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我们这五年 | 一网下去能捕到200公斤刀鱼!
今年3月,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崇明管辖的长江水域进行鱼类监测时,一网下去捕捞到近200公斤刀鱼,这在前几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研人员不由感慨:“全面禁捕执行到位,给了长江鱼类休养生息的机会,十年后怕是船开过去大鱼就要跳进船舱了。”
退捕渔民实现两个百分之百
早在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之前,崇明就已经开始退捕禁捕工作。2018年,崇明区就研究部署渔船退捕工作,2018年8月起停止办理长江渔船证书证件,179艘长江捕捞渔船全部退出长江水域生产,2018年底就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退捕。
退捕之后,渔船、渔网怎么处置?渔民的生计问题怎么办?崇明对179艘长江捕捞渔船、7艘辅助渔船实行100%拆解,按照“捕捞渔船5000元/千瓦、辅助渔船4000元/千瓦、按时拆解的给5万元奖励”的标准发放补贴;捕捞网具则100%回收销毁。渔民上岸后的保障,也早已落实。早在2005年,崇明区就为解决失水渔民社会保障问题制定了相关文件,将涉水渔民纳入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范围,基本解决了渔民保障问题。同时,渔民也可按照农民建房政策,由乡镇提供土地,集中解决渔民住房。
目前,崇明区退捕渔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类社会保险共164人,参保率100%。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已实现100%就业。有的人进了企业,有的人做起了生意,有的人被安置到了公益性岗位上,也有的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从捕捞船换到了渔政船,继续发挥余热。
“三无”船舶无处遁形
随着退捕工作的推进,长江入海口区域打击非法捕捞的压力大幅增大——合法渔船拆解了,“三无”船舶获利空间变大了,有不法分子就想借机捞上一票。
“三无”船舶,指的是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渔业船舶。整治“三无”船舶,是和非法捕捞人员斗智斗勇的过程——面对执法人员,有人会拿起剪刀、菜刀等“自卫”,有人会不顾一切跳江逃逸。面对危险情况,渔政执法人员需要胆大心细,确保安全规范执法。
一次,崇明区渔政执法人员巡逻时在滩涂边发现一艘“三无”船舶。执法人员登船后,一名船上男子突然跳下船,一头钻进芦苇荡逃走了。“我们追上去,但滩涂上芦苇比人还高,追起来很费力,对方熟悉地形,我们根本找不到人。船上一名女子情绪激动,说天黑要涨潮了,她老公会有危险,我们要扣船就必须先确保她老公的安全。”崇明区农业农村委执法大队中队长邱宏懿告诉记者,后来执法队员兵分两路,一路驾驶快艇沿滩涂边寻找,一路钻进芦苇荡里找人,终于在涨潮之前在芦苇荡里另一艘“三无”船舶内找到了跳船逃脱者。后来,执法队员对这两艘“三无”船舶及相关人员均进行了依法处理。
曾担任多年渔政执法大队大队长的沈士林也感慨:“有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渔政执法工作开展起来也更顺畅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执法人员变多了,执法船也更先进了。”曾经,渔政执法船吨位不够大,速度不够快,要拦截驾驶着大马力快艇的非法捕捞人员,更像是一场猫鼠游戏,老鼠常常能够侥幸逃脱。“现在你再来我们执法大队看看,都换上了200吨级的渔政执法船,能够全天候执法,不法分子再也嚣张不起来了。”沈士林说道。
崇明地处北长江口,遏制非法捕捞行为,不仅要在崇明三岛发力,更要注重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织牢织密打击非法捕捞的“防护网”。对此,区农业农村委依托公安、水务、乡镇联勤联动机制,密集开展内陆“清江”大规模联合执法行动;聚焦长江北支沿江沿岸省市交界水域管辖难点水域的非法捕捞行为,与江苏启东渔政、海警、长航公安、边防签订联勤联动协议,组织开展“春雷”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在长江流域的非法捕捞行为。
没有一条江刀能够流进市场
过去,刀鱼捕捞是崇明水域内渔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每当长江刀鱼上市季节,崇明各大水产摊位和饭店也是将其作为主打产品,更有数千元一斤的天价刀鱼大行其道。那么,全面禁渔后,崇明的市场上还能买到长江刀鱼吗?
崇明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崇明市场监管局已组织465个水产商户和所有经营热食类的餐饮单位签订告知承诺书,并制作“长江禁捕、打非断链”宣传贴纸贴至全区53个农(集)贸市场和经营鱼鲜的餐饮单位,制作“长江禁渔”消费提示发放至全区500多个村居消费维权联络点。“此前,我们发现有饭店在网络平台宣传页面中使用‘长江刀鱼’字样,后经查实,当事人对外销售的实际为‘海刀’,并非‘江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对其进行了罚款,并要求不得使用‘长江刀鱼’字样进行宣传。”
城桥镇的兴桥菜场是崇明最大的农贸市场之一,在这里有80多个水产摊位。水产摊位上的水产品都被要求索证索票——鱼从哪儿进的货、批发市场的鱼是从哪条海洋捕捞船上批发而来、海洋捕捞船是否有捕捞证等,监管部门都要查验相关票证,让市场里卖的每一条鱼、每一只虾都能找到源头。提供不出相关票证的水产品,一律禁止售卖。
近年来随着长江刀鱼在水产市场绝迹,许多人的人生轨迹也因此改变,陈家镇人彭海兵就是其中一个。出生于陈家镇奚家港的他,从20岁起就开始捕鱼、贩鱼,江湖人称“刀鱼王”。而现在他的身份却是上海崇明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志愿者,协助科研人员对长江流域的珍稀水生动物进行监测。2018年,他自发成立了崇明寻豚使者联盟,从团结沙到东风西沙约100海里巡线,他和联盟里的其他40多名志愿者,认真监测记录着江豚出现的种群、次数、流向等信息。“崇明人对江豚都很有感情,因为几十年前很常见啊,后来江豚却几乎见不到了。这几年生态环境变好了,崇明水域的江豚又多了起来。”彭海兵说道。
没有了捕捞船,多了更多的“彭海兵”们,无论是长江刀鱼还是江豚们都迎来它们的最好时代。(来源:上海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