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普陀曹杨新村:新中国先行者,新时代再出发

唐小丽
2021年11月13日09:25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提起曹杨新村,上海人都不陌生。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始建于1951年。日前,曹杨新村迎来70岁生日,让这个承载着记忆和荣光的名字,再度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

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普陀区新闻办供图

这里是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地,“邻里单位”规划理论在这里首次落地,全市第一家工人新村商业网点、室内菜场、学校、卫生所,全国社区商业示范街兰溪路,全市首个高线公园百禧公园等相继落成。

这里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成果汇聚地,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中国街道之星、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诸多荣誉,走出了一大批全国和市级先进典型。

这里也是基层管理服务的创新探索地,曾被上海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上海市“十面红旗”之一,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并率先探索试点区域化党建、垃圾分类等改革破冰工作。

……

这里,拥有太多的“第一”和“首次”,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荣光,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传统,在这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风雨七十载,老房焕新生,这是历久弥新的工人新村

上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工人阶级住房难问题,上海市开始规划工人新村建设。1952年6月30日,陆阿狗、杨富珍、裔式娟等劳动模范和大批先进工作者、工人,手捧鲜花,怀揣着市政府颁发的居住证,敲锣打鼓,搬进了新居。

今年已经91岁高龄的裔式娟,身子骨依然很硬朗。从旧社会工厂的苦日子里熬出来,对于当下的生活,裔式娟觉得很满足。

解放前,裔式娟家里八口人,父亲四十岁就去世了,母亲裹了小脚无法劳作,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1949年,上海解放。解放后的裔式娟也终于有了盼头,工人阶级不再被压迫,而成了国家的主人翁。

裔式娟(右)与工友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在工厂,裔式娟1951年参加了共青团,年底就加入了共产党,还是纺织小组第一个入党的。1952年6月底的一天,曹杨一村大门口鞭炮齐鸣,那一天,22岁的裔式娟带着一个装了两件旧衣服的破旧手提箱,来到了这片新落成的楼房,随风飘扬的横幅上写着“欢迎先进生产者入住曹杨新村”。

包括裔式娟在内,新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工人新村的首批住户,是光荣和自豪的。他们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一线工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上海,住房条件普遍较差、“滚地龙”遍布,曹杨新村无疑极具吸引力。尽管三个家庭共用厨房和厕所,但裔式娟还是感到,自己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这里的房内铺着木地板,有煤气可用,出门绿树成荫,流水潺潺。

图为1952年7月1日,工友们凑在一块儿在草地上下棋。普陀区新闻办供图

曹杨新村是一个样板,这种分配方式背后是示范的力量。首批住户就是最真实的榜样,向身边的工友们展现着生活的光明前景:让我们一起好好生产建设,大家将来都能住上这样的房子。

但是,70年来,随着岁月变迁,当年的代表性建筑日渐老化,住起来也不那么舒服了:厨房、卫生间三家合用,似乎也不那么方便;砖木结构的房屋,楼上走路,楼下“咚咚”作响……

改造前的曹杨新村。普陀区新闻办供图

2019年12月,曹杨新村启动旧住房成套改造签约,至2021年4月初,居民已全部签约搬出。目前,改造施工已经基本完成,居民正在陆续回搬中。改造后的曹杨新村,仍然保留了“白墙壁、红屋顶”的建筑风貌,实现了厨房、卫生间的各户独用,还加装了多功能路灯等智慧应用,成了闹市区里的“小洋房”。

“没想到我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再住进‘新房子’里,国家始终没有遗忘我们。”裔式娟觉得,曹杨新村“老房新生”就是党践行初心使命,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的体现,曾经党教育他们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这也是他们这么多年能够坚持奋发图强,以身作则服务群众的理念支撑。

老房加新梯,建人民城市,这是高品质生活的工人新村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曹杨新村建村70周年。70岁的工人新村其实已经不“新”了:曹杨的房子老了,是整个普陀区合用户住房最多的街道;曹杨的配套设施老了,服务功能逐渐无法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曹杨的人也老了,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43.94%,在全市“名列前茅”。

几十年前建造的住宅小区,大多没有装电梯。眼下,“一键回家”成了老人们最期待和最关注的事儿。

在曹杨新村北梅园居民区,7台加梯工程已开工。这里是曹杨辖区第一台电梯的诞生地,“全市最快加梯速度”的加梯“神话”也诞生于此。自2018年开始,北梅园便启动了加装电梯项目,并且在全市创下几个第一:上海市居民区加装电梯意见遵循时间最短,上海市居民区电梯手续申请最快,上海市首个应用节能技术项目的加装电梯。

加装电梯竣工仪式。曹杨新村街道供图

老房加新梯并非易事,从民意征集、资金筹集、方案设计到电费公摊、流程审批、进场施工等等,道道环节都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使加梯这盘棋陷于“死局”。

针对难点问题,北梅园党总支本着将惠民利民工作落到实处的原则,充分发动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力量,将难点问题进行“个性化”解答,做到信息反馈的“全覆盖”,有效推进社区加梯工作。

如今,在曹杨新村,老房加梯已是“遍地开花”。

近年来,曹杨新村街道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坚持开放、集约、共享、枢纽的原则,以满足群众需求为首要条件,打造一站式便捷服务综合性功能融合、因地制宜实用为王的人民城市客厅。人民城市客厅集红色教育、社区服务、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是名副其实“家门口的好去处”,服务区域覆盖辖区20个居民区和周边楼宇园区。

今年中秋佳节,随着红色幕布的开启,曹杨新村人民城市客厅·桐柏片区“幸福饭堂”正式开张!走进“幸福饭堂”,抬头可见菜品价目表,从早餐“四大金刚”到上海炸猪排、上海炒面、老上海双档等,充满妈妈味道的幸福记忆油然而生。点心、馄饨、面条、炒面、炒饭等,品种丰富、价格亲民,让人忍不住想点上一份,在品味间找到家的幸福味道。

“幸福饭堂”颇受居民欢迎。曹杨新村街道供图

与此同时,街道持续优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功能布局,积极构建完善“域-片-线-点”四级人民城市客厅体系,针对原先的布局盲点,进行再优化、再布点。

截至目前,曹杨新村已开设多个社区食堂、助餐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便捷、安全的“舌尖上美食”。通过一系列升级改造项目,持续优化社区环境、提升服务品质,为生活、工作在曹杨的老百姓,打造更加多元、更具特色的 “家门口”好去处,进一步深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人民好声音,治理新引擎,这是海纳百川的工人新村

始终为了人民,始终依靠人民。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于推动民主立法意义重大。而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实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效形式,是保障重大立法决策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重要途径。

2020年4月11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曹杨新村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全市第二批2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中率先揭牌设立。

基层立法联系点。曹杨新村街道供图

一年来,这里组织开展了50余场立法建议座谈会,联系点听取了逾千人意见。共提出立法修法意见建议366条,被采纳66条,年度采纳率全市第一,有效发挥了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成为社情民意表达“直通车”。

行走在普陀区曹杨路兰溪路口,市民会看到一块大理石碑,上面写着“铁路曹杨农贸集市”,大理石表面斑斑驳驳。旁边,还有一块崭新的景观石,上书“禧”字。这就是被誉为城市更新“神来之笔”的百禧公园,见证着一段跨越二十年的历史变迁。

建筑结构“上天入地”,多维立体空间“全打造”;“3K”展廊各有千秋,多元艺术体验“软着陆”;菜场旧墙“古为今用”,承载老曹杨人的“独家记忆”……作为世界第三的高线公园,百禧公园自开放以来,就凭借设计独特、功能丰富、服务过硬等特点,吸引了日均过万的人流量,成为了曹杨城区有机更新的“新名片”。

这一昔日的违建农贸市场旧址,华丽转变为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得到居民朋友广泛赞誉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些真知灼见。街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公众开展意见征集,旨在进一步提升居民朋友们的体验感和参与度,优化公园管理,持续改善社区服务。截止今年9月30日,共收到各类建议132条。

百禧公园。曹杨新村街道供图

在充分听取市民意见建议后,曹杨·梧桐市集正式进驻百禧公园,为社区居民的晨起生活“解锁”一项新功能。逛个公园,顺便把菜也买好了,这让不少居民翘起大拇指点赞。

人民群众的“好声音”,就是城市治理的“新引擎”。让人民群众的“金点子”搭上直通车,变成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在曹杨新村,听取一条好建议,完善一项政策,改进一项工作,已成常态。这里的“人民”属性越来越强,且全方位、全过程渗入城市的肌理与血脉,力争让每个市民都感同身受。

数字化治理,智慧化养老,这是迈向新时代的工人新村

怎样让“老”村焕“新”?曹杨人不仅用新一轮城市更新来“新”面貌,更重要的是,用数字化全面转型来“新”动能,为“老”村赋予新的生机活力,力求把曹杨新村打造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工人新村数“治”样本。

电动车入户进楼充电,是不少住宅小区管理的难点之一,消防隐患大,且电梯危险系数高。为彻底杜绝这一现象,曹杨新村街道在星港景苑等21个小区、170个高层住宅楼内安装“梯控系统”,并将其接入“一网统管”大数据管理平台。一旦发生电动车进入电梯的情况,电梯里的梯控将立即发出警示,电梯门将无法关闭,“一网统管”也会同步收到预警,相关工作人员可实时从监控中查看该电梯的内部情况。

电动车进入电梯,梯控系统立即发出警示。曹杨新村街道供图

不过,虽然这一利器有效阻止了居民们在高危情况给电动车充电,但居民们给电动车充电的日常需求又该如何解决呢?为此,街道推出了“充电宝宝”四件套,即小区地下车库充电桩、沿街花坛充电桩、小区快捷充电柜、路边随心换快速换电柜,为居民带来“家门口”的充电安全。

“一网统管”+梯控系统+“充电宝宝”,曹杨这一整套数字化方案,有效治理了电动车充电难题。

城市生活在岁月流转间更新换代,不少社会治理难题也渐渐浮出水面,但曹杨一直在持续攻坚的道路上:能够精准捕捉、追溯、举证高空抛物的“曹杨眼”;可以向垃圾投放行为不规范的居民隔空“喊话”的语音呼叫系统;疫情防控期间,能够对居家医学观察对象进行实时监控管理的智能门磁系统;为居民创造“适老化”便民途径,推出支持刷身份证代替扫健康码的智能终端……

从“天上”到“地下”再到“人心”,从普适便民到关护特殊人群,这一条数字化社区治理之路,曹杨一步一个脚印,从未停止探索。

前文已提到,曹杨新村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43.94%,因此做好为老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期,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数字红利在最大程度上惠及老年群体的需求极为迫切,而这也是街道的重点努力方向。

略举一例,街道针对老年人的居家安全以及精神生活需要,推出了集紧急呼叫功能、实时通话功能、语音播报功能、数据收集功能为一体的“曹杨精灵”。这个神奇的“精灵盒子”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是声控驱动和使用的,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便捷。假如老人在家跌倒,不需要借助任何硬件,仅需呼唤“曹杨精灵”,即可与居委干部实时通话寻求帮助。

正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磊所言:“老人们有时候可能跟不上,但我们一定要拉他们一把,积极探索创新,让科技不再冰冷,把可感、可知、可及的智慧养老服务带到他们身边,一起拥抱数字时代。”前些日子,曹杨新村街道还获得了“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荣誉称号。

焕然一新的曹杨新村。曹杨新村街道供图

从70年前开建工人新村,到如今“一户一方案”推进旧住房改造,从“悬空老人”望楼兴叹,到老房加梯遍地开花,跨越70年的光阴,曹杨新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未变。

日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专门对刚刚庆祝完70岁生日的曹杨新村作出重要批示。而在刚刚闭幕的普陀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曹杨新村打造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示范点的要求也正式写进了党代会报告中。

“对于曹杨而言,这是重大机遇,是殷切期望,更是特殊责任。”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辉表示,曹杨要聚焦高质量,跑出新速度;要对标高颜值,展现新气质;要立足高品质,创造新生活;要追求高效能,激发新活力;要着眼高素质,展示新面貌。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曹杨新村整装再出发,新时代的新篇章如何续写,不妨拭目以待!

(责编:唐小丽、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