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沪上纪念陶行知诞辰130周年,江畔云端共话“今天如何做真教育”

2021年10月16日21:13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10月16日电 今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暨逝世75周年。陶行知用毕生精力办教育,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三大主张。他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对中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影响深远。

10月16日上午,上海市宝山区文旅局联手朵云书院,在江畔云端的上海中心52层,在上海之巅温暖的书香气氲里,以一场真诚而生动的主题沙龙来纪念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和宝山有着很深的缘分,可以说宝山是先生的第二个故乡了。这段缘分始于1914年,那年陶行知从上海宝山的吴淞码头出海,赴美留学。1917年先生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晓庄师范被关闭,陶行知避居上海。后从上海逃亡日本,又于1931年春潜回上海,此后便一直在上海从事各种教育、社会、文化活动,酝酿新的教育改革。

1932年5月至8月,他的教育小说《古庙敲钟录》在《申报》连载,讲述了敲钟工人通过庙产兴办工学团、造福乡民的故事,阐释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便是学校,生活便是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观点并首次提出创办工学团的主张。

后来他的设想在上海和宝山之间的大场乡村实现了。从1932年至1937年,山海地区近十里方圆内的农村,几乎都成立了工学团,有儿童工学团、青年工学团、妇女工学团、棉花工学团、养鱼工学团等。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5年抗战一结束,陶行知便积极筹划将育才学校迁至上海的宝山。由于长期的辛苦劳累,加之国民党特务的迫害,1946年7月25日先生突患脑溢血逝于上海,壮志未成。而宝山,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始终高举先生教育的大旗,以各种形式传承和发扬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思想,并在长期“学陶师陶德”的过程中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沉淀为宝山的教育文化基因。

“纪念陶行知诞辰130周年暨逝世75周年”系列活动“生活即教育——今天我们如何做真教育”沙龙由上视新闻主播刘凝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杜成宪、上海市宝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吴斌荣三位嘉宾受邀来到现场,围绕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教育思想,以全新视角,从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创造世界和接受世界四个维度走近陶行知,探讨“今天我们如何做真教育”这一现实而重要的话题,用这样的一种方式纪念先生,重温其真知灼见。

“他一生只有55岁,很短暂,但是确实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一生,非常精彩的一生,非常伟大的一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洪宇深情讲述了陶行知先生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走进世界知名学府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的经历、“知行”改“行知”二易其名、“小先生制”等小故事。“陶行知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个是他的‘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而且做事情很有激情;还有就是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事情非常地认真、细致;再就是他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他当年提出来的生活力、自主力、创造力,也就是今天提出的核心素养关键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成宪说,“陶行知在基础教育界的影响要比在高等教育界更大,但其实先生留学回国最初一段教育经历却是在大学,同样也是干得有声有色。”杜成宪举了两个鲜为大众所知的例子,一是1918年陶行知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期间提出的《改良课程案》,该案计划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建议学生所学课程分为必修和任意选修两类,学生可以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跨学科),学生成绩以学分计算等。1920年课程方案获得通过。这一改革引领了中国大学课程改革的潮流,逐步为全国所接受,至今都是大学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二是我们常用的“教学”一词的表达并非从来就有的,是陶行知第一次提出用“教学”表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先生有感于中国的学校普遍存在“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于是提出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以加强教、学的联系和突出学生学的地位。“教学”和“教授”虽是一字之改,所表达的理念却是截然不同。

作家吴斌荣分享了先生的老师约翰·杜威的教育名篇《我的教育信条》以及先生为好友、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新书《家庭教育》作序的朴素字句,并坦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领域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这个十年间写的《边过日子边教育》这套丛书,它其实写的是生活的实践和我的经验。但是事后我突然意识到,整本书的经验就是教家长如何在生活中做好子女的教育,这不就是我当时在师范大学读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吗?”

活动期间,宝山区图书馆朗诵团成员邬建华为大家朗诵了陶行知家书——《科学的孩子—致陶宏、陶晓光》,“诵读经典 点亮童心——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经典作品诵读活动”获奖者张宗炫、李欣颐为大家朗诵了陶行知创作的诗歌:“如果我是一个小孩,我不要恐怖,我不要饿肚,我要玩得高兴,我要有机会长进。”“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双减”政策下,如何从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解放儿童,激发儿童创造力?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如何不忘初心和使命,继承并发展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和实践,办“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沙龙活动上,与会嘉宾畅所欲言,深入讨论了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和思想,深刻理解生活和教育的关系,做真教育。在座的听众读者频频点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陶行知对教育的执着和贡献,也对“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真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宝山区文旅局供图)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