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解密“國字號”榮譽背后:“大創智”的文化底氣從何而來?

2023年04月03日14:37 |
小字號

步行至大創智創新發展示范園區,很難想象這是一個產業園:鑲嵌在五角場商圈、高校、老舊小區之間,沒有圍牆,沒有大門,有的是開闊的創智天地廣場、創智企業中心、大學路生活街區等工作、生活區。目之所及,綠樹成蔭,小店成群,精致、文藝、時尚、年輕。

僅8平方公裡的空間內,坐落著嗶哩嗶哩、疊紙游戲、葡萄籽傳媒等當下年輕人熟知的行業頭部企業,超過17萬名知識工作者在這裡創業、工作、生活,文化業態發展勢頭迅猛。

3月28日,在全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工作會議上,楊浦大創智創新發展示范園區正式獲評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成為全上海本次唯一獲此殊榮的園區。主打科技創新的大創智,“文化生產”底氣從何而來?

“文化+科技”,成就“熱帶雨林”企業生態

2021年8月底,坐擁《奇跡暖暖》、《戀與制作人》等諸多高人氣原創游戲的互聯網文化公司疊紙科技,搬入了位於大創智的新家。他們驚喜地發現,樓上樓下、左鄰右舍之間,處處是文化創意與網絡科技公司,一條互聯互通的上下游產業鏈已然成型,業務合作似乎唾手可得。

“文化+科技”是大創智的園區發展定位,通過二者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當前,這裡正重點培育泛娛樂、大設計、新消費三大文化科技產業集群,廣羅B站、字節跳動、葡萄子傳媒等兼具“文化”和“科技”基因的企業。

就以葡萄子傳媒為例,專注中國IP的海外宣傳發行,管理運營3000個以上的國內外優質內容頻道,其中“敖廠長”“日食記”等頭部IP,旗下創作者粉絲總量突破5.8億。

依托頭部企業,大創智也積極吸引上下游企業進一步匯集,引進MCN機構無憂傳媒,為K0L提供服務﹔華雲數據入駐,為在線電商與直播提供算力支持﹔還有為線上線下平行世界創造可能性的技術賦能方Vland、光輝城市、ARK……通過企業交流會、項目分包合作等形式,大創智鼓勵園區企業彼此認識,分享創業經驗,加強業務往來。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在這裡得到了生動呈現。

“同屬於一個園區,給了大家更多的合作機會,更有利於日常交流。”疊紙科技工作人員李雪婷感慨,“彼此的辦公樓隻隔著幾百米,要想開個臨時會議,走路幾分鐘就到,實在太方便了。”

從“小”培育,助力企業“階梯式”發展

2014年的一天,聽聞上海楊浦的大創智擁有良好的雙創氛圍和營商服務,幾個年輕人收拾行囊來到這裡,租了3個零散工位,鑽研實時音視頻技術,打算一展宏圖。2020年6月,他們的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辦公還在同一棟樓,只是工位數量從“幾個”擴展到“幾層”,收益翻了幾番。

這家企業名叫聲網,全球實時互動雲服務開創者,現今客戶包括嗶哩嗶哩、小紅書、陌陌、小米等行業巨頭。

與他們經歷有幾分相似的,還有脈策科技。團隊主創大多畢業自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楊浦區內高校,因此自2015年創建之初,脈策科技就一直扎根楊浦,並在三年后入駐大創智。如今,他們服務的頭部標杆企業已超300家。

像這樣在大創智“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企業還有很多,這與它本身具有的孵化培育屬性有關。在最初的設計規劃上,大創智就希望讓企業在這裡實現“階梯式成長”,以不同辦公空間載體服務於不同階段的企業。“企業剛進駐時,可以隻租一個工位,經濟實惠,形式自由。等它稍微長大些,我們就給它一層樓、幾層樓,最后甚至是幾棟樓。企業不必離開它的‘出生地’,而是以大創智為基地,不斷向外擴張,直至成熟。”上海楊浦科技創新集團副總經理杜鵑表示。

另一方面,大創智周邊擁有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資源,天然的人才優勢,助力其以“三區聯動”為園區發展的核心理念,成為上海市乃至長三角區域的“產學創融合標杆”。如今,復旦校友創建的萬物新生,已經成長為中國數字化循環經濟引領者,並於2021年納斯達克上市﹔以同濟校友為核心的一造科技專注“建筑數字化設計與智能建造”,代表項目包括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等……“出了校門就進園區”“校門口就能創業”成為大創智的金字招牌。

政府搭台,聚焦泛娛樂、大數據、新消費

為助力大創智園區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楊浦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挂帥,分管領導牽頭成立領導小組,並由區文化旅游局牽頭成立了大創智文化產業示范區創建工作專班,著力解決重、難點問題,建立切實管用的運行機制,專項協調推進創建工作。

“我們大創智的片區已基本開發成型,但在創建過程中,有企業反映片區內存在道路密度與開發強度不匹配、缺乏公共交通路線、整體較為擁擠等問題。我們抓緊聯系有關部門,優化建設園區交通,緩解了淞滬路交通軸的通行壓力,提升大創智交通微循環的能級。”楊浦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胡琳介紹。

為提供更優質的園區環境,楊浦依托學城、產城、創城融合,先后建成了大創智公共服務平台、新江灣鑽石環廊、大創智文化綠軸,並融入數字化場景的應用,打造集文化、科技、體驗、展示、交互為一體的復合功能空間,大幅提升了園區白領的工作體驗。

在政策方面,近年來,楊浦專班做好園區發展的頂層設計,制定創建工作方案,分解細化成12項具體行動和39個指標任務,明確了大創智“文化+科技”的園區發展定位,聚焦形成了“泛娛樂、大設計、新消費”三大領域發展方向,重點賦能網絡視聽、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文化休閑、雲計算大數據等五大產業發展,並圍繞具體領域出台相應政策措施,保障創建工作順利開展。

此外,楊浦區先后出台了《關於加快本區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影視網絡視聽、電競、直播、區塊鏈、科技金融等文化科技產業政策,積極發揮政策在園區發展和企業引進的助推作用。

最近,大創智還在打造“數字公園”,作為“元宇宙”文化地標,融合建造、康體、商業、教育、科技、生活、出行等具體場景,為區域及周邊的企業員工、社區居民、高校師生提供可觸碰未來的沉浸式數字公共空間。在這一開發過程中,數十家園區科技企業都參與進來,為大創智的雲上未來“頭腦風暴”。

高效便捷、互聯互通,讓7000多家企業在大創智和諧共生。截至2021年底,園區入駐文化科技企業近4500家,總營收突破3000億,文化科技企業佔比達85.71%。作為上海創新創業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地標,大創智逐漸成為年輕人心馳神往的雙創熱土,也成為上海產城融合轉型發展的縮影。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