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工人新村迎首个菜场美术馆 点亮"幸福曹杨"
用艺术点亮“幸福曹杨” 呈现“曹杨的微笑”
首个工人新村迎来首个菜场美术馆
百禧公园墙绘。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君娜
70年前,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在上海普陀建立。70年后,也是在曹杨社区,迎来了第一个菜场美术馆。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题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上海美术学院策划了包括“点亮环浜”公共艺术项目、菜场美术馆、“曹杨的微笑”新媒体艺术展、“曹杨人的一天”艺术社区展、“今日曹杨”——百禧公园墙绘五组艺术作品等在内的曹杨社区系列艺术活动,把艺术悄悄带到居民家门口。
菜场蕴藏人间百味
桂巷坊的菜场是曹杨社区居民集中的生活场域,展示着风土人情,蕴藏着人间百味。为更好地服务区域居民“菜篮子”,桂巷菜场正进行升级改造。在等待菜场完工的阶段,一个全新的“菜场美术馆”在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期间诞生,成为附近居民欣赏艺术、寻找桂巷记忆的好去处。
在原菜场的空间中,正在举办两个展览。其中一个是“影画曹杨:陆元敏李树德作品展”,陆元敏与李树德曾是普陀区文化馆的老同事,他们用摄影和速写记录下曹杨社区街头一个个瞬间。“城市考古:非典型看曹杨”由城市历史研究者徐明及其团队对老报纸中的曹杨新闻进行研究,实地探访一代代曹杨人所留下的生活痕迹。
另一边,艺术家苏畅、设计师厉致谦和艺术家Tango分别用雕塑、视觉系统设计和空间绘画来呈现桂巷坊的社区特点。苏畅的雕塑原型就来自于老桂巷菜场中的柱子和墙面。厉致谦为桂巷菜场创作了一系列结合了中文字和图案元素的标识,为菜场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视觉系统。
艺术助力社区微更新
作为“幸福曹杨·重点样本社区”的艺术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带领策展团队多次赴曹杨社区现场实地调研。
环浜是曹杨社区的重要区域,它像一条蓝色珠链,串联了曹杨新村各个社区,既具生态功能又具景观功能。以公共艺术作品点亮环浜,让居民在社区里偶遇艺术。
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闫坤博士创作的《舞动生活》,位于曹杨公园茶室二楼平台。作品取材于日常的市民生活场景。雕塑形象和公园中真实的舞蹈人群交相呼应,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歌颂。
在枫桥路、梅岭北路路口的花架下,展出了来自上海美术学院高珊的《廊下母子》。作品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一个恬静美好的生活场景。
上海美院集体创作的作品《红桥故事》,来源于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历史照片,在同一地点以雕塑方式被复制。富有年代感的人物和服装道具,与周围场景形成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
来自中国美院的沈烈毅在兰溪青年公园展出了《跷跷板》。作品形式源于最为常见的童年游戏工具,通过艺术手法赋予其全新面貌,并在游戏中感受惊喜和互动体验。
呈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曹杨的微笑”新媒体艺术展由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担任策展人。策展团队征集了15个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角色生活或工作在曹杨的人,以他们的生活影像片段为主线,用参访及生活记录的形式,从不同视角出发,多维度呈现曹杨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金江波表示:“这次艺术实践真实记录身边人物故事,尽可能保留创作主体瞬时最纯粹的心灵感受,激发受众的共情,最终进入对主题的认同,即安全、友好、舒适的社区生活氛围。”
“曹杨人的一天”展览位于百禧公园南展场半地下室空间,上海大学博物馆副馆长、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担任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周美珍、研究生欧阳婧依作为策展助理共同策划完成了本次展览。展览展出了插画师热水和边跑边艺术创作的绘画、装置与影像作品,反映了他们眼中的曹杨印象。
在百禧公园南展场的一个墙面上,还出现了“今日曹杨——百禧公园墙绘”作品,是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董春欣带领张宇桐、谢贝贝共同完成的墙绘作品。董春欣告诉记者:“上海不仅有以石库门为代表的海派文化,还有以工人新村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和红色文化,这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