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聚焦“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新华路街道打造宜居宜业“花园社区”

2021年09月04日17:49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9月4日电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将人民安居乐业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在“上海城市2035总体规划”的引领下,对标长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的目标要求,新华路街道聚焦新华人民生活的“高品质”、聚焦创新社会治理的“高效能”、聚焦未来社区发展的“高质量”,于2019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试点,打造一个有人性化特色、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的花园社区美好新华。

宜居:从花园社区到精品住宅,城市更新久久为功

曾经这里以园林驰名,法华牡丹名冠上海,现在这里诞生了上海第一条花园马路,林荫蔽日芬芳吐翠。曾经这里有恢弘的邬达克建筑群,现在邬达克建筑群的侧畔,197个小区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

宝地新华

社区建成度较高、老旧住房占比较大的新华很早就开始用花园的概念来营造人民城市的街区。2019年,在完成了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后,新华路的天际线清爽、整洁、美丽。

舒适多样的精品住宅,是新华所追求的宜居目标,不仅如此,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推进数字化赋能小区治理,将提供优质均衡的品质服务,构筑高效韧性的安全网络。这是一种久久为功的更新升级,更是一种人民城市的极致追求。

宜业:从美好生活到人人出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

上海三大工业污染区之一的这个帽子,新华戴了几十年,辖区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工厂和烟囱,对于另外三分之二的居民区造成了可想而知的困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新华必然要破解的难题。

上生新所

如今,从工业区新华到商务区新华,从老旧园区改造到新建经济楼宇,从幸福里到上生新所,从澳洲之家到IM长宁国际,摘掉了工业污染区的帽子,实现了社区形态“腾笼换鸟”,奏响了美好生活的乐章。

创新活力的就业空间,是新华所追求的宜业目标。以新华中央活动区纳入2035年上海城市规划为契机,新华洋溢着一种人人奋斗出彩的精神,天下英才近悦远来,这是一幅干事创业的生动图景。

宜学:从沪上名校到社区民校,精准施策终身学习

作为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公学由马相伯在1905年创办,选址就在今天的新华社区。上海的另一所名校交通大学至今仍在新华社区保留有交通大学法华校区。

浓郁的学术风,浸润了新华这片土地。沪上著名的教育家马相伯、严复、邵力子、周谷城、贺绿汀也曾在新华工作、居住过。曾经担任过同济大学校长的李国豪也是新华的居民。

如今,新华为人所称道的,不仅是沪上名校,更是以人民为中心、打造的全链条式的宜学场景。从幼儿园到高校,从城市少年宫,到社区老年学校,这种精准嵌入的社区终身教育,让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新华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课程和学堂。

宜养:从老有所养到少有所乐,人和城市互相成就

全国政协原新闻发言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新华社区的居民赵启正曾语重心长地对新华社区干部说:“老年人占新华路街道人口的1/3,街道为老年人口所花费的精力却不止1/3,让1/3的老年人安心了,那另外2/3的人就会高兴。”

市民中心

新华在上海率先创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率先建成“数字化生活——养老体验馆”,率先开通“新华慧老通”智慧养老数字化集成平台,通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物业+养老”等“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养、医、学、娱、乐”的一站式服务。通过改造华山儿童公园、建设校园周边最美放学路、打造社区文化中心最靓少儿图书馆,提升儿童友好场景,让儿童在新时代快乐成长。

宜养,就是人情味的生活。老人是过去,儿童是未来,人情味的生活,是人和城市互相成就,是人和城市和谐共生。

宜游:从建筑可读到城市温度,人文新华魅力竞放

新华路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之称,新华社区有两片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据统计,新华有洋房别墅270多幢,民国时期是上海著名的“哥伦比亚生活圈”,其中包括著名的外国弄堂和万国建筑别墅群,以及137栋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近年来,新华疏通慢行毛细血管,对外国弄堂等20多条街坊道路的功能定位、环境整治、维护管理、自治共治等分类型进行研究,目的只有一个,让快节奏的生活慢下来。

人文新华是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时尚文化在交相辉映中锻造出来的精品,沉浸其中,感受城市的温度,这种悠悠然的宜游会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心中最柔软处。

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促进了人与人、人与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的建设,给予了新华居民极佳的人居体验,也让越来越多的外来者向往新华、喜欢新华、宣传新华。“花园社区、美好新华。”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延续城市人文历史脉络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一座人民城市所应有的样子。

(责编:葛俊俊、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