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百“中标率”!科创企业在普陀发展有“门路”
近日,来自张江普陀园的12家企业入选《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资助项目(企业)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了“十三五”期间,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张江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发展情况。
记者从普陀区科委了解到,在入选的100个典型案例中,普陀区有12个案例上榜。在全市16区里占比靠前,并且实现了“报12入12”的入选率。而这百分百“中标率”的背后,实则暗藏了科技创新培育工作的“普陀逻辑”。
以“科技含量”为抓手,“多点”培育
细看本轮入选的12家入选企业案例,不难发现:行业类别分布广、企业规模性质不一。入选企业分布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多行业领域,而企业的规模更是从大体量的“国家队”到初创型的“潜力股”都有涉及。由此可见,创新培育在普陀,不论“大小”,而论“科技含量”,实现了“多点”培育。
“自2017年获得张江专项发展资金的项目支持后,为我们的业务核心系统开发提供了资金支持,系统应用后带动了我们营收快速发展,后期我们还针对该系统进行了发明专利申请,目前已获得受理通知,基于该项目我们也获得了相关的软件著作权9项。”成立于2011年的区内科创企业代表易百信息的相关负责人对张江专项资金的“扶持力”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来自张江专项的“溢出效应”还在持续放大,项目结束后近两年来,公司还引进了来自上海一流高校的多位高端人才。
易百普陀区科技展展示柜台
2011年成立的上海柯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拿到了张江专项发展资金——“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示范应用”的项目支持。“通过区科委的推荐、协调,并指导我们帮助申报,在拿到专项资金后,这一项目实施顺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这一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全方位掌握医疗设备使用生命周期,提升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在新冠疫情期间,公司还组织数百名工程师奔赴一线,进驻医院管理医疗设备,保障了近60万台设备的正常运转。
除了科创企业,区内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国企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创新能力也有大幅提升。据介绍,入选的12家典型案例,项目资金支持体量达1.2亿元。
平台赋能,“集聚式”发力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入选名单中,还有两家特殊的企业案例:上海桃浦智创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后简称“桃浦智创城”)和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这两家单位以成果转化为己任,借助张江的专项资金来做科创孵化,相比单体的某一家科创企业而言,更加发挥了平台的集聚、赋能效应。”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桃浦智创城
2019年,桃浦智创城获得了张江专项发展资金——“中以创新成果孵化加速服务平台”项目支持,这为中以(上海)创新园的建设完善、招商引资不断赋能。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园区开园才两年多,孵化的企业大部分还处在小微初创阶段,直接申请张江专项的各类扶持还有一定难度,但是园区本身就拿到了张江专项,这对园区在引入科创、孵化服务企业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平台装修的硬件完善,线上线下各类创新创业服务的活动举办都对园区入驻企业开放,从软硬件两方面为科创企业提供了落到实处的支持。
此外,园区邀请区科委(张江普陀园管委办)共同设置了政策解读专班,一对一服务入驻企业。据介绍,截至日前,园区入驻企业70余家,初步形成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产业集聚。同时,园区入驻企业已拥有有效商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登记等各类知识产权200余件,尚有多件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初步形成了知识产权集聚。
在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也呈现出了一样的集聚效应。自2019年拿到了“技术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的专项发展资金后,日前,该平台已完成了云上科创平台的框架内容、技术转化服务平台的线上273万专家数据库建设。同时,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也在同步开发,目前已经完成了匹配、推送的功能,具备企业技术需求推送的条件,并在着手推送企业技术需求。
据介绍,平台建成后,预计将完成需求录入超6000个,线上对接次数超2000次,可以下沉到长三角区域的区县级政府合作,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形成合作关系,通过智力资源的优化和知识技术的溢出,解决生产技术评价、带动企业创新,构建产业链长下游的全新生态。
(来源:上海普陀微信公众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