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靠譜!這位上海男人有腔調,帶著物資追著病毒跑
【“特殊精神 特殊擔當”——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十一】
一則小視頻,讓這個講上海話的“男主角”火了一把。有網友說,這才是上海男人的腔調。
這個上海男人,叫薛偉捷,負責復星商社全球物流組的抗疫物資調配工作。香港疫情爆發,他就忙起來了,又要到現場馳援上海、吉林,薛偉捷每天為復星基金會跑捐贈。“一個多月了,幾乎每天隻睡4小時。”
“我們一直開玩笑,別人是躲著病毒,我們復星人是追著病毒跑,追上病毒才能戰勝病毒。”薛偉捷笑,“我反正是追了快一個月了!”
薛偉捷工作現場
早上8點半到公司,開始理單子,下午直奔倉庫指揮,每天發20、30車,一單都不能出錯,體力與心理的雙重考驗。每一天,復星組織籌措的防疫應急物資,需要經過薛偉捷的調度,從前方工廠、倉庫進入終端的社區、高校、政府部門……
3月18日,楊浦區三門路上的復星防疫保障物資分配中心,薛偉捷和同事正在清點貨物,一個人錄入,一個人歸類。從下午4點到晚上10點,花了6個小時把剛剛卸貨的牙膏、口罩、手套、血氧儀、額溫槍、洗手液、防護服……一一歸類。
約1000平的倉庫內,分類堆放著70余類,90余萬件的防疫應急物資。各種運輸車輛已經停駁待命,依維柯負責將牛奶、泡面、午餐肉等生活物資送至上海交大、華師大等高校﹔箱式貨車負責將大批量的防疫物資送至港口、 碼頭、街道等保障點。
微小的需求也不能忽視——幾雙拖鞋、幾套牙膏牙刷就通過“閃送”,交付到有緊急需求的個人手中。
薛偉捷經手的中轉物資,“日均約20萬件,最高時處理了40萬件。”薛偉捷看了一下手頭上的應急物資需求統計表。他要通過10至20輛車輛,逾60班次的排班調度,搭建起前線工廠—中轉倉庫—需求末梢的物流通道,確保這條動線永不間斷。
物流要借助外力。非常時期,有的司機核酸報告過期無法發車﹔有的是整個車隊正好在封閉管理﹔也有外地司機不了解情況,怕隔離不願來上海……“蠻傷腦筋的。至少得打50個電話才能出10輛車。”撓撓滿是白發的頭,薛偉捷自嘲,“發量倒是堅挺,白頭發充場面,讓領導覺得我蠻蹉跎的。”
特殊時期,抗疫物資緊俏,就算搶到,也要盯牢。
“運輸過程一環扣一環,幾乎無縫對接。空運、陸運、海運的抗疫物資到了后,半夜司機師傅就會和我電話聯系,所以我一晚上幾乎要接十幾個電話,有時候干脆4、5點接到個電話,我就不睡了,下去遛遛狗,思考思考第二天的工作。” 薛偉捷說。
不過現在,薛偉捷連半夜透口氣的機會都沒了。
3月16日清晨,家住楊浦區的薛偉捷發現所屬街道被列入篩查區域。這意味著自己工作得停頓48小時。他急忙找到社區管理人員,在出門申請表上寫下“我是上海復星基金會調配抗疫物資的人員,我手上的應急物資不能原地靜止”。溝通之后,薛偉捷住進了離公司10分鐘路程的酒店。
3月18日,薛偉捷所在小區篩查結束。穩妥起見,他還是選擇繼續住酒店。兒子讀三年級,本周上網課,早已學會自己操作電腦。“我蠻想我兒子,也蠻想狗狗的。”
但顧不上啊,他忙著去上外送一批捐贈的抗疫物資。上外鬆江校區和虹口校區都在封閉狀態,需要大量物資供應。“我們少睡點沒關系,別讓裡廂小朋友吃苦。”
“上海男人有時候一直被吐槽,大家要知道,關鍵時刻,上海男人最靠譜了。”這位80后上海男人笑說,自己只是無數在城市中默默付出的一員,“上海有千千萬辛苦工作的志願者,我們一起守護好上海。”
是的,在上海,動員社會力量扛大事已成傳統。不管上海男性還是上海女性都同樣靠譜!
(本文圖片由復星基金會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