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經濟中心

黃浦江畔驚現迷你版“垂直硅谷”!上海這片區域正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2021年07月08日11:08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黃浦江畔驚現迷你版“垂直硅谷”!上海這片區域正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1917年,龍華機場在黃浦江西岸誕生,上世紀40年代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國際機場。

  百余年后,在龍華機場的原址,兩棟被稱為“雙子塔”的西岸智塔(AI Tower)在這裡拔地而起,將於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成為“浦江夜話”等相關論壇活動的舉辦地。雙子塔本身也早已成為“垂直”的人工智能生態社區,集聚了當下最頂尖的研發機構與應用示范企業。

  從2017年提出打造上海建設國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標發展願景,到2020年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徐匯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2021年,徐匯區進一步明確了創新策源地、產業磁力場、應用試驗田的功能定位,將圍繞“兩極驅動、東西循環”的規劃布局,打造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標杆城區。

  西岸智塔 AI Tower

  “迷你版垂直硅谷”已經顯現

  “每天晚上九、十點,雙子塔樓下的雕塑前都停滿了車,全是剛下班的‘碼農’們﹔電梯裡經常能聽到大家討論代碼編譯、‘debug(糾錯)’,就像整棟樓的通行語言一樣。”入駐西岸智塔東塔樓43層剛好一年,上述兩個細節讓上海儀電智能創新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琳印象深刻。

  2017年,國務院頒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在建中的西岸智塔成為徐匯區促進濱江地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的地標性載體,兩棟塔樓確立了重點建設國際人工智能總部基地的目標。

  去年7月,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期間,首批20家企業和機構入駐西岸智塔,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微軟-儀電人工智能創新院是其中兩個代表。作為上海的老牌國企,總部位於徐匯漕河涇開發區的儀電集團,也就此成為連接“漕開發”和濱江兩大徐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極的交匯點。

  朱琳在人工智能創新研發領域從業多年,在她看來,人工智能發展最主要的三個階段,目前在徐匯區都有理想的載體空間。“第一個階段是從0到1,即底層的基礎性研發,西岸智塔內的期智研究院、微軟亞研院都是代表。”第二個階段是從1到10即應用技術的包裝和落地,這是儀電創新院正在聚焦的內容。第三階段是從10到100,漕河涇開發區內恰好有豐富的數據和場景,可以讓實驗室成果率先落地。

  “研究從0到1的人肯定是最少的,因為攻堅最難、投資更多、耗時更長。但在西岸智塔,很高興有那麼多同行都在為此努力。”朱琳說。

  截至目前,西岸智塔東塔樓已經匯聚21家人工智能企業和科研機構,包括上海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上海期智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等基礎研究機構,明略科技、上海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等產業技術研發主體,阿裡巴巴、聯影智能、非汐科技等應用型企業,全面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

  此外,西岸智塔內還匯集了1位圖靈獎得主、8位院士、150余位博士和3000名技術人員,一個堪比“迷你版垂直硅谷”的上下游產業結構已經在此誕生。

  西岸智塔45層

  未來城市近在眼前

  “各位乘客,歡迎乘坐斑馬智行智能無人駕駛巴士。”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徐匯西岸會場,穿梭在徐匯濱江沿岸的智能巴士、無人零售車、自動垃圾分類機器人已准備就緒,將在大會期間為人們帶來智慧出行、智慧零售的多元體驗。

  由斑馬智行自主設計研發的“終極一斑”無人駕駛車,目前可容納8人乘坐。記者在試乘中發現,即便是經過緩坡、減速帶,車輛的運行始終能保持平穩速度。而保障無人駕駛觀光車得以敏捷地避開外賣小哥、過路行人、道路不規則構筑物的,是車外搭載的高清攝像頭以及毫米波、超聲波雷達等多達20余個傳感器。

  無人駕駛觀光車內部 舒抒 攝

  在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徐匯西岸會場,人們將會發現,場館周邊負責洒水保潔、售賣冰鎮飲料甚至在沿街撿垃圾的小車,都是此次大會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一部分。

  其中,由新石器與斑馬智行聯名推出的一款無人零售車,將在大會B館外的廣場實現自動巡邏售賣。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看起來還不到一人高的“迷你”售貨車,卻實實在在有著“大肚量”,可以承載最高達500公斤的貨品,容量相當於2台三開門冰箱。不少負責設備調試的工作人員已經迫不及待嘗鮮,提前體驗了無人零售車的便利——掃描二維碼,支付寶扣款,打開“車門”,就能取出冰爽的消暑飲料。大會期間,兩台售貨車將在高峰時段循環運行。

  無人零售車 舒抒 攝

  來自“酷哇機器人”的自動駕駛環衛機器人,則有望成為徐匯西岸會場的“網紅機器人”。與普通環衛車基本無異的外觀下,一條黃色的機械臂和一組傳感器,使其具備了垃圾識別與分類的精准功能。工作人員介紹,相較於一般商用無人駕駛車隻能達到3至5米的視覺精度,這台小型的環衛機器人車卻能精確到3至5厘米,即便在黑夜、大霧天氣也能識別易拉罐、玻璃瓶、紙盒等可回收垃圾,實現精准定位。

  雖然上述無人駕駛車輛均處於測試階段,暫時無法正式“上路”,但人類對智慧生活的追求已經展露無遺,對未來城市的探索也已無法阻擋。

  產業生態“剛柔並濟”

  2008年,徐匯區借助2010上海世博會舉辦契機,開啟濱江第一輪更新,率先建成30萬平方米沿江公共開放空間,為西岸雙子塔等未來的產業發展載體開拓了空間。

  經歷第一個十年的水岸開發,徐匯濱江自“十三五”以來聚焦區域能級提升,人工智能成為“產業先導”理念的發展標志。目前,以西岸智慧谷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集聚帶,主要瞄准科技前沿和產業高端,預計將建成總面積120萬平方米的發展載體,集聚西岸智塔、阿裡巴巴、夢想強音、西岸藝島、濱江城開中心等產業標杆。

  令人期待的北楊人工智能小鎮(AI Town),則是徐匯南部華涇地區的城市更新重頭戲。預計總開發建設面積將達117萬平方米,其中科研面積將超過60萬平方米,圍繞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集聚區、全域應用示范區和國際產城融合區,展示“未來已來”的人工智能發展願景。

  “上海是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標杆,而在上海的人工智能先導區中,唯有徐匯位於市中心,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特色。”在朱琳看來,徐匯濱江此前已在藝術、傳媒等領域打下文化產業的發展基石,這對人工智能產業集聚高品質人才將起到重要的吸引作用,實現區域產業“剛柔並濟”的良好發展態勢。而正在緊張建設中的西岸金融城,將為人工智能產業提供更豐富的科技金融場景。

  一組數據已經能說明徐匯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先發優勢:2018年,全區人工智能產業總產出210億元﹔2019年,292億元﹔2020年,453億元……連續三年保持30%以上增長。

  眼下,徐匯區已集聚人工智能領域各類企業356家,約佔上海總數的1/5。以漕河涇產業創新增長極和西岸智慧谷產業集聚增長極為“兩極”,徐匯濱江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帶和漕河涇—華涇人工智能科創集聚帶為“兩帶”,一個具有上海國際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區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已經在這裡孕育成長,直指千億級的產業集群。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