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裡弄、名人故居 上海市中心這條小路步步皆風景

五原路位於衡復風貌區核心帶,是上海少有的不通公交的馬路。這條不足一公裡、10分鐘就能走完的小路上,混雜著許多老式花園建筑、新式裡弄和高層住宅,也是多個電影場景的取景地。除了風格迥異的各式建筑外,這裡還有諸多藝術文化元素等待你去探索↓
五原路一覽
衡復風貌區核心帶
歷史建筑眾多
五原路位於上海市徐匯區內,東起常熟路,西至武康路,全長820米,是上海少有的不通公交的馬路。路名取自內蒙古的一個縣名,從1943年10月改名后沿用至今。
主要建筑一覽
五原路205弄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五原路205弄,原為來斯南村,始建於1935年。建筑群五幢排成一行,式樣形制大體相同,標准層由兩個每戶四室的單元組成,有樓梯上下各戶。立面簡潔,四坡頂,檐下有券齒帶飾,水泥砂漿壓花牆面。沿弄一側的立面,採用上下統長的平拱玻璃窗,外貌整體具有現代式建筑風格。
五原路251弄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五原路251弄是近現代典型的獨立式花園住宅,始建於1939年,磚混結構,英式風格,建筑整體形制整潔,錯落有致。
建筑屋頂為雙坡頂,老虎窗,搭配清水紅磚外牆,山牆面底層為凸窗,上為二層陽台,樓板作實體圍護,沒有花飾,局部門廊等重要部位採用石材,入口處理有巴洛克式渦卷。
彩色玻璃、室外樓梯欄杆及雕刻成卷渦式的門框上部券心石均具有新藝術運動的特征,獨具匠心。
自由公寓
(五原路258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公寓始建於1933-1937年,當時作為金城銀行出租公寓使用,與上海眾多公寓建筑相比,是少見的不臨街的公寓,鬧中取靜,幽靜雅致。這幢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九層公寓,也是上海著名的袖珍公寓,設計十分精美,前附小花園,汽車間附屋129平方米。
建筑立面呈對稱中軸,裝飾整潔的豎向線條﹔水泥砂漿飾面的窗框和轉角窗與褐色面磚牆面形成虛實對比,這幢公寓各住戶平面構成的特點是以門廳進出各個房間。
中國福利院
(五原路314號,徐匯區文物保護單位)
五原路314弄,原為中國福利基金會托兒所,是宋慶齡於1949年7月創設,於1953年改名為中國福利會幼兒園,環境優美,設備齊全。
建筑外觀具有哥特復興風格特征,主樓三層,雙坡屋頂,入口處有寬大的門廊,粗壯的柱子配合弧拱令門廊簡潔有力。立面門窗洞多採用弧拱和平拱,四周有白色線腳,牆面淺灰色涂料平整,二層窗下有幾何形圖案。內外細部裝飾反映出裝飾藝術派的特征。
現該建筑由中國福利會和宋慶齡基金會使用。
張樂平故居
(五原路288弄3號,徐匯區文物保護單位)
張樂平故居建於20世紀30年代,假三層近代裡弄式花園建筑,建筑面積約244平方米,花園空間約150平方米。
故居修繕后,一樓為展廳﹔二樓復原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張樂平居住時的原貌。院內花園布置簡朴,西南角矗立著漫畫人物形象“三毛”雕塑。
1950年6月至1992年9月,張樂平在此居住近半個世紀,創作了大量漫畫作品及年畫、速寫、彩墨畫等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創刊了《漫畫世界》等一批書刊雜志,推動和發展了中國的漫畫藝術事業。
五原路不僅歷史底蘊豐厚,這裡的建筑也幾乎步步皆風景,幢幢有故事。有時間,快來這裡逛逛吧!
資料:市文化旅游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