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160年树龄古梧桐一览无余 20路“花园车站”融入公园 人行道并入公园在树荫中穿行

打开围墙,中山公园真正近在咫尺

2022年09月08日09:01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中山公园此次改造,通过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征询各方建议,公园与人民、公园与城市实现了有机融合

■本报记者 舒抒

今天,中山公园整体开放及品质提升工程完成,公园北侧高耸的围墙彻底打开,原本在园中“深藏不露”的华东地区最大悬铃木也露出真容。今年78岁的林密家住长宁区华阳路街道万凯小区,与苏州河、中山公园近在咫尺,他说:“以前想看这棵百年古树,要走到公园里面,还有高大的围栏遮挡,现在公园内外的人都能随时看到,太好了!”

一览160年古树景观

此次中山公园开放及品质提升,涉及万航渡路沿线约700米长的空间更新和公园开放,施工面积达1.63万平方米,包含三个重要节点。

其中,西段公园3号门围绕百年古梧桐树打造“梧桐广场”,打开围墙、重塑公园入口;东段公园2号门打造“华阳广场”,迁移公交20路始发站,并打造新景观“种子池”;公园2号门与3号门之间,原先的人行道改为非机动车道,同时拓宽机动车道,彻底改变万航渡路原先“车易堵、人难行”的状况。

去年,推进苏州河华政段景观提升时,如何保护苏州河畔一棵树龄120余年的古银杏树,为专业部门积累了宝贵经验。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王晔菲介绍,位于中山公园西北角、被称为“独木傲霜”的这棵古梧桐,树龄约160年,古树及一旁的铜顶,此前并不为广大游人所知。此次,随着公园围墙打开,迁移周边的管理用房,使得这片特色景观能一览无余。古树与铜顶之间还新设了报廊、石凳等城市家具。

体验花园车站意境

不久前,长宁区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中山公园2号门的新建广场征名,最终广大市民和网友票选出了“华阳广场”这个承载着深厚区域印迹的名字。中山公园此次改造,通过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征询各方建议,公园与人民、公园与城市均实现了有机融合。

今年2月以来,记者参与的多场中山公园提升工程现场会上,20路公交站点的保留与否被多次讨论。最终,通过向周边居民、公交乘客征求意见,市民对保留20路车站的意愿非常强烈。因此,虽然实际施工中要克服公交电缆限制、公交管理用房需求等多重困难,20路站点还是被完整保留在公园2号门附近,经过略微迁移,让市民游客在等车、上下车的过程中,都能感受“花园车站”融入百年公园的美好意境。 下转 3版

改变的不只20路车站,更有公园沿线700米长的万航渡路。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科负责人陈慧介绍,此前万航渡路的华阳路—凯旋路路段最窄处只有5.6米宽,沿线人行道平均宽度也只有1米多。此次改造,中山公园沿万航渡路一侧的城市界面全面打开,原先1米多宽的人行道变为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则拓宽至最窄7米、最宽12.6米,人行道并入公园内,人们可以直接在树荫茂密的公园中穿行,体验“公园城市”的惬意与从容。“不要小看这1米多的变化,当中倾注了大量架空线入地合杆工程建设,还有周边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尤其万凯小区因紧邻中山公园,此次改造需要将小区的围墙退让近2米,一开始居民并不接纳该方案。经过街道、居委和建设方的多次沟通,在公园改造的同时对小区的门卫室、垃圾房和周边环境同步进行优化提升,让居民看到了家门口实实在在的改变,最终得到了居民的支持,实现了公园与居民小区的融合。

打造慢行示范道路

苏州河景观步道开放后,买水、找厕所、找地方坐,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王晔菲介绍,此次中山公园开放,长宁区绿化局等部门与华阳路街道、周边居民区召开了多场协调会,并从人民建议征集中挖掘了不少“金点子”。“2号门与3号门之间改造了公厕,配有母婴设施和第三卫生间,增加了儿童友好功能,这些都是市民集中反映的诉求。”

提升后的中山公园还“少”了一个元素:台阶。新改造的公园入口不仅都是平地或缓坡,地面的“弹格路”也经过打磨,方便老人、小孩通行,打造适合全年龄段的慢行示范道路。

眼下,正在施工中的苏州河万航渡路游船码头,预计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沿岸景观步道将从1米拓宽至3米,未来人们可以从水上、陆上饱览苏州河、华政校园和中山公园的美景。据悉,下一步,长宁区将打造贯通中山公园、苏州河的慢行系统,今后市民在中山公园不仅可以东西横向畅行,体验苏河贯通的城市轴线休闲空间,还可以南北纵向穿越,感受愚园路、武夷路等长宁“美丽街区”的别样魅力。

(责编:马作鹏、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