上海·杨浦第六届“创业之星”大赛区内组最高荣誉:“创业之星奖”。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别人”的同时还要“自己学”
近日,控江路街道创业苗圃联手“凤城巷”乐业空间在线举办“数字引航 科创未来”创业、就业政策宣讲会,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师曹儒楠和就业政策组沈彦君担任主讲,共计五十多位小微企业负责人参加。
曹儒楠就人社部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及金融服务政策进行解读,从创业服务体系入手,详细介绍了创业政策扶持的四大方面:开办支持、场地扶持、社保补贴、创业融资,深入浅出地为创业者讲解了市、区级各项配套政策。沈彦君则解读了杨浦区用人单位可享受的就业补贴政策。
此次宣讲会就是得益于区人社局片区化创业服务模式的推进,片区服务导师通过多业务统筹推进的模式,进一步拉近创业服务对接距离,为企业纾难解困。
“打铁还须自身硬”,杨浦的创业指导师“教别人”的同时,还要“自己学”。今年,杨浦推出“2022年度区创业指导师能力提升系列培训”,从创业指导能力提升、个人管理能力提升、企业服务能力提升等多个维度助力区域创新创业服务人才培养,加快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化、标准化的创新创业指导师队伍。
杨浦区创业指导师能力提升培训于8月启动。前期依托座谈讨论、摸底调研等开展了多维度课程设计,并设置作业展示、课后反馈等项目,促进学习内容融会贯通,为探索建立创业指导师培训课程标准化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当我们提到创业会想到什么?当你开始创业要准备些什么?”近日,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专家袁瑶,为全体创业指导师开展有关财税知识的专题讲座。培训中,袁瑶首先组织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大家进行模拟创业。随后,袁瑶从组织形式、资金管理、税收知识、数据编析以及政策信息五大方面,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典型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普及创业过程中财税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并分享了自己从一名创业者到创业指导专家在财税管理、财税服务、财税培训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未来,杨浦将继续依托片区化服务特色模式,借助专家智库等优质资源,点对点、面对面服务,促进优秀做法加深交流,推动创业资源有机衔接,持续扩大创业政策覆盖面和知晓面,不断完善服务链条,培育创新创业“新动能”,推动区域创业服务工作更上新台阶。
(来源:上海杨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