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日短暂“退烧”后再冲40℃,网友:总比预报温度要热,缘何“没报准”
毫无悬念,上海今夏第43个高温日(35℃及以上)诞生了。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上海中心城区(徐家汇站)昨日(16日)最高温定格39.6℃,并成为今年第27个酷暑日(37℃及以上)。
昨日早上,晴热晒火辣开场,高温橙色预警上线,到了中午,一场无法拒绝的强对流天气随机择址报到,大风、雷电预警启动,崇明、浦东北部、闵行和松江“下起开水”。被雨水光顾的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嫌弃,反而感到十分欣慰:总算有了一丝丝清凉之意……
这熟悉的流程,最近已经上演了好几天,但是要划重点了,昨天和之前是有区别的!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气象局了解到,和之前相比,昨天盘踞在上海上空的副热带高压,总算是向南缓慢退了一点点,让高空冷空气有机可乘。冷暖交战的主战场在江苏中部,上海处在其南部边缘。
好消息是,冷暖空气造成的对流天气,将让申城持续17天之久的高温天气稍有松动,今天,对流天气将“惠及”全市大部分地区,在降雨和冷空气双重作用下,最高气温回落至34到35℃。单看绝对值,今天似乎还在高温线徘徊,但和之前动辄40℃相比,怎么能不算气温“跳水”呢?
别高兴得太早,风雨过后、热浪反扑,明天(18日)副热带高压又开始增强,连续的高温天气将贯穿到23日,特别是19到20日,最高气温仍可达40℃左右。同时接下来几天,类似的阵雨或雷雨仍可能频繁出现,防暑降温还是重中之重。
有网友问了,气象数据为什么不报准确,预报不超过40℃,实际总超过40℃?记者梳理了最近的预报气温发现,这样的情况极少发生。拿8月10日市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图来看,8月11日至16日的最高气温预报分别是40℃、40℃、40℃、38℃、39℃、39℃。到了8月12日、13日,随着大气形势发生变化,预报值也随即调整,8月14日至16日最高温预报变成了40℃、40℃、39℃。
通过复盘可以看到,8月11日至16日对应的实际最高温是40.6℃、39℃、39.7℃、39.2℃、39.6℃、39.6℃。总的来看,预报值是要高于实际气温的,偏离幅度保持在正负1℃范围内。
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回顾这几天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气温过高,最近几天都出现了午间强对流天气,突如其来的雨水影响了气温升高的势头,所以会出现预报值高于实际值的情况。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不能考虑强对流天气影响,然后再做气温判断呢?其实,每天的强对流天气都被预报了,但是气象科学是一门预测学科,不可能做到完全精准、毫无偏差,特别是强对流天气,即使在技术十分领先的城市,准确率也只有30%左右。对于它们发生的准确时间、准确地点、准确影响值是什么,目前是比较模糊的,这是一项全球性难题,研究员们还在不断朝着更精确这个目标而努力。
记者了解到,我国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24小时定性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3天到5天的预报准确度很高,7天的预报也具备很好的参考价值。对于上海乃至全球来说,中长期天气预报的精准度是一门世界性难题。虽然上海的预报水平位居行业前列,2020年全年10天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了80%,但是对于第8、9、10天的预报准确率还不到70%,这说明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天气系统是非线性系统,影响因素众多,一个小变化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发生变化。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还无法提供完全准确的中长期每日预报。”气象专家坦言。
“觉得预报不准”还有一种可能是,网友看到的是非权威部门出品的预报产品或者自动站点的气温。
非权威预报产品出现偏差的情况并不罕见,比较典型的案例就发生在8月5日。当天,不少网友发现苹果手机自带的气温实况图,普陀区气温显示高达51℃,堪称沪版“火焰山”。是手机热昏头?还是系统存在BUG?
上海市气象局解释称,苹果手机系统里的天气信息是由美国TWC公司提供,对于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实况气温,公司使用的并非真实观测的气温,而是估算得出的实况气温。
记者了解发现,现在不少手机自带软件的天气信息,都是没有使用实际观测数据,而是使用了其他数据和手段进行的估算。基于实际的观测点数据提供产品服务的,主要还是在沪权威部门,也就是上海市气象局,其气温数据是由标准气象观测站依据统一技术标准测得的大气本底温度。
我们所说的上海气温,主要指徐家汇气温。其实,上海并非只有徐家汇观测站有气温数据,分布在全市的气象观测点有很多,大部分是自动站。由于地理位置差异,一些点位出现高于徐家汇气温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就比如今天,徐家汇观测站为39.6℃,但普陀甘泉路点位已经达到41.6℃,青浦朱家角新旺也有41.4℃……
但要强调的是,能代表上海最高气温的却不是各站点中的最高温,而是徐家汇观测点。这是因为徐家汇观测点的历史地位和科学意义,不仅在我国乃至在全球都十分重要。从1872年12月以来,上海区域气候观测都在徐家汇进行,观测序列之长无可匹敌,通过历史比对了解区域的气候变迁规律。无论是对于上海市区的天气实况,还是多年来的气候变迁,徐家汇观测站都是最有发言权的。
当然,大家的体感温度是很有可能要高于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的。因为大家看到的官方权威数据,全部来自草坪上的百叶箱里。这个气温的确会比柏油马路上低一些,这是气象部门基于全球统一规定所做出的选择,为了便于科学统计。
人们实际感受到的气温可要复杂多了。体感温度是指人体在不同环境下感受到的空气温度。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会因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着装颜色甚至心情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它有一套十分复杂的计算公式。以1984年罗伯特·史特德曼发表的体感温度通用公式来看,与体感温度相关的变量包括气温、水气压、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在相同温度下,湿度越大,人们感觉越闷热;有风的情况下,可以将人体热量带走,大家会感到有降温的效果。在40℃的上海,如果一直在室外暴晒,人体皮肤温度则会有所升高,体感也会远远高于实测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