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多措並舉維護消費者權益 典型案例通報

市公安局介紹,上海警方多措並舉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累計偵破各類侵害消費者健康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經濟犯罪案件280余起,涉案金額11億余元。警方建議廣大消費者務必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商品,切勿相信遠低於市場價格的商品。現通報一批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近期,上海公安機關經過深入縝密偵查,會同上海証監局,在上海、福建等地開展波次收網,成功偵破利用新媒體社交平台引流非法經營証券投資咨詢業務系列案,搗毀犯罪團伙1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90余名,涉案金額2億余元,斬斷了網絡直播獲客、小額收費引流、私聊非法薦股的完整犯罪產業鏈,有效淨化了証券市場環境。
去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在工作中發現,有不法分子在新媒體社交平台上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公開分析股票行情走勢,並引導客戶購買所謂“大師薦股課程”,即牽頭虹口分局等全市多家分局成立聯合專案組開展偵查。
經查,以犯罪嫌疑人駱某等人為首的多個犯罪團伙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中國証監會批准的証券投資咨詢業務資質情況下,伙同多名並無從業資質和背景的講師,通過多個主流新媒體社交平台進行直播互動和發布視頻,以“股票大盤分析”“財經熱點解析”“投資心得分享”等內容為誘餌吸引潛在客戶,並將其層層引導至犯罪團伙運營的APP和社交軟件群聊進行深度營銷。嗣后,犯罪團伙再以“售賣薦股課程”“加入內部會員群”“售賣選股軟件”等名義,向客戶收取499元至9.8萬元不等的課程費和服務費,非法提供証券市場分析預測、証券個股推薦、個股買賣點指導等証券投資咨詢服務。
在掌握犯罪証據后,去年7月至11月,上海警方開展波次收網行動,先后搗毀非法薦股犯罪團伙13個。目前,警方已將90余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非法經營罪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近日,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會同楊浦分局,成功偵破一起制售假冒品牌老人鞋案,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涉案金額150萬元。
前期,楊浦警方接群眾報案,稱在電商平台新買的老人鞋有刺鼻氣味,且鞋子面料毛糙,鞋面與鞋底連接部分有多處膠水外溢現象,穿了不到一周,便發現鞋底已經有多處開裂現象,懷疑買到了假冒商品。接報后,警方立即與該品牌權利人公司取得聯系,對該老人鞋進行專業質量鑒定。經專業機構鑒定,該老人鞋的包裝、標識、工藝、吊牌和材料等均不符合權利人公司正品生產要求,屬於假冒品牌商品。市公安局經偵總隊隨即會同楊浦分局成立聯合專案組開展偵查,很快掌握了售假商家謝某和黃某的相關信息,並進一步鎖定了他們在福建的發貨地點。
經查,自2021年以來,潘某為牟取非法利益,在外購入鞋底、鞋面等配件,並從他人處訂購假冒品牌老人鞋商標、包裝盒后,伙同妻子林某和兒子潘某某設立手工作坊,通過擅自貼挂假冒品牌商標等方式私自加工制作假冒品牌老人鞋,以每雙30元至40元不等的價格銷售給謝某、黃某等人,並雇佣李某負責運輸配送假冒品牌老人鞋。最終,謝某、黃某等人以每雙69元至258元不等、明顯低於市場價的價格,通過電商平台以正品名義大肆對外銷售。
目前,犯罪嫌疑人潘某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犯罪嫌疑人謝某、黃某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已被警方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潘某某、林某、李某被依法取保候審,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警方將持續對假冒品牌商標、包裝盒的供貨源頭進行追查打擊。
近日,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會同徐匯分局,成功偵破一起生產、銷售假劣雪茄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查獲假劣雪茄4000余支,以及假冒雪茄煙管1萬余個、包裝盒1300余件,涉案金額600余萬元。
經查,自2022年6月以來,犯罪嫌疑人李某、姚某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煙草專賣批發、零售許可的情況下,租用農房作為掩護,以無品牌葉子煙為原料,從網上購入假冒品牌雪茄包裝盒和雪茄煙管后,私自貼標加工改裝成高檔雪茄煙,並通過社交軟件,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大肆對外出售。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姚某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警方將對上游包材供假源頭進行深挖打擊。
上海警方依托新型現代警務機制,結合公安部“昆侖2023”專項行動,深入推進“礪劍2023”系列打擊整治行動,精准預警、精准打擊、精准處置各類消費領域經濟犯罪及風險隱患。
嚴打侵權制售假 確保購物放心
為服務保障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建設,上海警方持續會同市場監管等行政部門,聚焦食品藥品、服飾箱包、兒童玩具、日化用品等20余個消費品領域,持續嚴打各類侵權制售假違法犯罪行為,今年以來已累計偵破侵權假冒案件220余起,涉案金額4.5億余元,既讓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安心,也讓在滬企業放心投資、安心創業。
從已破案件來看,侵權制售假犯罪手法隱蔽性增強,表現在兩個方面:
嚴把食品安全關 確保飲食安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今年以來,上海警方聚焦農副產品、保健食品、調味品等涉及百姓餐桌的消費領域,會同市場監管、農委等行政部門,進一步深化“全環節、全要素、全鏈條”查處,做到生產、流通、消費全閉環保護。
從案件類型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緊盯新消費陷阱 確保錢袋安全
近年來,一些新型消費陷阱披著極具迷惑性和欺騙性的外衣出現,不法分子假借新名目、打著新旗號,以財富增值之名行經濟犯罪之實,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財產安全,其中尤以以下六類較為突出,需要引起警惕和關注:
警方提示
針對新型售假手法和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上海警方依托新型現代警務機制,不斷強化網絡巡查和源頭打擊,及時發現、查處相關違法犯罪行為。
同時建議廣大消費者務必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商品,切勿相信遠低於市場價格的商品。針對新型消費陷阱,這些騙局大都打著提升消費效益、放大投資收益的旗號,隱藏在日常消費行為背后,廣大消費者要審慎考察投資項目和合同標的的真實性,以及對方的履約能力,不要盲目參與投資。在不具備行業專業知識的情況下,切勿輕信沒有相關資質的平台和個人,也不要相信所謂“低投入、高回報”,以免掉進消費陷阱。
資料:市公安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