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抬雙腿能有效搶救心跳呼吸驟停?醫院主任:不靠譜

近日,一則“高抬雙腿,快速有效搶救心跳呼吸驟停(沒有任何風險)”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傳播。該消息稱,當有人倒地不醒、呼之不應、無聲無息時,迅速放平上半身,高抬病人雙腿至45度以上90度以下,隻需1分鐘左右實踐,病人便可蘇醒……消息還說,有醫生操作了這一做法194次,挽救了194條生命。
上海辟謠平台收到網友留言:以上做法真的有用嗎?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國內外指南公認,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的關鍵是快速有效的胸外按壓。”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急診內科主任唐倫先介紹,醫學上認為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黃金時間僅有4-6分鐘,如果黃金搶救時段內未能有效干預,患者死亡風險會很大。“試想一下,將如此寶貴的搶救時間用於錯誤操作上,對患者來說是何等的災難。”
那麼這一謠言是如何產生的?唐倫先推測,這種說法的流傳,可能是由於過去有學者認為,進行心肺復蘇時將患者腿部抬高,有助於血液回流,強化心肺復蘇搶救的效果。但是該方法影響血液流動的持續時間較短,隻有不足1分鐘,且效果缺少充分的臨床証據,所以心肺復蘇相關指南早已移除了這一操作。
如果遇到有人心臟驟停,正確的急救方法是什麼?唐倫先介紹,需要按順序進行以下步驟:
一、先確認周邊環境是否安全。
二、判斷患者的意識、大動脈搏動、自主呼吸的情況。判斷患者意識,可以拍打患者雙肩,低頭在患者雙耳邊呼叫“你怎麼樣了”,接下來用中指和食指從氣管正中劃向外側頸動脈觸摸搏動5-10秒,同時觀察患者胸廓起伏,來判斷患者的呼吸情況5-10秒。
三、如患者無法應答,不能觸及頸動脈搏動,且無自主呼吸,即判斷為心跳驟停,應立即撥打120,同時讓周圍人幫忙尋找自動體外除顫儀(AED)。
四、將患者置於堅實地面,仰臥位,鬆開患者上衣及腰帶,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每30次胸外按壓配合2次人工呼吸)。
胸外按壓的要點是:找到患者兩側乳頭連線中點,施救者將另一隻手搭在定位手的手背上,雙手重疊並十指交叉、扣起來,掌根部與患者皮膚接觸。以每分鐘100-120次的頻次按壓,深度5-6厘米,連續按壓30次。注意按壓過程中手掌不能抬離患者胸部,同時讓患者胸部完全回彈。
人工呼吸的要點是:使患者頭部偏向一側,清理患者口腔內異物,充分打開氣道,同時予以2次人工呼吸,通氣時間為1秒。
30次胸外按壓加2次人工呼吸為一個循環,5個循環后建議同伴交替進行。
五、如果找到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建議使用其進行除顫。
六、持續搶救,等待120救援人員抵達,進行進一步轉運。
唐倫先強調:“最后請大家記住,高質量的胸外按壓是心肺復蘇成功救治的關鍵,請大家盡可能減少按壓中斷時間,同時避免過度通氣。從科學角度理解和實施心肺復蘇,才能發揮救人作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