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212萬人次入園參觀!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正式閉園

2021年07月03日09:24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7月3日電 (唐小麗)7月2日晚上21時,隨著最后一名游客離開花博北園,歷經1140天精心籌辦、43天精彩綻放的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正式閉園。

本屆花博會主題為“花開中國夢”,是我國花卉園藝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的綜合性花事盛會,參展單位189個,室外展園180個,室內展區64個,展示展品2萬多件,近3000個花卉品登台亮相,被譽為中國花卉界的“奧林匹克”,也是首次在島嶼上、鄉村裡、森林中舉辦的花博盛會。

彩蝶飛舞造型的世紀館。崇明區新聞辦供圖

從5月21日開幕,到7月2日閉園,歷時43天,吸引國內外212萬人次前來參觀,2408萬人次網上觀展,展區規模、展園數量、國際參展對象等方面均創下歷屆之最。花博園開放期間,各項花事活動精彩紛呈,花卉精品薈萃,交流展示活躍,生動展示了我國花卉產業發展成果和生態文明發展成就。

主辦方表示,為滿足暑假期間市民親子出游、休閑度假需求,讓更多的市民群眾共享花博園建設成果,有序推動后續開發利用,計劃在花博會閉幕后,對部分園區進行休整,然后向社會公眾開放。

歷時43天的花博盛會,有哪些記憶深刻的場面,人民網帶你一起去看看————

最珍奇:“最老”“最胖”“最毒”都在這裡

有游客說,打卡花博會的真實感受,滿眼都是花,卻不知到底該看啥。於是,不少游客根據自己的游園體驗,紛紛獻計獻策,總結了園裡的珍奇植物,這些你都打卡到了,花博之旅才算值。

被眾多國家列為瀕危保護物種,與恐龍同時代,世界上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裟欏﹔花博園裡最胖的樹,也是全上海唯此一棵的——大腹木棉﹔新西蘭的國花,新西蘭的國徽、護照、飛機上都有它,全中國隻有六棵的——銀蕨﹔花博園裡的“毒王”,含有劇毒但又是珍貴的藥用植物,名字聽得你瑟瑟發抖——見血封喉﹔被稱為“開花機器”,每年開花10萬朵,花博園裡的“花王”——巨型三角梅﹔如今已1600歲高齡,卻依舊保持著挺拔的樹形,花博園裡的樹王——1600歲的油橄欖……

海南展園的三角梅花王。人民網 唐小麗攝

最奇妙:感受人類未來的美好生態家園

本屆花博會的“網紅打卡地”——如彩蝶飛舞的世紀館,分為東館和西館兩部分,東館採用了國際前沿的數字虛擬技術,突破了物理空間局限,打造出一個萬花競放的虛擬空間,令觀眾沉浸其中,從前所未見的視角欣賞花開盛景。

東館的藝術展圍繞“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的主題,從中國視角、世界視角、未來視角打造出三個展區,依次為《錦繡》《盛放》和《家園》。比如在《家園》展區,當游客站到花苞中心,會像小蜜蜂一樣被巨大的花朵包裹。牡丹、玉蘭、水仙,三朵夢想之花帶領游客在未來的大氣、水、土壤、都市乃至太空中自由穿梭。仿佛身臨奇幻夢境,縱覽美麗的崇明風光,飛躍壯闊的錦繡山河,探索無垠的浩瀚宇宙,奇妙極了!

最驚喜:見証一億分之一的奇跡

6月29日,花博園南園工作人員在荷園發現一株七蒂蓮開得正盛。一根花莖上,生長有7個完整的花冠,花冠螺旋向上生長,形似火炬,造型獨特。

盛開的七蒂蓮,見証一億分之一的奇跡。崇明區新聞辦供圖

據介紹,在多蒂蓮中,並蒂蓮、三蒂蓮、五蒂蓮出現的較多,四蒂睡蓮十分罕見,七蒂蓮更為少見,七蒂蓮出現的概率僅為一億分之一,比人類生下五胞胎的幾率還要小,可遇不可求,前來打卡拍照的游客絡繹不絕。

一位慕名而來的游客欣喜地說:“本來看報道是四蒂蓮,沒想到還出現了七蒂蓮,太美了!太幸運了!感覺自己看到了奇跡。”

工作人員說,這種蓮花品種叫做“小寶貝”,是由我國“睡蓮之父”黃國振教授培育的優秀小型睡蓮,這個品種的七蒂蓮也曾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睡蓮中的多蒂現象是一種自然現象,具有完全隨機性,不可遺傳,無法人工培育,並蒂蓮生成的概率很小,大概隻有十萬分之一,多蒂蓮生成的概率就會更小一點。

最辛苦:閉園后“護花使者”的不眠守護

每到晚上,隨著復興廣場的燈光秀落下帷幕,游客們陸續離園,一天的花博會之旅結束。夜色下,花博園區恢復寧靜,有一群人卻忙碌開來,清掃道路,養護植物,直到凌晨……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花花草草經過白天的陽光暴晒,到晚上會來一場酣暢淋漓的甘霖。一支由100多人組成的綠化養護隊伍,在夜晚9點30分進入花博園區,來到各個片區,根據土壤干濕度、植物品種等進行科學養護。

一片60平米左右的粉紅繡球花境,師傅們澆了足足一刻鐘。“繡球花耗水量大,要讓它們喝夠剛剛好的水,不能太渴,也不能太飽。”工作人員說,挂在杆子上的花球也是重點照顧對象,“高處日晒雨淋沒有遮擋,導致花球脫水快,需要晚上補水。”2000個花箱、200個花球,都需要養護師傅們一個一個澆灌。每天晚上9點多開始工作,要忙到凌晨1點。

最幸運:78歲老教師成第200萬位入園游客

臨近花博閉幕,游客入園參觀的熱情依舊不減。6月28日早上午9點02分,花博指揮中心傳來消息,入園人數正式突破200萬!

精神矍鑠的沈玉英老人幸運地成為了第200萬位入園的游客,拿到了主辦方准備的花博徽章、圓圓夢夢吉祥物等紀念品。

沈玉英老人(中)成為第200萬位入園游客。崇明區新聞辦供圖

沈玉英是崇明豎新小學的退休教師,今年78歲。當天是她和82歲的老伴第三次進花博園,因為沒空去上海市區紅色基地進行參觀,所以趁著“七一”前夕,來到花博園參觀游園,共慶建黨百年。

最紅色:15000余盆鮮花繪就鮮紅黨旗

6月24日晚,15000余盆鮮花運抵花博園復興館南廣場。歷時1個小時,一幅長14.4米,寬9.6米的鮮花黨旗布置完成,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15000余盆鮮花繪就鮮紅黨旗。崇明區新聞辦供圖

現場,工作人員根據預先設置好的模具將鮮花依次擺入。15000余盆一串紅做底,600盆孔雀草組成黨徽的形狀。

隨后,保潔人員為花卉澆水,在燈光的映襯下,鮮紅的黨旗熠熠生輝。為保障“七一”期間的最佳展示效果,每天都會安排黨員志願隊早晚澆水灌溉。

最生態:花博最亮底色遍布園區角角落落

用心的游客會發現,這屆花博會的角角落落,都充滿了生態綠色的理念。復興館前,由502.7萬個利樂牛奶盒打造而成的“網紅長椅”吸引了無數游人前來打卡留影,生態循環可持續的理念,由此不斷傳播開去。

復興館、世紀館、竹藤館,三座核心主場館,都有生態“絕活”。獲得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証書的復興館,以其波濤狀屋頂造型,不但形成自遮陽挑檐,有效降低太陽輻射量,也與太陽能光伏組件形成一體化設計,從而進行光伏發電、實現節能減排。

俯瞰花博園區。崇明區新聞辦供圖

世紀館採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一般的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需要粉刷涂料﹔清水混凝土還原了材料自然質感,體現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獨特美感。”世紀館建設負責人黃深介紹。

走進百花館,一系列創新花藝展品吸引了游人的目光。立體裝置盆景《保護地球》大量採用廢棄材料,用巧妙的改造手法將其統合於球狀立體造型中,通過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觀,點明其呼吁大眾“保護地球”的主旨。非獨這一件,許多作品都發掘了一次性生活用品、固體廢棄物的造型潛力,用巧思將其“點化”為盆景藝術。

最科技:白玉蘭在30℃高溫下綻放

近日,上海市花白玉蘭在花博園裡再次奪人眼球,精彩盛開。這是白玉蘭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自然狀態下經歷3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繼5月21日花博會開幕式的驚艷開花后,再次推遲開花時間,刷新歷史記錄。18株白玉蘭,亭亭玉立,分散排列在室外展區的上海園內,入園處兩株極其奪目。

上海市花白玉蘭在高溫下怒放。崇明區新聞辦供圖

神奇美景引來眾多驚嘆:是什麼魔力讓白玉蘭如此精彩紛呈?這得歸功於上海綠化市容管理部門和園林科技工作者。白玉蘭的盛花期一般在初春,為了讓它在花博會期間綻放,早在去年,專家們就已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科研人員克服研究周期短、難度大,預試驗材料和現有試驗材料不一致等困難,利用激素、水肥和修剪等措施調控白玉蘭二次開花。

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讓廣大游客領略了盛夏時節繼續光彩照人的白玉蘭,讓大家體驗了城市美花美景背后“高科技”的力量。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