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上海市工商联70年:“娘家人”助力民企务实领跑

2021年09月05日09:1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9月3日上午,庆祝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举行。

将时钟往回拨动,1951年,上海市工商界代表会议召开,标志着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时光荏苒,从协助政府做好公债认购,率先开展全市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到引导民营企业投身改革开放的热潮,70年来,上海市工商联团结广大工商业人士,书写了精彩篇章。

1951年,上海市工商界代表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从全国范围来看,以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主体近1.5亿,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5%以上,在稳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提出,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汇聚发展的力量,一以贯之培育、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大力推动新时代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大江东工作室走访了多家民营企业,他们有跻身上海百强民企的大公司,也有惠及一方百姓的小饭店,甚至还有坐在1500元每月工位上的“一人公司”……触摸这样的群像,我们试图勾勒出上海民营企业的奋斗面貌、领跑姿态。

上海民企的改革发展史:踩中历史节点,紧扣时代脉搏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改革先于城市,部分农产品得以流通。在城市里,生活服务消费能力依然不足,同时大量知识青年返城也带来就业压力。民营经济首先在传统服务业领域发芽,小商店、餐饮、理发等出现在街头。上海陆续出台文件,相继恢复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允许雇佣帮工,在银行开户和申请小额贷款,给返城知青工商户税收优惠,逐渐放宽政策,扩大就业,繁荣市场。

进入2000年,上海市的民营企业生机勃勃,发展壮大,从生活消费品流通领域,扩展到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和重化工产业。

2001年加入WTO后,外资、外企、外贸订单等涌入中国,“园区经济”发展起来,并向着郊区发展。截至2005年,郊区私营企业占到全市私营企业数的79.6%。东妹在采访中常听民营企业家回忆:20年前,公司隔壁常有农村老太太在自家屋前晒太阳,午休时间踱到河边看农夫钓鱼。

活跃在各个园区内的民营企业家,身份渐渐发生了变化。2000年以前,上海民营企业家大多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2000年后,国内各省市知名企业家纷纷来沪二次创业,建立研发、营销、投融资机构,“把生意做到上海去”成了创业成功与否的标志。

有学者分析,民营企业发展依赖于社会和经济两个条件。社会条件在于营商环境和监管的宽松程度。党的十五大首次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在产权制度方面提出“两个不可侵犯”,营造市场环境方面提出“三个平等”,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经济条件则取决于市场繁荣程度。经济增长不断催生新的社会需求,民营企业家善于精准找到社会需求——只要有缝隙,活水就可以流过,民企始终是经济社会最活跃的那股力量。背靠长江、面向太平洋的上海,拥有最先进的理念、技术,最活跃的资本,民营企业纷至沓来。

目前,上海民营经济以全市近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贡献了38.6%的税收,提供了七成的就业岗位。2020年上海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八成;上海专精特新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九成。上海民营企业更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硬核领域展现出创造力。

回顾历史,上海民营经济每一次发展都紧扣时代脉搏和社会发展需要。

来自“娘家人”的关心,尽显烟火气和人情味

有位上海市工商联工作人员告诉东妹,调研企业时,相关政府职能单位很爱与工商联“搭伙”下基层,因为工商联有个特殊身份——民营企业的“娘家人”,更懂企业的急难愁盼。

上个月,2021年上海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新鲜发布,网络游戏公司——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创始人刘伟第一时间向长期关心他们的上海市工商联报喜。

2011年,80后刘伟仅凭专业优势,以及还未成型的一个创业想法,拿到上海市科委提供的10万元无息贷款。10年间,公司规模已达3000人,去年疫情期间,公司不裁人,反扩招了1000人,预计今年税收超过10亿元。

这样的年轻民营企业家在上海很多。“走访企业时,看到很多年轻人坐在1500元每月的‘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工位,手握十几万元无息贷款,开启创业之路。”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黄国平说,“我们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细功夫,真心诚意当好‘店小二’,助力更多企业的成长。”

嘉定区南翔镇品海饭店总经理赵宪珍,去年7月在上海市民营企业家圈里火了一把,她代表全国8200多万个体工商户向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汇报工作。2018年,她遇上一件难事,饭店面临拆迁,年近60,家人也劝她停业退休。但赵宪珍坚持了20年请南翔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来店里吃年夜饭,停业了,“妈妈们”的年夜饭怎么办,该找哪个部门反映解决呢?

赵宪珍和福利院老人们在一起

南翔镇商会得知此事,便在商会群发起“召集令”,当地的环球经济城表明愿意承接,很快饭店乔迁新址,福利院老人的第21场年夜饭,又在“自家女儿”的饭店吃上了。

股东、投资人、政府部门可能关心企业营收好不好、市场大不大,而“娘家人”则关注企业员工早餐有没有得吃,吃得好不好,尽显烟火气和人情味。

在国通路127号周边分布着7栋商务楼,入驻企业40余家,企业员工超过3000人。园区里仅有一家食堂,周边才两家便利店,不能满足白领的早餐需求,许多年轻人索性不吃早餐。街道商会积极和街道沟通,一批流动餐车开进园区内。

全国工商联2020年发布“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显示,民企对要素资源的获得和周边配套环境的保障指标较为关注。除了早餐,上海市工商联还关注企业的人才公寓、园区里的休闲设施、交通方便程度等方面,收集企业的诉求和相关部门沟通解决。

务实、低调、讲规则,沪商精神行胜于言

上海民营企业家低调、务实,行胜于言,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上海民企行动力丝毫不打折扣。

2017年开始,黄浦区5位民营企业家组成的扶贫小分队,头顶草帽、脚蹬胶鞋,开着一辆沪牌越野车,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的高山峻岭间频繁穿梭。首次做农产品项目,他们雄心勃勃采购了100万元牛油果进口种子,结果当年大雨,种子泡水腐烂,损失巨大。第二年,他们请来农艺师,一起摸索育苗之道。搭建大棚,信息化自动控制,开山开路,挖水池,架水管,将水电接到山顶……最终,灌木密布的山地改造成了牛油果林,时隔3年,第一批牛油果才成熟,原先颇怀疑的村民们,终于相信了地里能长出“绿黄金”。

企业家到村民小组动员村民种牛油果

地处上海水陆交通北大门,宝山区物流业蓬勃发展,有165家物流企业,15万从业人员组成的物流商会顺势成立。物流行业体量大、车辆多,加油排队时间长,常造成交通堵塞,企业为降低成本给车辆加劣质柴油,油料供应量不足导致价格提升,类似问题层出不穷。2019年至2020年,加油点先后经历三次督查,发现不少问题,物流企业痛定思痛,下决心解决“加油难、加油乱、加油贵”。

上海的规则意识体现出来。在上海市经信委的牵头下,宝山物流协会与相关单位联动,各方坐下来商量,首先,建立一套团体标准,为之后整改和执行奠定基础。接着,商会组织政策宣讲会,把日后要实现的标准解释得明明白白。经历多项准备工作后,才着手试点,试点也是分批次逐步完成,在平稳有序中整改了加油点,没有对企业经营造成过大影响。

上海房屋租金高、人力成本高,为何年轻人还是爱在上海创业?民营企业家为何也愿来上海“二次创业”?曾有一位创业者透露,他最看重上海的透明高效和讲规则。“经营成本虽高,都是明面规定了的。营商环境相对宽松,‘大盖帽’不会隔三差五上门……”

李强说,要把上海民营经济品牌打得更响,进一步彰显开放优势、创新活力、总部实力。支持民营企业……到世界经济的大海中去搏击风浪、强筋壮骨。大力倡导“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问出处。”

未来,上海市民营企业将起航新征程……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市工商联提供)

(责编:邬迪、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