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廣中路街道長者智能手機培訓入選“金暉行動——智慧助老”志願服務示范項目

“小老師,幫我講講,手機叫差頭哪能叫法?”
3月1日早上9點,廣中路街道第一市民驛站的4樓教室裡已坐滿了6、70歲的社區老人,前來授課的“老師”是上海一建集團工程管理公司的6位志願者,都是這群高齡“學生”子孫輩的年輕人。
每周一早上,廣中路街道的長者智能手機培訓課程定時“上課”。從手機亮健康碼到醫院挂號,志願者們手把手教會老人使用最新手機軟件,讓老人也能共享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成果。自去年年初開班至今,課程備受老人歡迎,該項目還入選成為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團中央青年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的2021年“金暉行動——智慧助老”志願服務示范項目。
“我們想要了解用手機怎麼打車、怎麼導航?”周一的課程上,居民王阿姨舉手發問,志願者小黃立即來到他們,先為幾位老人下載了相關軟件,然后從用戶注冊開始,一步步教老人使用軟件。注冊之時,一位老人眼見老朋友都收到了短信注冊碼,自己手機卻遲遲沒有動靜,發急懷疑自己手機壞了,小黃立即安撫他“有時的確存在收不到的情況”,又解釋了原因,老人這才放心。終於成功注冊,老人這才樂起來:“這手機跟我動作一樣慢半拍。”
“跟老人溝通最重要的是耐心。”幾次志願服務之后,小黃發現,因為不熟悉,不少老人對數字技術有畏懼心態,會跟周圍人相互比較差別:“這時候要用他們習慣的比喻來解釋技術成因,他們立即就懂了。學會之后再練習幾次,老人也能享受數字技術的便利。”
王阿姨一邊聽志願者介紹,一邊把整個流程詳細記在筆記本上,就連每個步驟的必要性和原因也批注在旁。第一次實踐成功后,她在這一頁筆記上寫下大大的“手機叫車過程”四個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王阿姨笑自己是個“技術盲”,“但這麼多年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活到老要學到老!”
王阿姨等人學習的手機叫車、挂號等屬於該項目的“基礎班”,旁邊已經來過4次的陸阿姨上的則是“提高班”,她這次想學的是使用P圖軟件。陸阿姨說自己和一群姐妹喜歡“尬鬧猛”,前灘太古裡、蘇州河邊天安千樹,都留下過她們的身影。在志願者的指點下,陸阿姨很快就掌握了訣竅,“‘小太陽’圖標是調明暗的,飽和度能讓顏色更鮮艷。濾鏡能讓整個照片顏色風格不同,貼紙就是加些照片上沒有的東西。”上手之后,陸阿姨還拿孫女的照片P出了一張“冰墩墩”效果。
“從這些老人身上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活力和學習的激情。”志願者們表示,參與這項活動也讓他們從老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更能理解家裡父母為何總要問自己各類手機軟件怎麼用,“今后在家裡肯定不會不耐煩了!”
當天課程結束之后,志願者還跟老人們開了一個簡短的座談會,搜集老人的需求以便為下一次課程做准備。網上購物、在線唱歌等都是老人想進一步學習的技能。
據悉,自2021年起,廣中路街道就通過“長者智能技術運用能力提升行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共享城市數字化轉型成果。街道還與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黨支部及轄區單位簽約合作,讓青年志願者參與為老服務。此外,“樂享智慧老年生活系列課程”上線后,老人們在家中即可遠程學習手機使用技能。據統計,廣中路街道各市民驛站已舉辦線下培訓課程146場,培訓老年人約2000余人次。線上網課視頻回放及一對一服務累計參與4000余人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社區老年人的積極擁護。
下一步,廣中路街道市民驛站將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黨建引領為突破,搭建“智慧助老”橋梁,進一步深入市民驛站和居民區開展志願服務,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來源:上海虹口門戶網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