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拉手還是鬆手?世界開放指數印証開放即共贏

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巨雲鵬 鄧曉霞 任筱霞
2021年11月07日08:46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向來體現著中國豐盈的開放氣息。

第四屆進博會展館裡,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參展商,帶著最新穎、最前沿的產品亮相﹔論壇上,圍繞數字經濟、綠色金融、知識產權等國際話題,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暢談﹔在“雲端”,58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亮相國家展,參展國遍布五大洲……

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加入世貿組織20年,開放如春風喚醒華夏大地盎然生機。縱觀歷史,絲綢之路、地理大發現、國際性經貿合作協議……人類發展、文明進步,都獲益於貿易往來、人文交流。

10年來,“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全球開放共識弱化,值得引起高度關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支持擴大開放、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成為時代強音。

11月5日下午,作為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分論壇之一的《世界開放報告2021》發布暨國際研討會舉行。在第四屆進博會的平台上,一批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對開放展開深入思考和交流。

進博會場館外景。翁奇羽攝

因為開放,實現共贏——在逆全球化挑戰中展現中國作為

《世界開放報告2021》發布暨國際研討會到場及通過視頻“雲參與”的專家絕對重量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陳德銘,全國人大常委、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大咖雲集“四葉草”,所論之“劍”即《世界開放報告2021》。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共同編著的這份報告,奧義何在?

“‘世界開放指數’是本報告核心成果,也是主要創新。”序言中,編者開宗明義:研究、編制指數的目的是:衡量世界開放水平,展示各國開放“進退”,提供前瞻性開放政策指引,形成世界擴大開放的共識。

國家會議中心(上海)外景。蔣雨師攝

129個經濟體在經濟、社會、文化三大領域跨境開放的所作所為被抽象為數字,嘗試厘清過去10多年世界開放程度的真實狀況:2008-2019年,世界開放指數總體呈震蕩縮小勢頭,跌幅為3.98%,其中2008年開放度最高,2018年最低。納入報告的129個經濟體中,102個經濟體擴大對外開放,27個經濟體縮小開放之門。

報告直言,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曾是全球最開放的經濟體,但自2009年起,美國開放度逐漸縮小,在世界開放指數中的排名由第一跌至2019年的第22位。

“當今國際形勢復雜嚴峻,世界是拉手還是鬆手?全球化是前進還是倒退?開放是擴大還是縮小?各國都面臨著抉擇。”陳德銘說,疫情暴發以來,G20國家採取的140項貿易及相關措施中,有28%是限制性貿易﹔2020年,主要由發達經濟體出台的投資限制措施高達50項,比上年多了一倍,是新世紀以來最高的。

反觀我國,始終堅持多邊主義、持續擴大開放的舉措,難能可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來,我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關稅總水平由15.3%降至7.4%,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規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萬多件,激發了市場和社會活力。

在世界開放指數中,我國排名由2008年的第62位上升至第40位,成為世界開放大局中的積極力量,有力緩和了全球開放不斷縮小的勢頭。

企業對開放度的感受最直觀——美國福迪威集團連續4年參加進博會,展位從開始的36平方米,增加到今年的200平方米。福迪威旗下福祿克公司產品經理俞喆說:“開放是雙向共贏的過程,我們把美國產品引進中國,也把中國研發的產品賣到美國。”

一款測距儀,電路板的芯片由東莞廠家提供,相比原來海外兩三千元的價格,國內供應商已做到一兩百元的成本。產品已在亞太銷售,后續還可能全球銷售,讓用戶用更低價格買到同等品質產品。俞喆說,因為開放,實現共贏,“福祿克中國研發中心每年至少有10款新的產品投向全球,成為企業保持增長的動力。”

“當前全球貿易規則碎片化、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不斷受到挑戰,而中國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理事長顧學明說。

單向對標轉為雙向銜接——開放需要更高水平良性循環

“組成國際社會的要素中,很多是自生自發的,比如企業以及學術、科學、思想,還有非政府組織等。這些要素有微觀組織,但沒有宏觀組織。”論壇上,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理事長王新奎提出一個判斷:經濟全球化經歷30年高速發展后,在技術革命推動下,現在決定國際規則改變的,可能不單單是有組織的國家這個要素,更多可能源於其他3類自生自發的要素。

從這個角度上看,進博會國際採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四大平台的定位,高度契合世界正向更高水平開放邁進的要求。

第四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的車輛模型。顏歡攝

進博會上,日本動漫形象皮卡丘展台旁,會有張大千名畫展示﹔盲盒玩偶3D打印技術引人圍觀,同時有人在和工程師討論人工智能如何降低工廠能耗﹔炫酷跑車和精致美妝並存……人類多元文化、多項技術、多種產品共存,人人均能找到滿足愛好的獨特場域。

“在歐洲市場,冰咖啡不流行,但在美國很流行。在中國,用戶既要喝熱咖也要喝冰咖。”在咖啡機設計、制造領域,意大利品牌德龍一直是行業引領者,德龍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宗延平見証了咖啡這個“舶來品”在國內越來越流行的過程,直接感受企業發展環境的“溫度”。

根據中國消費者需求,去年德龍推出冷、熱咖啡都能做的產品,今年又推出可以識別咖啡豆自動適配的人工智能產品﹔前兩年,由於對營商環境的正面感受與電商業務的發展需求,德龍把總部遷往上海市普陀區。“我們對普陀區政府辦事效率、工作態度很認可”,宗延平說,對企業發展而言,“人靠譜、事辦妥”非常重要。

在王新奎看來,把握中國對待更高水平開放的認識和態度,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非常重要。

“從要素開放向制度開放全面拓展,率先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互銜接的開放經濟新體制﹔率先構建高標准國際化經貿規則體系,打造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發展和治理的功能高地。”王新奎說,這標志著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規則重構,已經從過去駕輕就熟的單向“對標”轉為雙向的相互銜接,再主動率先構建行動路線,“這是一個深刻的變化。”

“以高水平開放匯聚全球優質要素資源,在國際比較、學習、借鑒中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更好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復興。”馬建堂說,因此,我們積極爭取加入CPTPP和DEPA,對接國際高標准規則,更好促進市場相通、產業相融、創新相促、規則相聯,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良性循環。

更優理念,更深互信——開放是人類文明的再生動力

站在進博會舞台,直觀感受人來人往、貨暢其流,很多人在思考,“開放”的命題對全人類的過去、現在、未來,到底意味著什麼?

參觀者在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品嘗新西蘭乳制品。劉慧攝

“各國農業用地和資源分配不均,有的地廣人稀,有的人多地少”,在中國農業大學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樊盛根看來,是始於19世紀的廣泛開放貿易成功降低了全球糧食平均成本,價格也相對穩定低廉,並增加了獲得多樣化食物的機會。

“第一年公司進口的茶葉隻有一個貨櫃,現在基本上一個月一個貨櫃。” 廣州斯路通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晉蘭加是斯裡蘭卡人,他對開放的感受是,從斯裡蘭卡來到進博會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從茶葉到椰子油、餅干、胡椒粉、香料,家鄉味道進入更多中國家庭。

“全球化趨勢有沒有改變?我個人認為沒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說,比如格拉斯哥氣侯峰會,如果能把峰會決議推行下去,這將是全球自成立聯合國以來的一個重大事件,會決定今后幾十年世界一體化進程。

《世界開放報告2021》結語稱,開放讓人類文明相遇、碰撞、吸納和新生,成為文明再生的動力。開放讓要素流通、信息溝通、產品暢通、市場聯通,疏通了經濟全球化的血脈。未來的世界開放,需要更優的理念,需要更深的互信,需要更大的合作,需要更多的共享。

在開放的未來中,中國將何以作為?習近平主席給出的答案非常明確:“我們要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支持世界各國擴大開放,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推動人類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唐小麗、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