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专题>>曹杨新村街道《繁花七秩》

融|“曹杨的劳模及其精神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2021年12月08日22:29 |
小字号

口述人:

侯文英,曹杨二中党委书记,在曹杨工作12年。

口述实录:

“曹杨的劳模及其精神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我是曹杨二中的党委书记,我叫侯文英。我到曹杨工作已12年,跟曹杨有很深的接触和了解,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连接。

曹杨二中创建于1954年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至今不到70年。当年入住曹杨新村的第一批居民都是新中国的劳动模范。学校是为发扬劳模精神、培育工农子弟而建。可以说曹杨二中与曹杨新村是共同成长。

在1979年之前,曹杨二中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工农子弟学校。1978年,学校被认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当时老校长林则福和师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学校在办学中进行劳模精神、工匠品质、红色基因的历史传承奠定了基础。1989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勤奋进取,求实创新”,成为激励曹杨二中人的学校精神。

初建时的曹杨二中

2005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实现了第二次飞越。当时的老校长王志刚提出了“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科力量很强,特别是语文教研组,连续出现了好几位特级教师。学生培养也初显成效,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2008年王洋担任曹杨二中校长后,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为“文理相通、人文引领”,本着“助工薪子弟,登国际舞台”的愿景,引进了德语DSD课程。学校更是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曹杨二中实现了第三次飞越,如今已经稳步发展为我国大陆地区德语学科师生规模最大,项目成就最为卓越的DSD学校。

我来到曹杨二中的时候,曹杨二中正在准备往第四次飞跃。2011年和2014年曹杨二中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和2020年被评为首届文明校园和第二届文明校园。特别是首届评选,这个荣誉来之不易,全上海只有五家学校能评上。

曹杨二中160号门

曹杨地区学校主要的特点是涵盖了从早托、学前教育一直贯穿到老年大学,教育体系非常完整。并且曹杨是一块教育高地,优质教育资源都能在曹杨找到。这种优质教育高地的建成与社区成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社区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曹杨新村是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居住着一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劳动模范。劳模的故事流传在街头巷尾,劳模精神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形成了曹杨社区特有的劳模教育资源。学校充分利用劳模精神这个教育资源,开展各式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兴陇中学开设“劳模课堂”。劳模们走进课堂到孩子们面前讲述自身经历,孩子们不仅倾听劳模故事,还会追访劳模、跟岗体验。学校还深入挖掘社区资源,例如在曹杨社区增设“乡土文化”寻访活动,在区中心医院单位开设“小小劳模”体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平台。

我们曹杨二中也有同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走访劳模家里进行采访。比如有一次,学生去采访桃浦镇社区党委副书记梁慧丽,梁书记在跟学生介绍当下小区有多少问题的时候,就有居民上门来吵架。学生们目睹了梁书记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并且被震撼到了。书记本身生着大病,依旧用很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问题,面对这么复杂的居民情况,最重要的是她始终有很多办法去处理。学生们对社会的接触还很少,到劳模家里,听到劳模讲述的自己的故事和想法,甚至接触到劳模身边发生的事,这对学生们的教育意义是很大。

曹杨二中操场

学校跟居民区的互动也很多,与居委会有“一班一委”的互联机制。比如曹杨新村有个夕阳圆梦的活动,学生会跟居委会一起帮助老人去实现他们的心愿。

曹杨新村基础建设不是最好的,人员也相对老龄化,但是这个地域充满了人文关怀气息,会让人觉得很温暖,这种温暖从哪里来,其实就是社区的一种文化。从硬件设施的文化来讲,曹杨新村居民有独有的新村符号,红砖绿瓦白墙,包括我们学校也是。你来到曹杨就能明显看到这种带有地域文化的标识。更重的是社区里的人,街道领导很重视思想建设,并且会团结居委居民单位企业一切资源,凝聚在一起。

我们到居民身边开会的时候,会感受到曹杨人是很温暖的。很多老年人不舍得离开曹杨,尽管住宅条件不是很好,但就是不愿意离开。为什么?因为曹杨是适宜居住的,教育资源是优质且联动的,一家好学校会带动周边学校一起变好。不仅教育,医疗、生活便捷度都很好,社区的氛围,人文关怀是让人不想离开的很大原因。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