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专题>>曹杨新村街道《繁花七秩》

宅|“希望‘第二次’住进曹杨一村的日子早日到来”

2021年12月08日10:30 |
小字号

口述人:

叶敏军,曹杨一村居民。1959年出生在曹杨一村,原在上海绣品厂工作,担任过团委、工会、车间主任等职务。退休后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也是此次曹杨一村成套改造的受益者,向曹杨新村村史馆捐献了父母当年的结婚证、铁皮饭盒等老物件。

口述实录:

“希望‘第二次’住进曹杨一村的日子早日到来”

我生在曹杨,长在曹杨,看到曹杨如今的发展感到十分骄傲。特别是现在推出成套改造工作,对我们曹杨人来说也是一种欢天喜地的大事,感到非常的高兴。

搬进曹杨的时候我还没出生,不过听父母说起,当时能住进曹杨的都是先进人物、劳动模范或者先进生产者,都是对国家做出一些贡献的员工,都觉得那个时候能搬进曹杨新村是很自豪的一件事。

1952年曹杨新村首批居民入住

首先从条件上来说,曹杨新村的基础设施就很好。抽水马桶、煤气等都是最先普及的。我记忆比较深的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用一个厨房,然后你做你的、他做他的,做好了之后还会相互交流、尝尝味道,顺便探讨一点经验,一个是比较热闹,第二也十分具有人情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配套慢慢落后,所以我听到成套改造的事情是很开心的。改建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个是给一些历史文化一些载体,第二个是保护了一些优秀建筑,我希望这个建筑能够保留下去,至少在意识传统、在我们的记忆上去还能保留下去。其次,改建从根本上考虑到了老百姓的住宿问题,对我们来说最起码可以过得更舒适一点。

不管怎么样,成套改造好之后,房屋的外观肯定更好,因为以前的建筑材料跟现在的建筑材料不一样,改造后的外观外观肯定是好的。其次,舒适度应该也会更好,因为之前没有每家每户独立成套,现在有了个人的隐私空间,增强了舒适度。

有很多人担心曹杨改造完之后,会少一点烟火气。我觉得肯定不会。因为曹杨有两个“化”,一个是绿化。我们住在这里,感受很深刻,曹杨的绿化特别多,应该说是一抬头就能看到。在这里散步很舒服,空气也好。因为大家都很喜欢在外面散步,特别是我们年纪大了以后,所以很容易就会碰到熟人,点点头、打个招呼,很有人情味。

还有一个就是邻里文化。我记得,住在我家隔壁的是个家庭妇女,就是现在说的全职妈妈。因为家里生了五个孩子,需要一直待在家里面。而我父母是双职工,如果下班很晚,那位阿姨每天会帮我们淘好米做好饭。因为当时我们的米都放在同一个灶间。有时间母亲忘记买饭菜,阿姨就让我们到他们家吃饭。当时的邻里关系是真的很紧密。我们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只要叫一声,人家都会来帮忙的。

因为成套改造需要外搬,我临时搬去安亭居住。房子是大了,但是真的不习惯,导致我一个星期起码要来两次曹杨。安亭这边人生地不熟,开门见到人基本上都不认识也不会打招呼,更不要说知道姓甚名谁了。

曹杨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知根知底,也有聊得来的话题。其次,主要是因为曹杨附近配套真的是不错,绿化好、空气好。其次,我们喜欢往曹杨跑,是因为周围买东西确实很方便,像个小百货公司,想买什么都有。

兰溪路社区商业街(作者:李树德)

对于我们这些退休的人来说,曹杨确实是最好的养老地方,商场、公园、医院应有尽有。交通方面,这边交通四通八达,去哪里都十分便捷。休闲方面有公园,都在我们这些老人家的步行可达的范围之内,不像市区需要特地开车去公园。这里好有医院,普陀最好的三级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就在曹杨,对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拥有一个家门口的医院是很重要的。

当然,可能还有一些怀旧的心理吧。毕竟在曹杨居住了大半辈子,大家还是希望能留在这里养老。这次搬家整理东西,我把父母当年区长签名的结婚证、铁皮饭盒等老物捐献出去了,希望能够放在曹杨新村村史馆里面,把我们的记忆和回忆保存下去,也让年轻人了解了解以前的一些事情。

现在最期待的一件事情就是回搬。我回曹杨的时候也经常会去一村成套改造工地看看,施工队进度抓得很紧,听说工人们今年过年都没有回去。我们这些老居民都很感谢他们,也很期待,能够在今年建党100周年的时候“第二次”搬进曹杨一村。

曹杨一村改造后效果图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