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治理新论”——找寻基层治理金点子,这场研讨会深度解码“上海实践”

2021年11月15日10:02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11月15日电 (葛俊俊)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探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11月12日,由上海市委党校《党政论坛》编辑部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联合主办,静安区宝山路街道承办的“治理新论”系列研讨第一期举行。这期论坛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上海实践,从学者视角,深度解读了当下基层治理体系在运作中的困境、实现有效治理的成功密码、以及未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突破方向。

聚焦“六个能力”关键词,群策群力

“治理新论”系列研讨第一期举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以及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的新要求。

“意见的亮点在于提到了应急管理。”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希东认为,此次疫情后,基层的安全是头等大事,没有安全,何谈韧性与高品质生活。此外,数字化转型是趋势。他指出,如何提升基层领导能力,调动老百姓活力,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上海师范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冯猛认为,上海“六个能力” 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上海的优势就是,在不同治理场景之间的转换非常顺畅,包括此次迪士尼配合疫情排查事件,处理的非常及时;应对风险转回常规生活的能力也非常突出,这一点就让整个社会承受的治理成本相对低很多;此外,上海的基层不断的创新,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很多治理的工具或者治理的方式方法。”

静安区是上海最早提出居委会标准建设的城区。静安区民政局副局长黄蓓华表示,在为基层“减负增效”方面, 静安区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赋能基层,减轻重复劳动、减少弯路,让“新生队伍”快速转化为生力军及骨干。同时,以此为基础,向外拓展范围,做深内涵,打好组合拳,帮助居民区在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更快更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近年来,宝山路街道围绕防范和化解风险矛盾的“硬实力”和引领创造美好生活的“软实力”两方面开展工作。宝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俞宙冬指出,包括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网格党建这“三张网”建设,以及通过“红色宝山”实现精神引领,打造党群生活服务圈。她说:“我希望我们的美好生活能够让我们居民从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吴同认为,上海市需要进一步发力的地方在于,怎么把基层的基础给动员起来。一方面对于解决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设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和作用;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把社区自治交给居民,让居民或者社会组织更多参与进来。

研讨会现场

围绕社区治理难点堵点,开展头脑风暴

“我们面临着很多治理的难题或者是困境,需要去寻找一些答案。”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建文在论坛伊始就曾提出,街道新旧二元结构、老旧城区的精细化治理等难点、堵点问题。宝山路街道60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晓锋则从安全问题和议事工作能力出发,提出了困扰基层的难题,即电瓶车充电问题和老旧公房加装电梯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城市治理的基本成效,也事关国家整体的安全稳定。现场学者们结合自身实际展开了头脑风暴。

陶希东认为,一方面法治要严格落实,另一方面依靠技术手段,同时配套跟进。吴同建议,在社区有限的空间中想办法,在合理合规的情况下,挖掘空间,引入智能设施。冯猛则建议,形成“熟人”社区,曲径通幽,培养居民骨干与居民志愿者。

“只要你有土壤,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紧急状况,它都会形成比较良性的社区,在日常机动工作过程中,保持的警惕性和能动性。”黄蓓华建议,社区领导队伍多给社区土壤培培土,保持自我的节奏,与群众紧密联系,倾听群众的声音。

立足于上海实现2035中长期基层治理目标,上海未来的基层治理会有哪些亮点,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陶希东说,社区治理好不不好,关键在书记。书记应该把自己真正当成基层的、为民做事的公务员。冯猛认为,面对多种类型社区并存的挑战,应从战略上提出分类治理的概念,从而实现超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俞宙冬从社区工作者角度出发,期待2035年,社区治理可以实现有感温度和无感治理。黄蓓华则希望,未来的社区是健康的社区,基层工作者都能够做平衡的高手,把社区打造得更健康、更有序、更生态。

恰逢其时!从“新”出发

“治理新论”系列研讨第一期成功举行

“我们这次论坛的召开适逢其时!”2021年11月11日,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政论坛》编辑部责任编辑王玉表示,此次举办“治理新政”论坛,既与《党政论坛》的办刊宗旨一脉相承,又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

早在今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政论坛》编辑部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共同商议,提出了围绕基层治理在《党政论坛》开设“治理新论”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论坛的设想,仅仅几个月,“金点子”落地。论坛主要召集人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薛泽林表示,“治理新论”系列活动以“新”字为出发点,目标是将理论的研究者与务实的工作者汇聚一堂,畅谈新思路,分享新方法、凝聚新共识、传播新知识。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加入到论坛,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政论坛》编辑部执行编辑周巍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干货满满、精彩纷呈,不仅上接理论天线,还下接实践地气,同时兼顾“热度”“温度”“效度”,将“冷冰冰”的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据悉,接下来,系列研讨还将举办更多的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为上海未来基层治理提供经验与“样板”。

(责编:葛俊俊、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