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刚来的时候曹杨只有一个村,现在有九个,相信曹杨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口述人:
唐锦波,先后担任过曹杨一村、二村居委会主任,在曹杨整整工作了17个年头,经历了整个曹杨的变迁。退休后,他带着对曹杨的热爱,继续担任了一村的党支部书记,为社区的党员们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口述实录:
“刚来的时候曹杨只有一个村,现在有九个,相信曹杨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我叫唐锦波,今年72岁了。4岁的时候就跟着劳模父母住进了曹杨一村。4岁之前,我们一家4口挤在苏州河边上10平方米的亭子间,与邻居用木板隔开,不光吵架能听见,木板间还有缝隙,须用报纸把缝糊上。
1952年,我们举家欢天喜地迁入曹杨一村,一室半的房型,朝南、朝北房分别为16平方米和8平方米,再不用倒马桶,用上了自来水,一家人幸福得要冒泡。
那时候不叫居委会,叫家属委员会,都是由职工家属组成的委员会。大家都有种自豪感。邻里关系都很好,生活也很方便。我们叫红十字医院叫小医院,普陀医院叫大医院,普陀商场叫大商店,曹杨公园旁的小合作社,看电影也有,文化馆也有。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也都有。
那时候住在虹口的亲戚来做客,赖着不肯走。以前去上海杂技场看演出和参观曹杨新村,是外国友人“做一天上海人”的必选动作。基本上每周都有老外来曹杨一村参观,大伙自发买大闸蟹招待他们。
外宾在曹杨社区居民家中享用传统中餐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参与上山下乡,去到大庆油田呆了30年。1998年退休回到上海,曹杨居委会找我说来居委会帮帮忙,后来就在居委会一做就做了十多年,一直到2015年,我说我年级大了该退了,让年轻人多锻炼锻炼。
1998年我刚回来时候,曹杨二村两万户的房子都改了,五村两万户也改了,六村也改了,原先一层楼的文化馆变成高楼了,曹杨商场改建更新过了,周边都变了,就曹杨一村一点没变。房子也比较老旧,跟周围房子比起来,生活条件没有太大变化。一二楼间的木楼梯吱呀作响,公用空间内各种电线如蛛网般到处都是,曾经合用的卫生设施经过改装,基本实现了每户独立,但也只容得下一台抽水马桶。曾经多少人无比艳羡的曹杨一村,却因为建筑老化、规格不一、人口密度过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因为曹杨新村在规划和建筑上有独特价值,是上海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所以根据规定,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不能随意拆建更改。所以曹杨一村里,小区高度不能增高、建筑外型不能改变,也对社区更新带来很大的困难。
现在留在曹杨新村中的,除了外来租户,大部分是老一代劳模,他们大多都在这里住了很久很久了,对曹杨有很深的感情,不舍得搬走。也有因经济条件有限,无法迁往硬件条件更好的小区。所以很多居民都希望曹杨新村能变一变,让第一个工人新村也与时俱进。
曹杨社区的老劳模们集体参观曹杨新村村史馆
现在曹杨一村开始改建,从动员签约到搬走,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还是很能体现曹杨的劳模精神。大家思想都比较统一,居民自己还会相互做工作。改造后,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曹杨一村(一工区)成套改造签约进度墙
现在老一辈的都走了,希望把曹杨街道好的传统和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不管是教育的方式还是宣传的方式。硬件变好,软件一样要抓牢。软硬件都能更上一层楼。曹杨明天一定更美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