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實踐 激發最老工人新村社區治理活力

2021年12月22日13:08 |
小字號

2021年是上海市普陀區曹楊新村建成70周年,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從建成之初就一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做強人民民主特色。進入新時代,曹楊新村街道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並融入社區發展全過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願景一一得以實現,讓曹楊人民從最初的“光榮感”到“歸屬感”再至“幸福感”,奮力打造有亮點有品質有溫度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

立法直通實現民意直達,打造曹楊亮點

2020年4月21日,曹楊新村街道成為新一批25家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街道以此為契機,在市、區人大常委會的指導支持下,自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充分發揮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車”作用。

曹楊新村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先后開展了68場座談會參與27部法律法規草案的立法征詢,提交意見建議495條,被採納123條。建立了涵蓋社會組織、樓宇(園區)、片區服務中心、駐區企事業單位、居民區等50個線下固定信息採集點,及1個線上平台即“曹楊立法直通車”小程序,架起由這51個點位構成的民意直通“彩虹橋”征集民智民意,共計超千余人次參加,同時以全媒體形式開展大型普法宣傳累計輻射萬余人次。堅持在立法征詢中把“全過程人民民主”放在第一位,服務觸角延伸到全區其他兄弟街鎮、區級重點企事業單位、園區等,拉長立法征詢、信息採集的延伸線,讓傳遞上去的民聲更具廣泛性、代表性。

作為一個有著70年“高齡”的老社區,曹楊面臨著各種“難”,老齡化問題嚴重、社區空間狹小、配套設施陳舊等。立法點通過立法意見征詢,聽取民智民意匯聚各方力量解決社區難題。

一鍵叫車

在對《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草案)》進行立法征詢時,就受到了曹楊老人的高度關注,提了不少有建設性的建議,特別是對如何落實好《條例》有擔憂。他們提出隨著數字化城市建設發展,很多老人不會使用叫車軟件也不會使用數字支付,出行碰到了“叫車難”。曹楊基層立法聯系點借助人大代表聯系選民工作,多方協商成功爭取了市級資源,在全市率先落地“一鍵叫車”智慧屏,開啟“刷臉叫車”便民服務試點,依靠充分適老化便捷操作,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實現便利出行。現在已經在曹楊13個點位落地“一鍵叫車”便民服務點,如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區醫院、片區食堂、居民小區等,老人出門隻需帶好身份証就可以實現叫車無憂。

智能充電 

今年5月,《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正式頒布,隨著一系列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措施開始實施,非機動車的“充電難”問題再次凸顯出來。在曹楊這樣一個老小區,老百姓習慣騎乘非機動車,但人口密度大公共空間有限,讓非機動車充電難上加難。在該條例草案的立法征詢座談會上,居民們與職能部門各抒己見,圍繞“不集中充電就要處罰”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居民認為小區條件有限,偶爾違規應以批評教育為主或輕罰,且目前集中充電設施數量遠遠低於非機動車保有量。但相關執法人員則從安全角度考慮,建議重罰杜絕安全隱患。大家在充分發揚民主過程中提出了有建設的意見,可否充分利用轄區公共空間增加靈活便捷的公共充電樁來破解難題。隨后在曹楊充電需求集的路段,如房屋中介門口、居民小區兩側、銀行網點周邊,一座座“花壇式”充電樁悄然出現,社區居民實現了充電無憂的同時,還成為了曹楊街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在充電樁布點過程中充分聽取周邊居民意見,考慮使用率合理化設置覆蓋半徑,並為需求量大的快遞小哥們增設了換電櫃和充電櫃。

人民意見征集

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批准的《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於1月30日正式公布。第十章節圍繞優化功能布局、塑造市域空間新格局進行了詳細地敘述,其中就提到將在曹楊新村等地開展城市更新改造示范區試點。在今年的《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草案)》立法征詢時,曹楊作為城市更新改造示范區試點,積極推進社區治理法制化助推城市更新。在20個信息採集點召開座談會,社區居民、業委會、物業方共同參與,就小區“停車難”問題發揮專業優勢廣聚民智,推動街道出台了《全域住宅小區停車管理辦法編制指引》,將法治思維融入社區自治共治,為老舊小區解決停車難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並提供可復制推廣使用的曹楊樣本。目前,曹楊新村已有一半以上的居住小區依據《指引》,因地制宜協商制定個性化停車管理規定,居民們搶車位亂停車現象明顯減少,因停車問題而產生的矛盾也大幅降低。

建議征集彰顯群眾智慧,體現曹楊品質

人民城市客廳 

作為普陀區首個挂牌單位,曹楊新村街道將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站布點到街道人民城市客廳體系中,在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片區——居民區百姓會客廳/樓宇園區樓委會/商業街區街聯社——百姓樓組客堂間四級人民城市客廳,通過首問接待台、建議征集箱、流動征集隊等形式,推動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真正開門化、常態化、多樣化,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匯集群眾智慧力量。

“曹楊的商業業態都太老了,能不能引進一些年輕態店鋪,讓年輕人也喜歡,讓曹楊也變得更有活力。”今年8月,在曹楊新村街道武寧片區,一位退休社區干部當著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區政府、街道三級負責人的面,提出對街道未來發展的思考。面對如此中肯且契合街道實際的建議,領導們紛紛表示建議很好值得研究。隨后又有三組群眾代表,輪番和三級負責人面對面交談,聽了群眾的建議在場的干部都贊嘆群眾智慧。這樣零距離、面對面聽取人民建議,在曹楊的四級人民城市客廳時時上演,大家都在為曹楊的建設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桂巷坊 

聽取了群眾意見,街道立即對正在更新的桂巷坊商業街城市更新建設項目中的商業業態梳理評估並進行適當調整,剔除與周邊商業圈有重疊的業態、不貼合居民實際需求的進行調整、商鋪功能過老沒有受眾群體的剔除……一系列的舉措使得桂巷坊成為曹楊商業新地標。

幸福飯堂

又如根據人民建議來信,就社區老人助餐服務問題,曹楊新村街道在前期反復調研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建設了以“家”為理念的“曹楊幸福飯堂·桐柏院”,以“享”為形態的“人民城市客廳·幸福餐吧”,不僅消除了轄區居民的助餐盲點,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舌尖上美食”,同時還成為增強鄰裡感情休憩娛樂的“網紅打卡地”,並助力街道持續優化“15分鐘社區生活圈”功能布局,讓更多群眾期盼的“願景圖”轉化為群眾滿意的“實景圖”。自今年中秋開張以來,就餐人次持續增加創新高,成為社區居民怒贊的家門口好去處。

民主協商推動共治共享,感受曹楊溫度

人民全過程參與,政府全過程響應,一件件小事豐富著市民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體驗。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社區垃圾廂房改造、消除樓道亂堆物現場……解決社區治理“難點”,更需充分發揮基層民主作用。曹楊新村街道深化拓展黨建引領下的三級“紅色議事廳”機制,通過基層黨組織負責“牽”、各方代表共同“議”、力量資源統籌“用”,推動突出矛盾、重大問題的化解。同時全新打造“美好曹楊Z造師”隊伍,鼓勵有想法、有熱情、有意願的社區自治達人為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支招”,讓群眾智慧更好服務治理,把民主協商成果轉化為更多社會治理成果。

曹楊新村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個工人新村,也是普陀區不成套房屋最多的一個街道。2008年起,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曹楊新村街道率先起步開展舊住房成套改造工作,遵循“成熟一幢、改造一幢”的原則,截至2018年,歷時10年共完成改造(項目竣工)24幢、受益居民1,060戶,建筑面積25,034.96平方米,完成了街道不成套房屋總量約9%。

2018年9月13日,市委書記李強來到曹楊五村南嶺園專題調研留改拆工作,並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此后區委、區政府立即貫徹落實調研精神,確定了55.5萬平方米舊住房成套改造“三年啟動、六年完成”的目標。其中,曹楊地區涉改房屋為148幢、26萬平方米(佔全區47.2%),涉及居民8,000余戶(佔全區50%以上)。曹楊新村街道全力推進此項工作,實現了改造提速。截止至2021年2月底,共有32幢已完成簽約改造、實現回搬,66幢正在改造施工中,惠及4023居民。其中,僅2020年就完成51幢100%簽約。

曹楊一村

作為最老工人新村的曹楊一村,1499戶都是合用戶,自2019年12月起,曹楊新村街道啟動舊住房成套改造,通過空間重構徹底改變居民居住環境,讓每家每戶擁有獨立套內煤衛設施。老工人新村換新顏,終於找到最優解,而這一方案的出爐,正是在“人民城市”理念基礎上,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走出的一條“優秀歷史建筑”民生改造的創新之路。

曹楊一村的誕生,標志著工人階級的崛起與一個時代的榮耀。1951年,本著“為工人階級解決住房難”的指導原則,上海市開始規劃“工人新村”建設。普陀區中山北路以北、曹楊路以西大片農田因 “就近工業區、遠離市區”,符合“先生產后生活”生產型城市轉型思路,被選址為首個工人新村的“試驗區”。

歷史記載,1951年9月,曹楊一村開始動工,次年4月全部竣工,5月驗收完畢,6月迎來首批住戶。整個新村共有磚木結構、立帖式二層樓房48幢,167個單元,可分配給1002戶人家居住。1952年陸續入住曹楊一村的1002名住戶,都是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在那個上海市民普遍使用煤球爐和馬桶的年代,曹楊一村的居民已用上了煤氣和抽水馬桶,這些都是一般家庭難以企及的。

這裡的規劃、設計與建筑,注入了那個時代最先進的理念。當時的設計規劃者汪定曾把整個社區規劃為一個便捷的15分鐘生活服務圈,中心是公共辦事場所,學校、衛生站、合作社、菜場等日常生活服務設施則分布在居民區的周邊,這種融合歐美社區與郊區洋房以及上海裡弄的布局規劃,在當時十分超前。“這是對一種新的集體主義生活及社區模式的想象。隨著曹楊一村的誕生,‘工人新村’從理念變為現實。”曾對曹楊新村進行過多次走訪和深入研究的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林超超這樣闡釋曹楊一村的重要歷史意義。

然而,建筑物和人一樣,也會漸漸老去。現如今,一些多年來尚未搬走的老住戶,都覺得“越住越不舒服”。一村的一戶老勞模家庭,當初夫婦倆帶著幾個孩子入住,人均居住面積可達4平方米。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一家幾戶甚至三代人,擠在一間2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裡。一層樓三個單元,煤衛都在公共區域幾家合用,狹窄的樓道內堆滿了居民自家屋內放不下的雜物,外牆則纏繞著如蛛網般的電線。

而曹楊一村面臨的另一重“尷尬”則是:2004年,曹楊一村被評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筑”,2016年,它更被列入中國文物學會和中國建筑學會聯合公布的“首批20世紀建筑遺產”。這意味著,曹楊一村征收無望,建筑物外立面也不能改變。

在此情況下,街道盡最大努力“小修小補”——2011年,曹楊一村進行了廚衛改造,合用廚房衛生間裝修一新﹔2013年,街道又把公共廚房相對分隔開一些,做成統一規格的灶台,外牆私拉電線也重新盤繞整齊。但這樣小規模改造也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居住環境的困窘,衛生間雖然分割成獨用,卻依然沒在套內。

2019年,借著普陀區在全區范圍內啟動舊住房成套改造的“東風”,曹楊新村街道把曹楊一村納入首批名單,希望啟動“大手筆”的保護與改造機制,在改善居民生活與保護歷史建筑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專家和工作人員一次次跑小區看一村房屋的實際情況、進居民家聽一村百姓的實際困難,對改造方案進行了無數次的修改調整。經過近一年的時間,一份充分保有居民意見並符合歷史保護建筑改造要求的方案終於瓜熟蒂落。首先是保留歷史風貌,“鄰裡單元”的扇形行列式分布的規劃特色以及空間肌理,通過道路和綠化整治,更凸顯其特色﹔其次,對建筑物採取必要加固措施,結合成套改造在房子北側的凹處,適當減少內凹尺度,釋放少量面積增加至套內做到煤衛獨用﹔第三,南立面按原貌重點保護,違章搭建和老虎窗全部拆除,清理牆面上不必要的設施。

改造方案終於確定,但曹楊一村居民們各家情況不盡相同,“千房一面”設計無法滿足個性需要。街道在積極保障居民群眾的知情權的基礎上,讓居民群眾充分了解、充分表達,參與到改造簽約的全過程。改造前,召開聽証會,做好方案解讀,並聽取居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將合情、合理、不違反政策規定的意見建議吸納,促進方案優化。改造中,設計師入戶與群眾面對面溝通想法,通過民主協商,個性化的設計圖紙做到“一戶一方案”,讓每一戶居民吃下定心丸,用“量身定制”換群眾滿意。改造后,將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幸福家園”建設的實景,增強曹楊一村居民的認同感、歸屬感。在今年10月曹楊新村建成70周年之際,曹楊一村舊住房成套改造工程全面收尾,一村的老百姓終於拿到了回搬新家的鑰匙,開啟幸福生活。

百禧公園 

而曹楊的另一處新晉網紅打卡地——百禧公園的建成,亦是基層民主協商的產物。百禧公園選址地最初為真如貨運鐵路支線,后整條路段即北起曹楊路連接蘭溪路南到中山北路,改建成為當時“最長菜場”的曹楊鐵路農貿市場和曹楊鐵路綜合市場。

曹楊新村街道面積2.14平方公裡,有常住人口近11萬,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雙高”,鐵路市場狹長區域的兩側就串聯著11個居住小區。空間局促和利用率低,需要我們對城市空間的優化使用進行復合思考。鐵路市場關停后,街道通過四級“人民城市客廳”體系和“紅色議事廳”平台,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征集民意聽取周邊居民意見,以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為主要功能定位,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因地制宜打造了多功能融合的立體式“百禧公園”。

百禧公園全長880米,是一座三層“高線公園”。K1為半地下藝術走廊,兼具藝術展呈和教學研討功能﹔K2則是全開放休閑活動長廊,隨處可見綠化景觀小品和公共藝術作品﹔K3作為最高層的雲上廊,是觀景休憩散步的最佳場所。居民們游覽百禧公園時可以通過水晶地磚、銅版制畫、老牆投影等巧心思的設計,回憶老上海的生活﹔也可以在百禧驛站、籃球場、藝術廣場等不同類型場地,感受時尚活力的休閑娛樂氛圍。2021年上海城市藝術空間季,百禧公園作為普陀曹楊樣本社區開幕式的主會場,充分展現了它貼合“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多樣化服務功能,是對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好回應。

建設開放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居民朋友們的體驗感和參與度,不斷優化公園管理,持續改善社區服務,街道在官微進行【你呼我應·意見征集】,因為更好的“百禧”需要我們的共同參與。內容包括對百禧公園的總體評價、期望百禧公園如何設定開放時間、對百禧公園的功能服務配套設施有何建議等。

游覽公園可以發現,兩側圍牆不盡相同,有的鐵鑄透綠、有的加高封閉、有的活潑涂鴉,這都是街道在建設初期充分聽取周邊小區居民的意見,滿足各小區不同需求而進行的個性化打造。百禧籃球場原先設定為全天候開放,但周邊居民提出了噪音擾民的意見。在充分征集民意的前提下,經過多方調查論証,最終調整了籃球場的開放時間和開放時長。同時為方便周邊小區居民出行便利,在公園靠近小區的不同位置分別設置了公園出入口,地點選定、開門時間、如何使用等,都是根據征集到的居民意見匯總協商確定的,可以說百禧公園的建成就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曹楊的最佳實踐案例。

(來源:曹楊新村街道)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