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面积仅15.4平方米,卧室客厅“合二为一”,也没有厨卫设施;半空中是晾晒区,挂满了一家人的衣服;还有一个临时搭建的5平方米左右的“空中阁楼”,儿子至今仍生活在上面……对住在周家嘴路864弄51号的张翠平来说,这个持续了近30年的生活场景,如今终于有望成为“历史”。近日,北外滩又一个旧改地块——东余杭路(一期)旧区改造项目启动第一轮意愿征询,这也是虹口旧改历史上体量最大的一次房屋征收项目。
据介绍,东余杭路(一期)旧区改造项目由110、111、112、113、114、115六个街坊打包组成,第一轮意愿征询签约期为7月17日至7月24日,经初步排摸,共涉及居民5888证6322户。该项目是市地产集团与虹口区在“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继山寿里地块试点成功后,再次以组团打包的形式集中启动、集中推进、集中开发的旧区改造项目,旨在节约征收时间,把旧改速度提升到“快车道”这个阶段,为实现北外滩“三年出形象、五年出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虹口区旧改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杨叶盛告诉记者,在北外滩区域,旧改地块多呈现“小、多、高”的特点,虽然当地居民多年来盼望旧改的呼声十分强烈,但旧改工作的推进时常会因此受阻。其中,小是指地块规模小,最大的地块也才涉及居民1200户左右;多是指房屋类型多,有新里、旧里、新工房等;高是指历史建筑保留保护要求高。为破解这一现实难题,市地产集团与虹口区通过把多个小地块打包成一个项目的集中改造方式,加速改善和提高北外滩区域居民的居住水平,力争在2021年6月前全面启动北外滩区域旧改工作。“像东余杭路(一期)项目,如果一个个街坊单独做,前后耗时最少要18个月,如今只需要几个月就行。”
和很多二级以下旧里一样,此次集中改造街坊的房屋大多建造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不仅消防安全隐患突出,而且各种生活配套设施较为缺乏,拎马桶至今还是很多居民生活的常态。随着一代代人口的出生,住在里面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居民都还曾私搭乱建过,但居住空间仍很逼仄,居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旧改。“山寿里地块成功征收后,有些居民就一直来问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这次旧改的‘阳光’终于照到这里,居民大多在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完成了签约。”恒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有康说。
旧区改造能否顺利进行,第一轮意愿征询是前提,只有当第一轮意愿征询同意比例达到90%以上,方才可以启动第二轮方案征询签约。目前,虹房集团下属的两个房屋征收事务所及物业企业已全面下沉至社区,开展居民的户籍、房籍清查核对及签约工作;北外滩街道全体机关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旧改征收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流程,将与各档经办人建立“搭档式”结对工作形式,形成“千人大会战、决战北外滩”的态势,加快、加速推进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真正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