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上海做好七件事 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

2021年07月28日09:18 | 来源:上观
小字号
原标题:社区体育组织的上海探索—— 做好七件事 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

国家民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社区体育中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上海已有171个街道(镇)建立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并提出到2025年将实现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全覆盖。上海是全国社区体育组织建设的“领头羊”,已逐步形成政府部门牵头、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徐汇区康健街道的赵阿姨最近热衷于学习排舞,她乐呵呵地说:“我们的老师不但教得好,人也特别和气。”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上海的勃勃生机来自社区体育的活力。市民走出家门,就有健身设施、健身团队、健身教练、赛事活动。社区体育已经成为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长,且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作为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社区体育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立7年的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申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联合体,也是集组织活动、健身指导、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社区体育服务社会组织。

“七件事”推进社会化转型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社区体育中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上海已有171个街道(镇)建立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并提出到2025年将实现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全覆盖。要把这些数量众多、小型分散的社区体育组织形成合力,并非一蹴而就。

从2004年开始,上海逐步推进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创立之初的俱乐部得益于政府的扶持,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实现自治,由于依赖政府的资金投入,不但行政色彩比较浓厚,服务也逐渐跟不上市民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2014年10月,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在上海市体育局指导下正式成立。

作为新生事物的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成立之初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市社区体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祥泰回忆当时的情景:“万事开头难。当初协会只有两个人,不但资金有限,而且开展工作也没有具体的抓手。”

凭借多年在基层体育部门工作的经验,张祥泰梳理了社区体育的特点,以问题为导向,解决老百姓“到哪里健身”“怎样科学健身”等问题,最后确定社区体育要做的七件事——小区健身苑点维护、学校运动场地开放管理、社区健身团队建设、社区体育活动及赛事开展、培训体育骨干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完成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公共体育配送服务等。

从推进社区体育发展来看,相较于之前的政府行政管理,在协会的推动下,行政色彩大大弱化,社区体育俱乐部逐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获得了较多的自主发展空间,社会性、公益性、自治性、综合性的特征日趋显现。

上海是全国社区体育组织建设的“领头羊”,目前已逐步形成政府部门牵头、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方向。比如半淞园路街道整合了各类社区体育服务资源,基本建立了社区与健身专业机构紧密合作的“实体化”社区体育服务新模式。

数字化对接社区体育配送

群众需要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社区体育配送是协会承接的政府公共体育服务项目,以社区市民为服务对象,以街镇社区为配送终端,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健身技能培训、科学健身讲座等内容。通过数字化的“你点我送”形式,配送服务已经实现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对接。

在协会的办公室里,张祥泰给笔者演示了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的社区体育配送服务系统。大屏幕上点一点,每天各街镇的配送需求、配送完成情况、学员满意度等信息一目了然。

系统内整合了沪上高校、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化体育资源,建立师资库和课程库。有300余名各类体育项目专业教练、体育骨干、具有专长的体育爱好者,可以提供体育舞蹈、柔力球、彩巾操、木兰扇、篮球、太极拳、乒乓球、扁鼓等项目的培训。此外还有“慢病防治、运动干预”的科学健身课程。

据介绍,加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只需通过配置的账号登录网站,填写相关需求信息,点击“申报”即可,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快捷。这一网络平台不仅实现了协会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还提高了社区居民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信息化管理。

此外,配送内容在“上海社区体育”网站和同名微信平台上都有信息的更新和发布,社区居民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查询,“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贴近社区生活、满足健身需求的体育健身讲座和体育技能指导服务。进入暑假后,青少年体育服务内容又成为热门之选。社区体育配送服务推动了社区体育的开展,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生力军带来发展新活力

协会组织健全,发展有续。如今的协会,不再只是老同志撑门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到社会组织实现自我价值。不仅是协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也呈年轻化趋势。年轻人反应快、积极性高,协会定期开展培训、交流,逐渐培养起一支社区体育人才队伍。

每年,协会都要下沉至16个区开展调查研究,走访街镇相关领导,听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聊工作。由于分管领导更替、基层不了解社区体育工作等原因,导致一些俱乐部工作开展不顺利,协会多下去走走,成为政府与俱乐部沟通的媒介,大家自然能达成共识,一起来为社区体育出谋划策。

为了激发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自身活力、加强彼此交流,协会搭建了“社区联盟赛”平台。凡是中标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协会都予以2万元补贴,并提供赛事裁判、志愿者以及赛事运作的有关指导,同时要求“能够组织至少20个街道的社区居民来参加比赛”。这样一来,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只在自家区域举办比赛的封闭性,还历练了赛事负责人的社交能力,增进了各区之间的体育交流。

作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联合体,协会起到了很好的纽带作用,增强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聚合力。在与一些相对较弱的社区体育组织合作时,通过资源整合、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了在集约服务和综合管理方面的优势,实现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双提升”。

张祥泰认为,今后,社区体育服务要立足“大社区”的概念,比如社区辐射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都是社区体育的服务对象。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而言,一方面要用好社区内各类资源,开发服务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发挥体育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与功能。

2021年,是上海体育“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体育社会组织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在构建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过程中,体育社会组织将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生力军。

(责编:严远、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