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议·上海 | 加装电梯喜上眉梢,后期维护矛盾重重,怎么破?
【编者按】社会治理前进的每一步,背后其实都有群众的“一双手”在推动。群众的事,有多重要?群众对上海,有哪些思考?又如何将群众给的“金点子”变成“金钥匙”?
2022年起,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联手人民网上海频道,为上海市民呈现一批倾听民意、吸纳民智,推动成果转化、强化治理成效的故事案例,为人民城市建设凝聚广大社会力量。
居民的一封信,何以得到区委书记的迅速批示?
“尊敬的有关部门领导:当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民生实事项目,发展迅猛,加装电梯给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方便。但老旧小区不同于新小区,没有完善的物业管理机构,或因加装电梯产权不属物业管理范围,后续的维护保养等存在一系列问题,也给加装电梯的住户带来无尽烦恼,急需进行规范管理……”
加装电梯后的虹桥小区。人民网 马作鹏摄
2021年7月,居住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长中小区的居民苏明写了这样一封信。
一个多月后,苏明收到了长宁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回信,信中回复了对苏明所提建议的采纳情况,并提到了政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而苏明的这条人民建议也得到了长宁区委书记王岚的批示。
苏明是一家企业的安全工程师,在单位负责设备管理工作。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深知电梯规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眼下,上海加梯的速度很快,但对于后续维护的规范化管理还是缺乏指导性文件,很多老小区缺少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一旦电梯出现安全事故,救援人员能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另外,电梯后期的维修资金、保洁费等如何解决?”采访中,苏明提到了自己的困惑。
虹桥小区的加梯开工仪式。虹桥街道供图
怎样在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同时,未雨绸缪,统筹考虑落实这类电梯使用的安全主体责任,防止出现无物业管理、无维修保养、无维修资金的“三无”电梯,苏明考虑了很久,所以在他写给政府的信中,提出了六条建议。
比如,制定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明确和约束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各方的权责关系,切实保证加装电梯得以长期安全使用;
强化动态监管,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成立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行业协会,协调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关系,有序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及后续运维管理工作;
探索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新模式,引进商业保险公司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后续运行进行统一保险服务,特别是在质保期之后,加装电梯发生故障、零部件更换等都由第三方保险机构负责保障,居民承担每年的电梯保险+服务费;
建立电梯维修基金,相关部门是否能出台类似房屋维修基金的电梯维修基金管理办法,也可考虑在职人员使用公积金来缴纳电梯维护费用,使电梯使用维护得到充分的资金保证;强化安全使用电梯的宣传引导作用,应加强对居民文明乘梯、被困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注电梯安全的良好氛围;
规范加装电梯后住宅出现买卖,出租等情况后,新、旧业主对电梯使用权进行转移必须进行变更的程序,确保加装电梯不因房产买卖造成后续维保资金分摊断层,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
后期维护难?长宁探索加装电梯全周期管理模式
正如苏明所说,目前已完成加梯工作的楼栋,电梯后期维护多处于居民自发状态。
虹桥路1115弄26号居民楼加装的电梯,是虹桥街道辖区加装的首部电梯,这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售后公房小区,楼里多是老年人居住,上下楼颇为不便。
电梯安装工作小组讨论加梯工作进展。虹桥街道供图
“2017年,在街道的关心下,居委会和业委会及楼组长组织了一个电梯安装工作小组,大家一起推进电梯安装的各项工作。经历了种种困难后,2018年6月,电梯安装完成并成功启用,从此楼里的老年居民不再为下楼梯而担心了。”居民吴克週回忆道。
吴克週的爱人是楼组长,她主动承担起电梯的日常管理工作,比如保洁、收取电费等等。“她七十多岁了,也是力不从心,不可能无限期承担下去,所以希望后续街道能够帮助解决电梯使用的管理难题。”
家住虹桥路1115弄55号的居民陈叶芳也深有同感。
陈叶芳所在的楼栋,有24户居民,其中约10户处于出租状态。早在2018年,就有部分居民有意向加装电梯,开始征询大家意见,没想到加装电梯之路相当曲折,个中辛酸难以言说。采访中,聊到动情处,陈叶芳一度落泪。直到2021年底,电梯才加装完毕得以正式启用。“这么不容易,后续一定要维护好。”
吴克週联系到街道相关部门,连同物业公司、业委会、居委会等召开协调会,讨论电梯托管的相关事宜。“经过多方沟通,多次协调,参照大楼物业的标准,适当上涨物业费等,终于制定出一系列的工作执行方案,由物业公司托管,这一方案也得到了楼里大部分居民的支持。”虹桥街道虹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裔斐感慨道,“成功加装电梯不容易,后续管理更不能掉链子。”
虹桥小区26号楼,开启了虹桥街道第一个物业接管加装电梯的“先河”。有了“前车之鉴”,陈叶芳所在的楼栋,后续维护起来,则要轻省多了。从去年底电梯运行之始,就将维保工作移交给了物业公司。
虹桥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陈诚介绍道,目前在虹桥街道,已有40多台电梯加装竣工。“现在,我们从电梯加装征询阶段就开始要考虑后期维保问题,加建的电梯不属于原有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签订的合同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物业公司对电梯维保职责会有不明晰的地方。所以小区加装电梯时就拟了接管电梯所需调整物业费的方案,并就涨价方案征询全楼居民意见。”
加梯后的门口,贴上了“温馨·圆梦楼”的门牌。虹桥街道供图
“只谈成本,不谈盈利。”上海新长宁集团新华物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宋慧鹰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们想起到一个‘社区保姆’的作用,在物业费的上涨中,测算最基础的费用,比如保洁、电费、维保材料的消耗等,以成本为主,不以盈利为主。”
据虹桥街道社区管理办工作人员介绍,街道正在探索结合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依托“随申办”app解决加装电梯一揽子事情,实现加装电梯全周期(即“X天征询+100天建设+20年维保”)管理模式。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项需要全周期管理的民心工程。为此,虹桥街道将苏明的建议转化为社区治理项目,由街道、居委搭建平台,通过物业公司和加梯楼组居民共同协商,并通过全楼居民征询投票通过,最终约定上涨物业费的形式,将电梯纳入物业管理范围,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在长宁辖区不断推广。
【相关阅读】
立法保障,让人民的“金点子”变成城市治理的“金钥匙”
超大城市治理千头万绪,怎样才能更精细、更温暖?
上海的答案是:更全面、更细致、更真诚地倾听和用好人民群众的建议。
上海历来重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2011年12月,上海市信访办就设立人民建议征集处,专门处理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意见建议,这拉开了人民建议征集专门化发展的大幕。
自人民建议征集处成立以来,接收办理的人民建议事项占信访总量比例从6.5%上升到约35%,一大批具体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还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170余件。一条好的建议、完善一项政策、改进一项工作,在上海已经成为常态。
为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更好办理人民建议,2020年7月,上海市信访办挂上了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牌子,集纳“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市委领导信箱”“市政府领导信箱”及12345市民热线等多个渠道,建立起一个信息来源丰富、覆盖群体广泛的人民建议征集体系。
2021年6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7月1日起正式施行。《若干规定》是全国第一部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促进和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有专家指出,这是中国式民主的生动案例,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具体实践。
“群众声音是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蕴含着大量真知灼见。”上海市信访办主任、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王剑华说,人民群众的“好声音”,就是上海城市治理的“新引擎”。
如今,在上海,很多“金点子”已化作城市治理的“金钥匙”、结出了惠民利民的“金果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