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党心暖民心,满意在群众”——

群众满意才算好!上海宝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评估侧记

马作鹏
2021年08月27日14:12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一句“我为群众办实事”,怎么才能办到群众心坎儿里?

上海市宝山区委上下主动“打开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分,让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最重要指标。

在上海宝山为群众办事,群众说满意才算好。

近日,宝山区为进一步评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评价作用,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宝山区委特别举办“党心暖民心 满意在群众——办实事、评实事、见实效”活动,让“为人民服务”有了新实践,让“以人民为中心”有了新内涵。

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陈杰向公众介绍当地“我为群众办实事”情况。宝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活动回顾了上半年宝山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就实事项目开展群众评议,群众、企业、政府三方代表围绕实事项目交流心得体会,相关单位就群众提出的“十佳金点子”进行现场认领。上海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一巡回指导组组长钮晓鸣、宝山区委书记陈杰等出席。

加强换位思考 切实解决堵点难点

“现在我去银行取养老金都是直接穿过淞南八村的边门,走走10分钟就到了,以前要45分钟!”家住淞南九村的刘根娣,今年已80岁高龄。

淞南七村、八村、九村均为上世纪90年代的老公房小区,近年来居民自行在七、九村和八、九村之间破墙开门,形成三个小区之间两扇“关不上的门”。

小区之间终于有了门。宝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2020年初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两个门洞临时封闭,生活恢复常态后,因三个小区居民意见不统一,形成了“连环开关门”之争。2021年,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淞南镇党委充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党员议事厅、居民议事会、楼组长会议等三大类议题开展多元协商,指导小区居委、业委两个自治组织参与民主协商,充分发挥律师进社区作用。

最终,三个小区业委会以两家超90%、一家超80%的业主同意率,让“开门”有了满意结果。

2020年末,在宝山区大场镇的申泉花苑41号楼,一个全新加装的电梯开始启用,楼道门口贴着3个字:“回来啦”。

大场镇房管所负责人还记得,去年初,镇党委定下老房加装电梯的目标后,房管所的工作人员们开始也是一脸迷惑,因为此前没有操作过。

为此,大场镇党委4次组织召开加装电梯工作专题布置研讨会。一次次民主集中之后,探索出了“广撒网、找重点、宣政策、组核心、求突破”五步走思路,结束了此前打乱战的局面。

镇党委有关领导坦言,加装电梯这项惠民工程在推进中,难就难在除了让老百姓掏大笔资金外,无法让全体居民受益,每层楼居民的需求和想法有时是矛盾的,是一项跷跷板的工作。

正因为此,镇党委要求先广撒网,凡所有符合加装电梯的小区全面铺开选苗子,每个居委会深入楼道听取意见,并要求每个小区至少必须上报一个加装电梯“苗子”楼道,力争使“苗子”楼道数与目标完成数形成3:1到4:1,结果确定的立项“苗子”楼道一度超过了100个,并建立了基础数据库。

大场镇公示的申泉花苑加装电梯图纸。宝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通过开座谈会、上门一户户宣讲政策,引导居民认识加装电梯的意义,明确加装条件和工作流程,了解电梯功能和施工工序等。值得注意的是,大场镇会在每个楼道组一个3至5人的加装电梯工作小组,特别会把一楼居民纳入进来。

据介绍,一楼居民在工作小组里,往往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到楼上居民的种种不易。比如,有一户一楼青年原先反对,但了解到六楼的老伯因为腿脚不好已经近10年没有下楼了,听大家多次讲述后十分感触,最后同意了加装电梯;还有些一楼居民在和其他居民充分沟通后,说出了难处,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协调下,帮助其进行了庭院美化、在绿化带辟一块地方放残疾人车等,从而在其他方面做一些弥补。

在大场镇多个加梯成功的小区,居民之间的关系确实更为熟悉融洽。申泉花苑41号楼6楼的冯先生和李阿姨家各多出了8000元,帮助楼下一户困难居民减轻负担。楼内的两位小青年,一个掌管楼内资金卡、一个管密码,负责收集大家的资金,转账给电梯厂方、施工方等。逢年过节一起搞活动时,居民们常常举家出动……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此次“办实事、评实事、见实效”活动中,宝山区将各街镇(园区)、委办局今年已完成的100个实事项目作为答卷,在社区通、上海宝山和宝山党建微信公众号等媒介集中展示,接受群众评议阅卷,最终评选产生“暖心”“攻坚”“创新”和“高效”4个TOP10榜单,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感受度和发言权。

积极安排部署 有效推动项目落地

大学科技园“黄金十条”、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举措、科创“30条”……

在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战略布局下,宝山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科创产业新政,支持力度更大、支持方向更聚焦、兑现速度更快,“当日申请、次日拨款”“拿地即开工”等举措在全市都是首创,企业的获得感很强,引发了广泛好评。

联东U谷机器人创新港,位于顾村镇机器人产业园内,是宝山2021年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6.45亿,致力打造成聚合高端优质项目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

联东U谷机器人创新港建设效果图。宝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项目落地前,宝山区建管委协同相关部门聚焦企业需求,提供“从土地出让到建筑许可全过程”帮办服务,提前介入协助优化设计方案,跨前一步牵头会审建筑方案,多方联动关注项目进展。该项目7月7日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次日同步获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四证”,一天之内取得从土地摘牌到获得开工建设的全部资质,成为宝山2021年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

“加快宝山南大、吴淞地区转型,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成为全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阵地之一。”

2020年末,上海市委站在全局高度,在历史新坐标上,对宝山下一步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

作为上海“南北转型”部署的重要一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北沿江通道的重要节点枢纽门户,面向未来,宝山区将主动加强与大校大企合作,积极对接上大、宝武等各类科创产业主体,着力推进环上大科技园建设,加快南大、吴淞两个市级板块转型开发,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老工业区转型发展。

做好北转型,重大项目落地时不我待。

仅2020年内,宝山大力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全年新增企业24592家,新增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78户,集聚民营经济总部、贸易型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3家。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宝山区把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1个,总投资164亿元的23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此外,南大智慧城深化与临港集团“政企合作”,首发地块城市地标临港南大智慧城项目按节点稳步建设,累计落地企业75家。吴淞创新城深入推进与宝武、上实战略合作,优化建立推进协调机制。宝武首发功能性项目实质性启动,宝武高炉会博中心竣工,特钢宝杨路首发项目开工。启动宝杨路首发地块183米超高层等重大产业项目。不锈钢区域铁力路、特钢区域海江路等“6+2”市政公建配套项目稳步推进。

宝武高炉会博中心。宝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宝山区委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重点民生项目和重点发展项目清单,厘清区级层面项目13个、处级单位项目457个、各基层党(总)支部项目4198个,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工作落实落细落地。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8800余次,参加人次15万余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3000余个。

主动服务靠前 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我是鲍欣奕,现为上药康希诺驻厂监管员,主要负责监管和服务工作,到现场帮助企业协调相关事宜,与企业确认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节点,参与许可预检查并对企业提出整改建议,确保如期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全力配合该项目在宝山落地。”

宝山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鲍欣奕介绍:上药康希诺疫苗项目由上药集团与康希诺公司投资建设布局新冠疫苗生产线的项目,该项目位于宝山工业园区,总投资约20亿元,预计达产后每年可生产新冠疫苗2亿支。

上药集团与康希诺公司投资建设布局的项目。宝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宝山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服务直通站”服务,围绕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战略目标,在功能布局、服务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扩容升级,着力建设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南大智慧城、吴淞创新城6个重点服务站点,梳理形成《市场监管服务清单》,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宝山区市场监管局深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大局,按照精准有效、务实管用的思路,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从“企业视角”出发,转变执法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推出《合规经营小词典》,通过整合梳理企业咨询较多及容易忽视的各类问题,集结成册。这本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一揽子提示服务的“工具书”,以其小切口、受益面广的特点,成为了具有宝山代表性的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

作为全市首创的《合规经营小词典》,小词典全篇用一听就懂的大白话,解读专业的法言法语。既列明了成为合法市场主体条件,也标注了作为守法市场主体的责任底线,涵盖到企业注册许可、年报申报、广告宣传、商标使用规范、食品安全、质量发展等27个方面,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了具有全项服务功能的“备忘录”。

红色阵地引领 点亮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百年宝山,红色文化在区内是一道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

为进一步加大宝山红色文化弘扬力度,宝山区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统筹推进宝山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讲好宝山红色故事,打响红色文化品牌,以红色阵地引领,点亮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宝山区创新方式方法,传承红色基因、盘活本土资源、讲好党史故事,不断提升党员参与度,努力汲取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强大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

宝山区情景党课。宝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宝山创造性地编排“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红色情景党课,全区举办10场集中巡演。创新党员教育形式,用身边人演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279个党组织参与素材整理,106名党员出演,各单位6000余名党员现场接受精神洗礼,全区5万余名党员同步在线学习、受教育,演职人员中19名青年教师递交入党申请书,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激发创新创造的强大力量。

36.1公里行走路线,9个学习教育打卡点,持续12小时的融媒直播,112万人次线上线下共学党课——这是近期宝山开展的“行走蕴藻浜,打卡科创湾”开放式实景党课,通过看实景、观展览、参与打卡、参与互动、谈跨越发展等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围绕讲好红色宝山的故事,宝山积极运用本土红色资源,推动现有7条红色线路新一轮提档升级,打造行走的党史教育课程,构筑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参加方便、教学精彩、体验深刻的现场教育教学链,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宝山区红色线路示意图。宝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永远在路上的赶考,改革发展是出卷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党员干部是答卷人。在宝山,为群众办实事不是“阶段性”任务,不是“一阵风”活动,而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24小时”坚守。宝山区始终坚持“实”字导向,围绕群众办实事、面向群众真办事、依靠群众办成事,在不断迎接群众考试和评议中找到服务群众的最优方案,形成“办实事—抓落实、评实事—群众议、增实效—建机制”全周期服务链,真正把实事办成群众放心事、党群连心桥、发展向心力。

下一步,宝山区将紧紧围绕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战略目标,以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为目标,切实为群众提供服务、排忧解难,持续深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出实绩、见实效。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