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高桥石化杨建国: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2022年02月26日10:19 |
小字号

在高桥石化说起杨建国,几乎无人不知,因为他是全国劳模,最近又评到了中国石化特级技师,拿奖拿到手软,获得的荣誉成为普通人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在大多数人看来,他一定有很多过人的本领。的确,杨建国最大的优点就是持之以恒,从业三十余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辈子要做好一件事”。

练出“望闻问切”真本领

走进高桥石化润滑油加氢装置的“杨建国劳模创新工作室”,窗明几净,桌上放着图纸和对讲机,旁边有两个柜子,一个放满了工具书和各种荣誉证书,另一个陈列着透明如水的基础油和白油样品。而一门之隔,就是装置的外操室。

“这根管线的接头不对,我上次查过了。”

“难怪我试了几次,都走不通,这管线太老了。”

“你看看,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不要钻到死角里。”

……

润滑油加氢装置当班班长杨力正和杨建国讨论现场流程。一本长长的《润滑油加氢详细流程图》摊开在师徒俩人面前,厚厚的书页卷起了毛边。这本几乎翻烂的流程图可是杨建国的宝贝,从2003年润滑油加氢装置投用到现在,流程图一直陪伴着他将近二十年。

2003年,杨建国参加在高桥石化建设开工的中国石化首套润滑油加氢装置。建设初期,崭新的流程图刚到手,杨建国就组队摸流程,只要不懂的,他就问。问同事,问领导,问外国专家,他不仅自己进步快,也带动了团队的人共同进步。“聪明,肯钻研,但是不善言辞。”这是当时公司技术专家对杨建国的评价。

“发现问题不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关键要让数据说话。” 现场总指挥时长叮嘱他。这些话,像是给杨建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发现原本冰冷的机器、机械的流程仿佛是有了生命,它们就像是装置的“经脉”,而流程图恰恰就是“解剖图”。

优化运行见实效

最近,杨建国又有创新举措。装置新氢压缩机每班需要手动切液一次,大伙都是听声音、凭手感“盲切”,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机器联锁。杨建国想想不成,这对装置会造成损伤,就拿起流程图琢磨起来。“手动肯定不行,那怎样变成自动呢?”杨建国认为通过安装限流孔板来减少排液量,可以控制好压力排放。他立刻买来孔板,发现孔径太小,又跑到设备加工中心去改尺寸,来来回回一个星期,终于完成调试。

“手排变自排还真好用!”同事们乐开了花,这下再也不用担心机器联锁了。这样的小发明、小技改比比皆是,还有更多的“大手术”必须经过每次检修完成。

在杨建国和同事们的精心照顾下,装置能耗由127千克标油/吨降到了50千克标油/吨,在石化系统同类装置内名列第一,又是一个妥妥的“天花板”;催化剂活性由3年寿命延长到10年,节约催化剂更新成本2.4亿元。

研发新品讲传承

2018年,杨建国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重头戏之一就是参与研发新产品。变压器油是由轻质润滑油线产出的新产品,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杨建国带着他的团队一头扎进了技术资料的汪洋大海中,从原料的评价,到馏程的切割,再到产品质量的调整,大家在试生产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难点。为了产出合格产品,最终将加氢后精制系统的温度由232度分两次提到了238度,新产品顺利产出。可别小看这6度的差值,一方面不能升温过高,保护好催化剂性能,另一方面要保证这样的温差,顺利产出和各变压器油,这样的平衡需要对装置运行科学的判断和勇于担当的魄力。

产品展示橱里的HVIⅡ、Ⅲ系列润滑油已经是过去的辉煌,而另一排透明的白油系列产品则是今天的成就。“看!这是变压器油,还有50号化妆级白油,国外大品牌来考察后就用上了。”杨建国的语气透着喜悦。

设在外操室旁边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让杨建国能随时跑现场,也为所有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随时学习交流、随时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

“装置的事就是我的事。当上劳模后,我发现能更好地服务装置、服务操作人员了,这让我挺高兴的。”杨建国收起心爱的流程图,再度和杨力走进了现场。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