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公園綠地冒出許多“傘”,主管部門和專家都“急”了

2022年09月20日07:09 |
小字號

近期,申城氣溫有所回落且天氣晴好,許多市民游客前往公園綠地游玩,發現一些草地和樹木下萌發了不少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蘑菇,其中一些長得非常像菜市場裡常見的白蘑菇或香菇,似乎非常“美味”。

記者9月19日從滬上多座公園了解到,近期的確有野生菌類大規模“露頭”的現象,綠化市容部門和行業專家均發出緊急提醒,市民游客切勿採摘,以免誤認誤食引發食物中毒甚至威脅生命。

“低調”蘑菇也可能有毒

“紅傘傘,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這是近年來在網上很火的一首童謠的部分內容,但在辰山植物園科普宣傳部工程師郗旺看來,用這首童謠作為判斷“毒蘑菇”的唯一標准是很危險的。

實際上,誤食“白傘傘”“灰傘傘”“黃傘傘”等野生菌類,也可能中毒,甚至這些“傘傘”的毒性和致死風險比“紅傘傘”更大。

“紅傘傘,白杆杆”主要描述的是具有紅色傘蓋、白色菌柄的毒蠅傘類蘑菇。毒蠅傘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的亞熱帶、溫帶森林中。它的體內含有毒蠅傘毒肽,具有較為強烈的致幻作用和消化系統毒性,在過去醫療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容易致人死命。

郗旺表示,毒蠅傘的毒性在所有毒蘑菇中並不算最高,還有不少蘑菇具有和毒蠅傘類似甚至更高的毒性,而且它們中的很多非常“低調”——顏色不顯眼、形狀不奇特。

比如被戲稱為“ICU菇”的大青褶傘,作為公園中最常見的毒菇之一,草坪、林下、泥土堆上都能發現它的身影。它有著“平易近人”的外表,傘蓋和菌柄均為白色,比較像日常食用的白蘑菇,有一定經驗的市民才能通過傘蓋上少量的灰褐色鱗片、背面淡青色的層層菌褶來區分。

大青褶傘體內含有包括青褶傘素在內的多種有毒肽類物質,對消化系統有強烈毒性,誤食后會引發惡心、嘔吐、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狀,誤食達到一定的量,足以讓人進重症加強護理病房(ICU)搶救。

又比如近似香菇、花菇的肉褐鱗環柄菇,其灰褐色具有鱗片的傘蓋、較矮的個頭很具有欺騙性。

它體內含有致死率較高的鵝膏毒肽,這種毒物的凶險之處在於“后勁”——攝入后顯示出消化道中毒症狀,如惡心、嘔吐等,但隨后症狀會短暫緩解,讓人鬆懈,實際上,中毒者的肝功能已經開始受損,嚴重的數日后導致死亡。

據統計,肉褐鱗環柄菇中毒造成肝功能受損后,致死率可達40%至60%,且無特效治療方法和解毒劑。

還有一類常見的小型毒菇——絲蓋傘,上海地區常見的有星孢絲蓋傘、卷曲絲蓋傘等,它們通常在雨后三五成群地生長在較為肥沃的土地上。

和肉褐鱗環柄菇類似,很多看似平平無奇的絲蓋傘體內也含有鵝膏毒素,一旦誤食,后果嚴重。

絲蓋傘

不採不吃,遠觀最安全

近日,濱江森林公園內冒出許多看似無害且“肥美”的蘑菇,有一些傘蓋為白色、菌柄為白色或淡褐色的菌類直徑超過20厘米,甚至比成年人兩個手掌攤開還大,就長在牆根或路邊。

“許多公園越來越注重綠色生態的維護管養方式,近年來普遍採用自然發酵腐熟等方法產生有機肥和培養基質,土質十分肥沃,非常利於大型真菌的生長。”濱江森林公園自然科普專家表示,園內現在有記錄的大型真菌超過20種。

專家表示,近期園內冒出來的這種菌類正是大青褶傘,已經緊急採取相關措施,對容易採集到大青褶傘的區域進行清理,同時加大對市民游客的宣傳和提醒力度,避免採摘、誤食。

此外,園內一些游客罕至的林區內還發現過裸蓋菇、錐蓋傘、純黃白鬼傘等具有一定毒性甚至致幻性的蘑菇,它們也沒有“紅傘傘,白杆杆”,即使是“老手”也可能誤判,因此勸導市民游客不要“逞強”、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在公園綠地看到任何菌類都不要去觸碰、採摘,遠觀即可,這才是最保險、最安全的處理方式。

即使在公園綠地裡遇到真的白蘑菇、香菇等常見的可食用菌,綠化市容部門和專家也強烈建議市民游客“保持距離”。

比如長在樹木上的菌類,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來源於所寄生的樹木,樹木有毒,那麼生長過程多多少少會吸收樹上的毒素。如果是生長在香樟木上的菌類,可能會吸收香樟木中的烷烴類、酚類、烯類和樟醚等成分,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又比如長在路邊的菌類,如果所在區域經常接觸車輛尾氣,菌類在生長過程中會富集土壤中的鉛、鋅等重金屬,還可能含有高含量的致癌物多環芳烴。一些公園綠地為控制觀賞性植物的虫害或清除其周邊野草,會定期噴洒除草劑、殺虫劑等,普通市民游客很難辨別自己採摘的菌類是否浸潤過這些有害物質。

食用香樟上的木耳也有高風險

如果仍有市民游客出現食用自己採摘的野生菌中毒的情況,在送醫時,陪護人員最好攜帶中毒人員食用的野生菌樣本,這將大幅提高醫護人員鎖定“元凶”的效率,為拯救生命搶出寶貴的時間。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