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68年的学业证明书,了却了老人的心愿
6月末的一天
老人黄纪庄圆了梦想
她收到一张
《复旦大学学业证明书》
暗红的封皮,烫金的大字
翻开后,里面写着
学习经历
和“此证明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而这薄薄一页纸
跨越了68年光阴
从1954到2022,追忆学生时代
6月22日上午,杨浦区军休一所的工作人员敲开黄纪庄家的门。“黄奶奶,身体还好吗?今天我们是来送学业证明的!”
黄纪庄是一名军休干部,常年独居于宝山,已卧床多年,子女远在国外,只有保姆在身边。这天,她特地起了个大早,换了一身墨绿色的盘扣丝绸衬衣,将白发用梳子理得整整齐齐。一见到工作人员,她就笑了起来。
黄纪庄是江西人,生于1932年。1950年9月,她考入复旦大学园艺专业,原应于1954年毕业。谁想同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入学4个月后,这位年仅18岁的少女应组织决定前往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化学兵学校的一名学员,作为预防生化战的储备力量。部队生活是艰苦的,她的信念却是坚定的。在清华、北大进行长达几年的气象专业学习后,黄纪庄再次回到部队,从事军事化学气象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30余年,直至1987年退休。当时,她已任总参谋部防化研究院第五所高级工程师。
几十年风雨历程,让她对当年那段学习生活格外珍惜。然而受时代影响,黄奶奶在复旦的经历只留在回忆里,没有毕业证,这让她一直很遗憾。此前,黄纪庄了解到,现在可以补办学业证明。于是,她满怀期待地联系了区军休一所所长杨德志。
“3月起,我们开始和复旦保持联络。缺什么材料,调哪些档案,就由我们来收集整理,汇总后送到校方。”杨德志表示。这些琐碎却重要的工作,他们准备了一个月。
领取证明书那天,杨德志赶到复旦大学门口,亲手接过了那本轻巧却又厚重的“红本本”,并向校方送上锦旗,感谢学校帮黄奶奶了却一桩心愿。
拿到珍贵的“红本本”,黄纪庄让大家帮着和《学业证明书》合了张影。对老人来说,这就像是一块勋章,纪念着她的学生时代,述说着她的少女时光。
与军休一所,像家人一样亲
黄纪庄与军休一所的故事由来已久。2018年6月的一天,临近下班,所里突然接到黄纪庄的电话。“我在家里摔倒了,爬不起来,房门又被反锁,外人进不来,怎么办呀……”工作人员听出了她的慌张,一边安抚,一边联系老人所在社区,请求对方援助。在了解到老人已由救助车送至华山医院北院后,工作人员立即驱车赶往医院。
接下来,工作人员陪同黄纪庄,在CT室接受了身体检查,并帮助老人喝水、上厕所、买日用品、找护工……后来,黄纪庄确诊右腿大腿骨骨折,转至杨浦区中医医院进行保守治疗。工作人员随即紧急联系医生,寻找床位,办理转院手续。待一切安排妥当,已是夜里10点多,黄奶奶安然入睡,大家才安心离开。
自此以后,黄纪庄对干休所工作人员敞开了心门,时常邀请大家来家里做客。疫情期间,子女无法回国探望,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电话与老人保持联系,经常慰问,和她聊天,并专门为她提供代取工资、配药、代办长期护理保险等上门服务。有什么需求,黄奶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军休一所。“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成了她挂在嘴边的话。
“现在,黄奶奶的退休工资卡长期寄存在我们这里。每个月,我们会按她的要求,给她家保姆发工资,也会给黄奶奶定期转账。她最近迷上了网购。”杨德志笑着说,“老人常说,把钱放在我们这儿更安心。这是一种信任,我们绝不辜负,也安排了人员做账,所有开销一目了然。”
目前,军休一所的5位工作人员照料着96位军休干部。其中,包含子女不在上海、独居的重点照顾对象10人。为关怀老人,工作人员会定期致电,问问身体情况,聊聊生活琐事。他们说,许多军休干部缺的不是生活日用,而是有人陪着说说话。
“天热了,我们的定点联络员会去电问问老人的健康状况,家里是不是该换凉席了,孩子们最近过得好吗……只希望老人真的感受到我们的关心,让他们心里温暖一点点。”杨德志表示。
(来源:上海杨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